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作文记叙文


(一)低到尘埃的愿

①路过一个工地,几个农工吃完饭,聚在一起打牌,每个人面前堆着一堆面值很小的角币。“要是每个月给我们发两倍的工资,那我们打牌就不像现在这样说手缩脚了。”“是啊,是啊,那就妥妥的了。”

②在东北,人们爱说“妥了”,那是一种心灵满足后的肯定。就像给生命放了一张舒适的床,生命跟着熨帖了。知足是一种境界,口袋里只有5元钱,妥了,那就吃4元钱的“大餐”——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炸酱面。剩下的1元给蹲在墙角瑟瑟发抖的小乞丐,他已经给路人行了无数个礼,却还没有“开张”;没钱坐车去上班,妥了,那就骑自行车或者跑着去,正好这个年龄该减肥了。

③人的心永远想去山那边看上一眼,并非为了明白,也非为了征服。人的心总在远方——财富、权力、名声以及许多,人常常会忘记当下。殊不知,回到自己的生活,一样可以精彩。简单如一的生命,也可以是那根最优美的琴弦,上面满是快乐而炫目的音符。听着那几个民工畅快的笑声,我想这何尝不是一种生的境界,简简单单的向往,踏实而天真,温暖着社会你死我活的残酷。

人世间有多少愿望,在旁人看来触手可及,可于他们却是奢侈的。比如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他的愿望是在假期多编几个篮子卖掉,有了学费就可以继续上学了;比如一个拾荒的老人,他的愿望是明天早上可以第一个去占领那个富人区的垃圾箱;比如一个乞丐,他的愿望是今夜不要下雨,因为窝棚盖被风刮掉了;比如一个流浪汉,他的愿望是冬天再迟一天来,缩在墙根儿再多取一天阳光的暖;比如两头相爱的猪抢食吃,彼此希望明天早上自己的重量超过对方而被宰杀,那样就可以让对方苟活下来;比如一个车辙里的两尾鱼,希望能再吐出一点唾液给对方,以求延长一秒此生的幸福……

⑤苏轼写过“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无灾无难,便是他对孩子的愿望。安德烈问他的母亲龙应台:如果将来我成为一个普通的人,你会失望吗?龙应台告诉她的儿子: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无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朋友在新年短信里说,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这些很低很低的愿里,藏着很深很深的爱。

⑥忽然想起自己一个个简朴的生日和一张张亲人的脸,那很低很低的愿的蛋糕里,不是一样插着很饱满的蜡烛吗?

1.幸福是个比较级,在相对的平衡中才能感受其真实的存在,选文中作者是通过一件什么事顿悟到幸福的?(2分)

2.文中第④段的划线句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分)

3.阅读强调情感共鸣。选文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发了你怎样的情感体验?(2分)

4.时下,每个人都在努力提升幸福指数,现在你是否有被幸福紧紧包围的感觉。请晒出你的“幸福账单”。(提示:至少从三个角度来谈;50字以上)(2分)

答案:(一)《低到尘埃的愿》

1.作者由民工打牌时满足和愉悦的状态顿悟到幸福其实很简单。

评分说明:(2分)概括事件1分,精神状态1分。

2.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或者过渡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承接上文简单而美好的愿望引出了下文生活中许多渺小的愿望。

评分说明:(2分)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答题,各1分。

3.“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饱含着朋友对“我”的关爱;生命是一个不断前行向上的过程,在“行走”的过程中要更多地收获快乐,而不仅仅是疲惫追逐。

评分说明:(2分)从情感角度和含义理解两方面来答题,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4.提示:来自学校、家庭、自然或社会的幸福账单。

评分说明:(2分)写出一份账单不得分,写出两份账单得1分,写出三份账单方可得2分。


(二)新年礼物

侯发山

①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一街两行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都有。超市、商场门口的大海报,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降价的信息扑面而来。街口巷角的空地也全被小商小贩们占领了。过年了,城管也睁一眼闭一眼的,他们也知道弱势群体的不容易。卖衣服的,卖年货的,还有现杀活羊的……都来了。有商家门口的音响放着“新年好啊新年好”,不时炸响的鞭炮,更是把年味送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②李娟走进商场,打算给母亲买件礼物。迎宾小姐穿着大红的旗袍,脸似乎比平时笑得还灿烂:“欢迎光临!”

