广西来宾市石牙风水大师是谁(来宾兴宾区石牙地图)


石船峡记

作者 | 唐永忠


时光摇曳,远古的一艘船静静地矗立在这里。

冬日暖阳里,沿道教名山天竺山西坡,踏着残雪拾阶而上。道旁石牙遍布,青松滴翠,满目青绿。登上清风岭,攀上天柱峰,向西远眺,一艘亘古的巨船赫然在目,三槐村就坐落在船中央。东边船头在天竺山清风岭,西边船尾在西坡岭,两边陡峭高耸的岩壁如同船帮,北边的三里峡和南边的七里峡如同两只船桨,漂泊在茫茫的大海上,仿佛要东去远航汉水和长江。

陕西山阳县三槐村是一个好地方,好山好水好风光。一艘大船,摇曳出悠久漫长的商於古道,载满了满满的乡愁故事,装满了秦头楚尾的历史烟云。

三槐的得名一是最早来此定居的王姓人家,在宅前种植三棵槐树,门楼匾额上书“三槐堂”,于是“三槐”的叫法得以流传至今。二是此地四面环山,群山环抱,最初称为“山环”,当地湖北通山移民方言“三”“山”不分,后来就叫做“山槐”。三槐地形酷似船型,东西低而狭长,南北高而逼仄,三槐村位于船心地带,地势开阔,三条河水汇合归于箭河。有个下湖的风水先生来到三槐说,三槐是一条破船,原本好好一艘船被箭河斩断,要想改变风水就得修一座桥,可保千年太平。三槐小街形成于晚清年间,街面石板铺就,长约300 余米,随着七里峡骡马古商道的开通,三槐成为古商道重要驿站,客商可吃住歇息。小街东河对岸有梁家建有一进三层大宅院,四水归堂,非常气派。著名的阔宅大院还有吴家大院、朱家大院、许家大院、岭下大院、曹家庄等,气势恢宏,可惜被毁。箭河曾沿河种植柳树和柿树,每三颗柳树间种一颗柿树,每颗柳树留三个枝丫,每个枝丫再留三个分杈,层层叠叠。春天杨柳依依,箭水东流,秋天云淡风轻,柿树红灯高挂,硕果累累,一眼望去如世外桃源。

走进七里长峡,漫步在商於古道,仿佛就走进了历史的烟云里。商於古道的山阳古驿道,主要指山阳至商州、山阳至郧西上津两条古道,始建于大唐宝应(公元762-763年)年间,至大唐德宗四年(公元783年)开通。山阳至商州古驿道,自山阳县城起,途经土桥、周家塬、苦竹园、下官坊,越过海拔1400米的流岭,全程140里抵达商州,与北出商州、经蓝田、长安的子午道相接。与郧西上津古道,穿山阳县城向东,过十里铺,跨鶻岭至高坝店,越海拔1600米的扁头溪、卷筒子,经两岔口至丰阳(漫川关),早走水路抵达郧西上津码头,全程150里,与白河连通进入汉江。驿道越岭穿谷,攀岩过溪,道路险峻崎岖,常遭水毁,但作为军事、政治、经济所需,官家也不断新修与维护。宋元明清各重要驿道均设立关卡,并驻军把守巡察,是重要的军事要冲。

在七里峡古道,虽道路崎岖,多在河道旁行走,但路程最短,所以鄂陕两地商旅行人大多走此旱路。驿道修建非常不易,多靠石匠用铁钎凿平,崖壁凿出凹槽,供行人把手以防坠入河中。在峡谷中,留下众多栈孔栈道和摩崖石刻遗迹。栈孔有圆形与方形两种,孔径大小不一,大多15公分,圆形直径12-20公分,每柱间距一到二米,圆孔多用来揳入木柱,用来做护栏,方形孔多用来插木板或铺就悬空地面栈道,以便人马通行;石阶栈道十余段,宽约30-50公分,石阶则据地势而凿。摩崖石刻两处,一处记载了曾任沈阳游击将军的郝重光,刻有“硖内碥路,路险难行,过者罔不警怚。生员郝重光发心于隆庆四年三月二十四日”,风化后个别字迹已难辨识;另一块光绪六年五月石刻,记载了捐资修建古栈道的情况,“山槐 阁社公议 各捐资本 经修开通 光绪六年五月吉日立”。这些珍贵石刻,清晰地记录了古栈道修建过程和栈道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与考古价值。走在古驿道上,我不禁赞叹能工巧匠修建栈道的艰难和生活不易,更赞叹古人的匠人匠心。

