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空柜子风水放置坛子(门口放坛子什么说法)


“回——来。”高且源的爷爷费劲地说出最后这句话。


  确切地说,有气无力,有息无声,弱如寒蝉扇翼,这不能算作能起交流作用的一句话,只是孙子高且源,儿子高占坡、高拧筋,他们从老人双唇的蠕动中破译出的意思。但这破解之意,在高且源心里回荡着,却也变成了急切、渴望而又有几分无奈的呼唤。


  人将去,世事难见。


  中午时,爷爷清醒过来一阵子,紧抓着高且源的手不放,话说回来,那时还能听得见些声息,却很是吃力。前天,他拄着铁锨把当拐杖,支撑着八十六岁的身躯,蹒跚地到了村东的地,还爬上高坡四处张望,还下到地里剜几锨已开冻的土,蹲那里抓起一把,自语道厚着呢,也是这么费劲。此时,春风和煦,月挂半空,已近夜半,爷爷再次醒来,呼出游丝般气息,又无力地翻了下枯陷下去的眼皮,似乎要再打量一眼这美好的人世间。


  “你老人家还有放心不下的事?”五老奶奶从小板凳上费劲地站起身,小脚向前颠两步,把身子佝偻向已被架上灵床的高且源的爷爷,说,“走吧,过了这个时辰你再走,还得白搭一顿饭,多给孩子们留几口。”五老奶奶对满屋子的人解释说,人过了子时走,是想再赖人间一顿饭,不想给儿孙们多留些,儿孙们会越过越穷。


  见高且源的爷爷对她的劝说没有动静,五老奶奶又像耐心规劝一个赶上门来的乞讨者,也像规劝一个不愿离开村子到繁华城市去打工挣钱的村人,继续道:“那边不孬,穿绫罗绸缎,喝琼浆玉液,出门不坐轿子就坐马车。”她送过不少人离开这美好人间,深谙每个临终者的留恋,不愿离去。“有心事,看看,不想走。”她又感叹,“多少人把心事都带进了坟墓,坟头上的花花草草都是心事长出来的。”挪回小板凳又叹息,“世上哪有长生不老一直种庄稼享用粮食的?”


  高占坡念叨,高拧筋念叨。


  “我们齐了,孙辈们齐了,都过得不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说着,满屋子里瞅着,他们要找到依附老人心事的物件。


  小院里,一颗未发芽的枣树、槐树,一地清淡的月光,一片小村夜的宁静。三间屋子里,桌椅板凳,锅碗瓢盆,不倦的灯光,还有床头边静卧的一个木头柜子。这些年来柜子整天锁着,高且源的爷爷从没在他人面前打开过。没有人知道里面藏有什么。高拧筋四处找寻,不见钥匙,伸手捏住锈迹斑斑的旧式铁锁一把拽开,从柜子里抱出几件半新不旧的衣物,还翻腾一遍每个口袋。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他把衣物放在老人手上,老人没动静。


  高占坡在柜子底层翻腾出一个坛子,捧过来,问道:“爹,这坛子?”


  高且源的爷爷手指触摸到包裹坛子的绸布,触摸到坛身,两滴浑浊的泪水在眼里打转,嘴角又蠕动下。


  坛子,没有什么别致处,粗瓷,漆黑,村人们腌制咸菜的那种,高且源去镇上、城里上初中、高中,没少背过那咸菜疙瘩。他记起,那天放学从镇上回来,他像往常一样去半截楼里找爷爷,爷爷正走出来,两手就捧着这坛子,高且源想接过来,爷爷不肯,笑着说里面有宝贝。那是爷爷从支部书记位子上退下来的当天下午,收拾了收拾,只抱回了这坛子。
  ……

本书节选自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半截楼》

当代著名作家精品书系《半截楼》以百年半截楼为喻体,结合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大潮为背景,描写了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故事。写出了新时期人物在历史积淀下的人性和不同性格人物的不同命运,探索“后乡土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乡村文明重构、再塑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呈现乡村振兴实景。

本书作者:

赵公林,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山东省滕州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山东省作协会员,齐鲁文化之星。拉过犁,敲过黑板,当过乡镇干部。先后在《诗刊》《山东文学》等报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二百余首(篇),出版诗集《走在城市唱山歌》等三部,报告文学集《大地足迹》一部,多次获省级以上及《诗刊》《人民文学》征文奖。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