③每到年关,李娟必给老母亲买一件礼物。她自小没了父亲,是母亲屎一把尿一把,既当娘又当爹地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不容易。记得进城的头一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洗脚盆。还是李娟在雇主家看到洗脚盆后,才决定给母亲买的。李娟是一个家政服务员,说白了,就是保姆。李娟在电话里给母亲说,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这话也是雇主给李娟说的。李娟又问了雇主一次,才记住。先前在老家,晚上睡觉前谁洗过脚?即使偶尔洗一次,也是用的洗脸盆,谁用过那种木制的、带按摩的洗脚盆?第二年,给母亲买了一个袖珍音响,里面装了个卡,录满了家乡戏,豫剧、曲剧,还有大鼓戏。弟弟和弟媳在外打工,不常在家,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听听戏也不寂寞。这玩意也是李娟在公园里见到的,不少城里老人都有,腰里挎着,手里拿着,口袋里装着,想听谁的就听谁的,比收音机方便多了。

④第三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按摩椅,母亲经常腰疼,都是干农活给累的。这也是刘娟看到雇主家里有这个,才想起给母亲买的……

⑤李娟东瞅瞅,西看看,给母亲买什么合适呢?衣服?平时没少给她寄,弟媳也给她买,到老也穿不完。用的?电视机,家里有,冰箱,家里也有,除了过年派上用场外,其他时间都罢着工。洗衣机,在弟弟的屋里锁着。李娟想再给母亲买一个,母亲不要,说村里不少人家都有,使用的却很少,都当成柜子塞满衣服了,说洗衣机老费电。即便是给母亲买了,会不会用还得一说。吃的?母亲饭量不大,也不吃肉,说老了,吃啥都不香甜了。开心果、核桃之类的坚果,她的牙也退化了,咬不动。

⑥李娟在商场转悠了半天,也没想好给老母亲买什么礼物好。她打通家里的电话,问问母亲还缺少什么。

⑦听到是她的声音,母亲在电话那端显得挺激动:“娟,是你吗?你五天都没打电话了。家里啥都不缺……你啥时间回来?”家里装的是座机,母亲却不会拨号,不能主动打电话,只能接受电话。

⑧又是这句话。每次打电话,母亲都问李娟啥时间回去。李娟耐心解释道:“娘,我最近工作忙,回不去。”前不久,李娟刚换了雇主,这一家有一个老太太,她的儿子媳妇都在国外,忙,没时间回来陪老人家,老太太晚上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晚上陪她睡觉。老太太的儿子给的价钱也诱人,李娟就答应了。

⑨母亲在电话那端不说话。

⑩母亲似乎不高兴,李娟忙换了欢快的语气:“娘,我弟弟他们回去了吧?我们几天前通过电话。我有时间就回去。”弟弟他们回去了,这个年也就热闹一点,家里也不至于太冷清。

⑪“娟,给你寄的礼物你收到了吗?”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

⑫给我寄礼物?李娟感到新奇:“娘,您老人家给我寄啥子礼物,真是的。”母亲又说:“我让你弟弟寄的,他说丢不了,你会收到的。你弟弟他们今个儿去镇上赶集了……”

⑬电话挂断后,李娟就给弟弟拨通了手机,闲聊了一会儿,就问到正题:“娘说给我寄的礼物,啥礼物?”

⑭“姐,你别生气啊。娘给我二百块钱,让我买张火车票给你寄去……我今天早上才在网上订购的,让他们直接送票去你那里,估计今天就会给你打电话,是腊月二十六的票。姐,你几年没回来了,你就回来一趟吧。你知道吗?你给娘买的洗脚盆,她一直没拆封,按摩椅一次也没用……姐,你真的很忙吗?娘想让你回来陪她睡一晚上……”

⑮弟弟的话音没落,李娟眼里的泪已悄然滑落下来。

1.小说第一段用大量笔量来写越来越浓的年味,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小说第六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

3.小说第是一段中写“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请分析“怯怯“这个词语的内涵。

4.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李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5.一遍已经答应了雇主帮助照顾老太太,一边是母亲寄来的回家的火车票。你认为李娟该怎么办呢?为什么?