七里峡谷山高谷深,两山夹峙,山势高耸,壁立千仞,窄处宽不过丈,宛如一线天。水流蜿蜒,九曲廻肠,波涛汹涌,行进其间水声潺潺,有时细流无声,时而如怪兽嘶鸣,时而涛声震天。谷底乱石穿孔,奇石突兀,大者若屋,小者如拳。在青龙峡段,面积约十平方米的一块方形巨石,高约二米,石平如桌,传说为杨八姐智斗“蛮王”的“上马石”。沿河如脊的五节青石,犹如“青龙”长卧,龙头高高扬起,仿佛腾云直上九霄,龙尾左右挥舞。一线天处,山如斧削,岩壁逼仄墟隙,寒树丛生,虬枝盘桓。清朝山阳县令黄辉题《石栈线天》“东南七里峡,壁立两山超。石栈连屏嶂,天梯接云霄。汉唐留篆籀,残缺失临描。没字碑常在,伤心兵燹销。”诗人描绘出了七里峡险峻山水,栈道修建艰难,同时对峡内石刻被战火毁坏的痛心疾首。仰望蓝天如线,山峻水寒,难觅阳光,临渊深潭,碧绿幽深,望之胆寒;脚下路似羊肠,左贴崖壁而行,右凌空而高悬十余丈,不慎坠之则粉身碎骨,让人心惊肉跳。清雍正年进士张映辰诗云:“分驰两峡走云连,仰面惟窥一线天,谁遣五丁通鸟道,飞泉如雨雨如烟”。状元峡里,有一状元坟。相传一对母子沿漫川关乞讨到七里峡,风雪交加,长途跋涉,又累又冷又饿,母亲一病竟撒手人寰,儿子悲痛不已,只好含泪将母亲遗骨藏于石墟处,免受风吹雨淋。后遇好心人收留,发奋读书,参与科试竟高中状元授予官职。回想老母孤苦伶仃,准备迁坟厚葬,随行幕僚认为此处是一穴宝地,不可大动以免惊动脉气,用石灰砂浆稍加修偮尽些孝心。谁知这风水属难得的“鲤鱼跃龙门”,石灰浆弄瞎了鲤鱼眼睛,坏了龙脉。状元郎被贬了官,于是此处就称为“状元坟”。祖师洞有一暗洞,人称“鱼洞”,洞深不可测,为一地下暗河出口。据说每年三月三桃花水汛期,便有黝黑如漆的黑鱼蜂拥而至,当地人争抢闹出人命,丰阳县令黄太爷闻知下令封洞,洞口用二米多大石盘,再用二米多高石条顶住。三天过后,一场大水漫平鱼洞,河里再也不见鱼了。据说这条暗河连通金钱河,内有清水汨汨汇入河中。祖师洞是天然溶洞,洞壁顶部钟乳石像两条黑龙,半山腰垂挂常青老藤,色浓如染如同龙须,山水石藤与南淌河水融为一体,动静有致,祖师洞和鱼洞河中央有一块六七米高浑圆巨石,如同石蘑菇,称“二龙戏珠”。洞北有一巨石,人称“大墩石”,传说为杨八姐射杀八百铁陀僧,不小心蹬下去的一块巨石,巨石紧靠崖壁,人行石下如同跨过“石门”,洞南不远处河道逼仄处,有一“龙眼”,栩栩如生。

在峡谷最窄处,在河道崖壁凿出四处二十余公分垂直凹槽,插入厚重结实木板,最上有水平挡板,如同水闸,称为“水门”,拦之河水如同水库。三里峡有上水门,七里峡有下水门,每当匪患来袭,形成阻隔,放水则“水淹三军”,土匪无处逃生。

历史上,七里峡一带是楚汉反复争夺的秦楚咽喉要地,也是“朝秦暮楚”的由来。同时是宋金对峙的古战场,宋朝大将焦赞孟良奉命镇守丰阳关(漫川关),凭借七里峡天险,安营扎寨,训练兵勇。孟良守山顶道路,焦赞守水路。孟良洞空间小,焦赞洞为穿洞,洞厅千余平方米,东西通透,正门向西,可俯瞰峡中河流。东面洞口面临绝壁,让人望而生畏,易守难攻。这里也是军事要地,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山阳临时县委县政府迁移三槐,以上水门为界,北长沟口为蒋军占领区,三槐为解放区。不久,山阳县政府遭到国民党六十五师一部三路包抄,情况十分危急,县委书记何文俊为掩护群众转移七里峡,带领警卫班断后,居高临下阻击敌人,突围到西坡斑竹园处,被敌人包围全部壮烈牺牲,二十六位烈士洒下满腔热血,长眠在三槐村。

(图片为作者本人提供)

—END—

专栏作家】唐永忠,陕西勉县人,在报刊和网媒发表有散文诗歌作品等,现居西安市。

摘选自:读书村,版权属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