答案及分析:(二)新年礼物

[解析]: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及故事发生的背景;第二部分(②~⑫),写在外打工的李娟到超市为母亲买礼物却不知买什么好,打电话给母亲得知母亲反给她礼物,心里不解;第三部分(⑬~⑮),写李娟打电话给弟弟,才得知母亲希望她能回家一趟,给她寄的礼物是一张回家的火车票。

本阅读第4题是阅读的典型题,人物形象的分析答题方法:1、结合对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注意事项: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

1.本题考查情节结构作用的分析。文章在首段写越来越浓的年味,在内容上主要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表明春节将至;也正因为春节将至,才有了李娟买礼物的情节,所以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情节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气氛,为故事的发生、发展提供背景,引出下文写“礼物”;②烘托人物的情感,在这样的氛围中,李娟自然想为母亲买新年礼物。母亲自然也盼望女儿回家团聚。

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一般作用。首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开篇点明,点明中心等;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等。文章第六段,在内容上,承接上文买礼物的情节,引出下文母亲反而为自己买礼物,从而表达出母亲对自己的思念;在结构上,很明显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买礼物的情节过渡到收礼物。

结构上:这一段是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这一段是全文叙事的转折点。从上文李娟想给母亲买新年礼物,转到母亲给自己送了新年礼物,从而提示出文章的主旨。

3.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可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其深层内涵。“怯怯”本义指害怕,在这里指母亲担心李娟没有收到火车票,同时又怕女儿得知自己给她寄火车票,催她回家而不高兴;当然从结尾弟弟的话也可以知道,这里的“怯”还表现为怕女儿当面拒绝她的请求。

①母亲从来没出过远门.她担心李娟没有收到火车票;②没有跟女儿商量就擅自做主给女儿订了回家的火车票,母亲心里不安;③女儿工作忙,几年都没有回家过年了,母亲担心这次自己的要求会被拒绝。

4. 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的分析。解答此题可结合文中与人物相关的事件行为来分析。李娟常看在外打工当保姆,连过年都不愿意放下工作,可见她勤劳、不怕苦;李娟每年都会给母亲买礼物,可见她对母亲的关心;当她在电话里感觉到母亲对自己不能回家过年的决定似乎有些不高兴了,就马上换了欢快的语气又安慰母亲,可见她的细心、能母亲的孝顺。

①吃苦耐劳,勤奋苦干。她常看在外打工当保姆,连过年都不愿意放下工作。②孝敬长辈,疼爱母亲。她总是给母亲买各种生活用品,希望母亲能够享福③心思细密,耐心体贴。当她意识到母亲对于自己不能回家过年的决定似乎有些不高兴了,就马上换了欢快的语气又安慰母亲。

5.本题是阅读的开放题,没有明确的答案,回答只要文从字顺且理由充足即可。

示例:我认为李娟应该回家陪母亲过年。因为文中说了,李娟过年是陪一个老人,她的儿子在国外,一个人独居很寂寞,这个老人的境况和母亲很相似,能陪别的老人却不陪自己的母亲,这怎么说的过去呢?再则,她如果将回家过年的原因和这个老人的儿子说,他也会同意的,并能触发老人儿子对母亲的孝心,儿子回家过年,让老人也感受到儿子的关爱,反而是一举两得的事。

(三)麦与镰的季节

屈绍龙

①时光,以镰刀的脚步,一步一步走近。阳光的移动,河水的流逝,月亮的圆缺,燕去雁归,土地在河水中移动,这就是时间的脚步。在收割着地面的一切,不知不觉间,夏季来了。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②立夏过后,扬花的麦子,总是羞涩地将两点花瓣儿挂在穗头,麦地里就多了一层淡雅的粉白。粉白不起眼,只是很温情,像乡村的少女,匆匆赶路,总是散着一绺头发,低着眉,红着脸,青春的气息,舒畅而又细腻。

③麦子是土地的女儿,也是养育乡村的母亲。就像乡村的女孩儿有一天也会感到受孕的幸福,以生命创造生命,在痛苦的幸福中祈福。

④初夏,楝子花开,是麦子逐渐成熟的标志。羽状的复叶是苦的,粗糙的树皮是苦的,椭圆的果实是苦的,深埋的根须也是苦的,苦心的苦楝树,淡紫色的小花朵浓郁的开满整个灌浆

时节,一种独特的苦香四处弥漫。麦子的成熟,是和石

榴花开相应和的,饱满的麦粒,堆满我们的院落,火红的花朵,摇曳在我们的每一段岁月。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

⑤我曾在柔和的春夜漫步田间,微朦的月光下,小麦,在风中摇曳,显示出努力生长的模样,土地是软绵绵的,踏上去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新翻的泥土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气息,与小麦散发的清香味糅合在一起,有一种给人向上的力量的感觉。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田野作物的叶面之上,像洁白的乳汁。作物在春的时节,努力地拔节生长,似乎能听到生长的声音,一种向上的音响。

⑥麦子是温柔的女子,在召唤阳刚的镰刀。初夏时节,麦子成了待阁的少女。

⑦我手握镰刀,弯腰低头,向麦子致敬。或许是她们太矮小,不,是她们太牵挂母亲。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⑧一分神,手指被锋利的镰刀轻轻划破,殷红的血

液,在光洁的镰刀上留下斑斑痕迹。不知是麦子柔弱,还是土壤疏松,镰刀时而割断麦子,时而又将麦子连根拔起,麦芒刺伤我的手指和手背,隐隐作痛。

⑨远方的养牛院子里,牛的尾巴在不停地摇摆,驱赶着身边的蚊蝇,姿态很甜美,旋律也很优雅。或许,牛儿们知道麦子成熟,收割后,被轧扁的麦秸是它们最好的食粮,麦田就是它们天然的谷场和食料厂。

⑩有些植物追求肥沃,有些植物则追求空间,而麦子,是既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的农作物。当冬日万物沉睡时,麦子则在广袤的土地之上苏醒,绿色在田野间镶上了边框,她们是那么纤细,是那么弱小,是那么新绿。此刻面对金色麦田,她们过往的绿色身影,在我们的眼前不停地晃动。绿色,是最感人,最有情的。她们不像红色那样热,不像蓝色那样冷,她们柔和美好,给人安慰,使人安静,叫人思索。

⑪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选自2017年第5期《散文选刊》有删节)

1.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3分)

扬花的麦子

成熟的麦子

收割麦子

赞美麦子

温情

努力生长

牵挂母亲

2.请你谈谈对“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一句的理解。(3分)

3.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1)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2)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来源:Zxxk.Com]

4.第④段写麦子成熟季节时,还写到了楝子花开和石榴花开,有何作用?(3分)

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3分)

(1)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屈绍

龙《麦与镰的季节》)

(2)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冯骥才《日历》)

以上两段文字都感悟岁月,请根据你的理解,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三)麦与镰的季节

1.(3分)①春夜小麦②饱满③即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柔和美好)。(每空1分)

2.(3分)“手指上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是对小麦的真挚感恩,并使小麦

显得更加美好柔和。(1分)因为敬畏与感恩,更加能够感受到小麦赠予的“安慰”与“安静”,并增加对自然生命的深刻思考。(2分)

3. (4分)(1)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小麦不

断成长,逐渐成熟的情态。(1分)(2)收割小麦的动作描写,(1分)“蹲下”“单膝跪下”这两个带有递进关系的动词,充分表现了对小麦虔诚的“感念”与“致敬”。(1分)

4.(3分)写“楝子花开”衬托小麦“灌浆时节”的艰苦。(1分)写“石榴花开”衬托小麦成熟后丰收的喜悦。(1分)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升华了文章情感。(任对一点即得1分)

5.(3分)示例:只有奋斗的岁月和成长的生命才有醉人的芳香和永恒的价值。就像我们青春,岁月流逝,我们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成长,以辛勤的耕耘去获取人生的精彩,才能将岁月的“葡萄”酿成生命的“美酒”,并永存为人生的“诗篇”或“画卷”。(围绕“珍惜岁月、辛勤耕耘、努力奋斗、创造价值”等主题谈,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共同观点1分,阐述内容2分)

(四)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微①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蔷微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领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⑪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原文有删改)

1.此文中,作者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花,其用意是什么?

2.赏析第八段中加横线的句子。

3.第五段中,“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这句话里的“花朵选择了太阳”和“太阳选择花朵”分别是什么意思?

4.第十自然段中,“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请说出你的理由。

考点分析及答案:(四)生命的选择

本文通过写楼前玫瑰花的缤纷和楼后玉簪花的洁白,表达了“生命之路很宽,关键是自己的选择,有阳光就去做玫瑰,无阳光就去做玉簪花,不同的生命有不同的精彩,要做最好的自己”这一主题。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意图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文章内容角度和作者要表达的中心和情感角度来思考。“用意”也就是问作者表达的主旨。一般文章的主旨藏在结尾,所以我们要仔细阅读结尾含义深刻的句子: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结合这句话我们明确作者写这两种花是为了说明生命因为选择的正确而伟大这样一个主旨。

意在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

2.此题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此题需要明确赏析句子的基本内容包括内容+手法+效果。比如:此题运用…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这句运用的诗比喻修辞,把花比喻成了古代仕女,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呢?文中也有提示: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单纯而圣洁。这些短语或句子直接点明了花的特点。那么作者这样写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呢?当然是喜爱赞美之情了。所以本题的答案: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女,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女,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3.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文章内容,明确句子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花朵选择了太阳,带有一定的主观选择性,太阳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象征,所以花朵选择了太阳的意思是花朵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永远向着美丽出发。太阳选择了花朵是说太阳这样美妙的事物也会去选择美好的花朵,他们彼此欣赏,共同缔造美好的生活。

花朵选择了太阳的意思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花永远向往太阳,追求太阳,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太阳选择了花朵的意思是太阳也喜欢这些明亮的花,这些花儿受到了太阳的青睐。

4.此题考查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观点明确,并能为自己充分说明理由。有太阳时选择一种人生,无太阳时选择另一种人生,这难道不是一种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处之泰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吗?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管是生活在优越的环境或恶劣的环境,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好自己能作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

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管是生活在优越的环境或恶劣的环境,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好自己能作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

(五)高贵的“伪证”

李良旭

①拜罗伊特小学校长多丽丝接到法院一张传票,要她到法庭作证,20年前,她是否收留过一个女人的私生女。传票上特意写明,您的证词很重要,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性质。

②看到传票上安迪的名字,一下子勾起多丽丝对往事的回忆。

③20年前的一天,一个年轻的女人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找到多丽丝。女人俊俏的脸上有些倦容和疲惫,特别是她左边眉毛上的那颗黑痣,很妩媚。女人让小姑娘站到一边,然后抽泣着对多丽丝说,这孩子的父亲是谁我至今不知道。现在,我染上了毒瘾,要到戒毒所戒毒,请多丽丝小姐暂时收下这可怜的孩子,让孩子在这里上学,等我戒了毒,就来接女儿。

④多丽丝看了看不远处的小姑娘,她有一头金色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弯弯的眉毛,正不时向这边张望着。不知怎的,就那一眼,多丽丝一下子喜欢上这位小姑娘。多丽丝郑重地对这女人点了点头。女人一下子紧紧地拥抱着多丽丝,感激的泪水流淌下来……

⑤从此,多丽丝就将这个叫安迪的小姑娘带在身边。安迪不仅懂事,而且学习很好,在学校里,就像快乐的“百灵鸟”。有时,她两眼泪汪汪地望着窗外,好像有什么心事。多丽丝轻轻问道,想妈妈啦?安迪擦去脸上的泪痕,抬起头,甜甜地说道,不想,老师就是我的妈妈!多丽丝吻了一下安迪的脸颊,说道,真是可爱的孩子!多丽丝发现,安迪的左边眉毛上也长了一颗黑痣,像她妈妈一样漂亮。

⑥几年过去了,安迪考取了不莱梅市的重点中学,以后,她俩渐渐失去了联系。

⑦一晃,20年过去了。如今多丽丝已担任拜罗伊特小学校长。当她接到法院的传票时,感到很困惑,她不知道法庭让她做什么证。

⑧多丽丝如期来到法庭,在法庭上,她看到一个中年妇人,苍白的脸上,有一种茫然和无助。当看到妇人左边眉毛上有颗黑痣时,多丽丝心里不禁一惊。妇人看到多丽丝那一刻,脸上顿时显出一丝惊慌和不安。

⑨法官西蒙告诉多丽丝,有人指控你,20年前曾收养了这个毒贩的私生女,女孩名叫安迪。现在,安迪被评为不莱梅市形象大使,请您作证,这个安迪是不是这个毒贩的私生女。如果不是,安迪将担任不莱梅市形象大使;如果是,将取消这一称号。听明白了吗?现在传被告人安迪到庭。

⑩被告人安迪,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女人,她俊俏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活力,她左边眉毛上那颗黑痣,很妩媚。那一刻,多丽丝真想冲上前去,紧紧地拥抱她,并喊到,安迪,我又见到你了,我的孩子。但是,多丽丝很快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她努力保持了内心的平静。她看到,安迪看到她那一刻,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⑪多丽丝将右手放在胸前,掷地有声地回答道:我以上帝的名义回答法庭,眼前这两个女人我都不认识,回答完毕!

⑫被告席上,那两个女人紧绷的脸上,顿时闪烁着激动的神色,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法官西蒙看了多丽丝好一会儿,用力敲响法槌(chuí),严肃地说道:证人证言有效,法庭宣布休庭。

⑭庭审结束了,法官西蒙走到窗前,眺望着遥远的天际,喃喃自语道:法庭是神圣的地方,无论是证人、被告人、还是原告,都不能欺骗法庭,但是,有一种证言,上帝都会原谅的,那里面蕴藏着一颗高贵的灵魂,它被上帝称为高贵的“伪证”。(选自《2016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1.请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

2.文章多次写到左边眉毛上的“黑痣”,这样写有哪些作用?(3分)

3.结合上下文,简析第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4.标题用“高贵”来修饰“伪证”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案:(五)高贵的“伪证”

1.多丽丝收到传票;回忆收养安迪的过程;到法庭作证;法院判决证词有效。

(答对一题得1分,共3分)

2.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写出了安迪和女人的美丽外表;暗示安迪与中年妇女为母女关系;为下文多丽丝作伪证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答对一题得1分,共3分)

3.动作描写。(1分)“看了多丽丝好一会儿”写出了西蒙对多丽丝的证词感到意外,而考虑是否采用多丽丝证词的矛盾心理(2分)。(共3分)

4.不矛盾。“高贵”指多丽丝无私收养安迪,培养安迪,为安迪的前途不惜作“伪证”的品质(1分);“伪证”指多丽丝的证词与事实不符(1分)。“高贵”修饰“伪证”突出了多丽丝人性的伟大,灵魂的高贵(1分)(只做判断不得分,共3分)

(六)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王本道

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的院落,东西两侧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未动声色,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天时人事日相催”,春天来了!

说来有些怪异,这株蒲公英生长在庭院东墙下一排木制围栏与甬道牙石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办理完退休手续后,有暇时常于清晨和傍晚在庭院里散步,不经意地发现了它。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暮春之时,日渐壮硕的叶片在清晨的阳光和露水里晶莹闪烁。及至初夏,一场场细雨洗过的庭院里,姹紫嫣红,铺青叠翠,蒲公英的几层叶片中间,长出了纤细的枝茎,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来。那丝丝缕缕的花瓣组成的黄花,直径不足半寸,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如同用圆规精心画出的圆,开得自然洒脱,恣意灿然。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频送幽香,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不落寞,不悲观,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细微的清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不消几天光景,阵阵微风之中,洁白的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借着风力飞向遥远的天际……

想到这株蒲公英十年来与我的缘分,我不禁对它生出深深的怜爱之情。资料显示,蒲公英属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含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可食用、药用。《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性平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巧笑倩兮,伴我晨昏。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上世纪的1963年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G老师四十出头的年纪,中等身材,面目清癯,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入学后的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G老师与我们同去。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同学们在乡下的一日三餐都十分简单。为了丰富餐桌,劳动之余,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在野地里采集野菜,G老师也参与其中。

那时的春天,原野上的野菜种类很多,尤其是蒲公英随处可见。采集其间,师生谈笑着,常有人提出一两句唐诗宋词向老师请教。当时还没有人料到两年后会出现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所以,高中毕业后的理想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等等。G老师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后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长进步。我此前的学生不乏青年才俊,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永远是极少数人,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

他指着眼前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又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G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动返校后,G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给大家布置了一道自选作文题。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如今G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可与众多的奇花异草同日而语,但是蒲公英也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年年岁岁,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夏日,绿肥红瘦之际,又要将栉风沐雨培育出的无数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多少年过去了,这株蒲公英散放出的“小伞”都飞向了何处?它们会在哪里停留驻足?细想起来,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坡地、湖畔、田野、贫瘠的荒漠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作为“老三届”中最年长的一届,半个世纪前他们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但庸常不是庸俗,庸常只是平常,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着,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在不怨不尤之中,也保持着一份心安理得的踏实感,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由此,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

春日里,清晨的阳光已经流泻出丝丝暖意,阳光下的这株蒲公英,细小的叶片正闪烁着淡绿柔美的光晕。年复一年,每当春风拂面之时,我都会在庭院那熟悉的地方搜寻它的倩影,而它也会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1)斑()(2)足()(3)明()(4)光()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如约而至,在那里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

(2)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3.请从修辞方法角度对“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4分)

4.文章主要写蒲公英,为什么还两次写到白玉兰和海棠?(3分)

5.纵观全文,G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4分)

6.怎样理解文章标题“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的含义?(4分)

7.G老师认为“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答案:(六)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1.(1)bó(2)zhù(3)mèi(4)yùn(共2分,每小题0.5分)

2.(1)这里指蒲公英像和“我”约好了一样发芽抽青。

(2)这里指蒲公英像在无人探问的情况下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共4分,每小2分,意思对即可)

3.围绕“拟人或比喻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回答即可(共4分,修辞1分,评析2分,语言表达1分)

示例1: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叶片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示例2: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蒲公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可爱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4.围绕“衬托或对比及其作用”回答即可。(共3分,衬托或对比1分,作用2分)

示例: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蒲公英生命力顽强,乐观.朴实的品质。

5.围绕“学识渊博;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育人有方”回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结合原文1分,特点毎点1分,语言表达1分)

6.围绕“‘我’遇见蒲公英;蒲公英的品班质”两方面回答即可。(共4分,每方面2分)

示例:表层含义是指“我”与蒲公英在庭院相遇。深层含义是指“我”(“我们”)与“蒲公英”一样,庸常但不庸俗,努力奋斗,平和,乐观,心怀温暖、感恩和爱。

7.阐明观点,说出理由。(共4分,现点1分,理由2分,语言表达1分)

(七)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怎样跟父亲提这样的事情。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社区的

那家就很好,我明天就搬过去。”

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看着父亲在昏暗灯光下的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来源:学|科|网]

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儿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

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

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非常开心。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1.文中画线句“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朴实的话语表现了父亲此时复杂的心情。请用第一人称,以父亲的口吻描写当时的心理活动。(5分)

2.这篇文章在材料选择、结构安排、语言表达、形象刻画、情感体现等方面都有亮点,请自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10分)

写作提示:①赏析时请避开文中画线句;

②不少于100字。

参考答案:(七)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1.我虽然很想和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起,但是,我不能这么自私,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不顾及孩子的想法,哎,不论如何,我都得去养老院,这样,有养老院的人替孩子照顾我,孩子就可以安心上班了。我一定不能拖累孩子,妨碍孩子在事业上的发展,不能够增加孩子的负担,所以,为了孩子好,让孩子省心,我一定得去养老院。

2.从形象刻画这点上进行分析。文中通过简洁的故事内容,以及朴实的语言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深爱孩子并且可以为多为孩子考虑的好父亲,首先文中的父亲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让孩子省心,所以愿意答应孩子要求去养老院独自生活,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为孩子考虑的好父亲,在这种情况下,父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吃上喜欢吃的包子,所以早早起床去给孩子买早餐,足以看出父亲对孩子的深深的爱,最后,孩子愧疚于自己的这种做法,不送父亲去养老院了。文中父亲的这种做法,深爱孩子并多

为自己孩子考虑的无私品质,深深感动了我们每个人。


(八)端午的鸭蛋(节选)

汪曾祺

①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记叙文阅读答案汪曾祺《端午的鸭蛋》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记叙文阅读答案汪曾祺《端午的鸭蛋》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

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

的吃法,如袁

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来源:学科网]

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④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1.通读选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2.选文第①段中说“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为什么还摘录《食单》中“腌蛋”的内容

3.选文中第②段中写“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有何作用

4.阅读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来源:学科网]

(1)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揣摩居中加点字“吱”,分析其表达效果。)

(2)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一句进行品析,体会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色。

①我走的地方不少,则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②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5.选文中第③段描写孩子们端午节把鸭蛋制成“鸭蛋烙子”这一细节,从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我们也有过类似的体验,请运用细节描写,把你如何精心挑选某心爱之物的过程分享给大家(60字以内,含标点)。

【答案】(八)端午的鸭蛋

1.从名声、特点和习俗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故乡的鸭蛋。

2.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3.突出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

4.(1)“吱”生动地写出了红油冒出来的声音,体现出高邮咸鸭蛋油多的特点,写出了吃咸鸭蛋时的兴奋和快乐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

(2)选第一句话。这句话文白夹杂,有一种淡淡的幽默。

5.表现了作者对家乡鸭蛋的喜爱和对儿时生活的美好回忆。每到端午节的时候,妈妈总要包粽子,而我负责挑选红枣。我先把红彤彤的枣子倒地盆子里,然后一颗颗拿起来,翻来覆去的看,往往没等到看出问题,这颗艳红的枣子就钻进了我的口中!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