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闲聊近现代三位有极强个人特色的须生名家,按出生和归真年度计算徐荣奎(1924—1968)享年44岁;二是胡少安(1925—2001)享年75岁;三是关正明(1926—2009)享年83岁。
为什么聊这三位?
一是年龄相仿;二是成名都很早;三是都具有特色几乎成派;四是都是科班出身而且都是科里红还有都是未满科就提前出科;五虽是大家但是传人很少。
下面咱一个一个聊,年龄聊完了是一个比一个小一岁排序是徐丶胡丶关。
一
是聊这三位成名早和科里红放一块说。
先说徐荣奎北京人,九岁随在山东经商的父亲入山东国立剧院少年班,同学有后来《红灯记》演李奶奶的高玉倩当时叫高晨,后回北京1937年入尚小云办的荣春社由徐志良改艺名徐荣奎,受教于马连良的师父蔡荣贵和王少芳,由于天资聪颖加上努力学习,很快成为荣春社三杰即徐荣奎丶孙荣蕙和孙瑞春,为尚小云班主所垂青而另眼看待,和尚小云一样吃小灶。十三岁以《珠廉寨》一炮而红,当时社会上评论“嗓子有味丶身上漂亮童伶罕见”,马连良曾专门听他《状元谱》并注意其人。1942年十八岁出科,提前出科原因下面另讲,四六年二十二岁进上海追随唐韻笙并拜唐为师并得周信芳指点,四九年二十五岁任上海天蟾实验剧团团长,后在各地献艺1955年三十一岁到唐山市京剧团任团长。
二说胡少安,父胡宝安是马连良的文场。十岁进富连成科班排元字与谭元寿丶郭元汾等同科,随叶盛学小生。因练功伤腿退学回家在家随谭富英的内弟宋继亭学艺为此可常向谭富英请益。十三岁入李盛藻的《文吉社》由于高庆奎是李盛藻的泰山并得高庆奎指教。胡少安自十四岁应正工戏开始跑码头,二十岁在上海和南京又受教于张少甫。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石家莊和邢台听老戏迷讲胡少安解放前常驻冀南一带跑码头。一九四八年随顾正秋到台湾演出而滞留于台位列台湾四大须生之冠。
三说关正明原名关宝永,曾用名关玄,浙江杭州人,满族。自幼爱好京剧,1940年进入上海戏剧学校正字班学戏,由关盛明为其开蒙。由于天赋好,接受能力强,十个月后即登台演出《二进宫》等剧,还参加了电影戏曲片《古中国之歌》的拍摄,与顾正秋并列为戏校双杰,在尚未出科时就初露头角。1954年加入武汉市京剧团,同年拜马连良为师。并任三团团长。与高盛麟、高百岁、郭玉昆、李蔷华等长期合作。关正明除运动外一直红到去世。
二
聊聊他们三位的提前出科。胡少安是因练功伤腿而退学就不用说了,徐荣奎和关正明的提前出科实际上就是为科班和学校开除。徐荣奎前已说他是尚小云的红人为什么又叫尚小云给开除了呢?原因起于倒倉变嗓,徐荣奎和孙荣蕙演出时由于变声期加上演出劳累就把调门降了,当时1936年6期立言画刋也登出徐荣奎在《珠帘寨》唱时嘶哑告诉荣春社注意学员的演出不能过劳。恰巧孙荣蕙也是唱不出音惹台下起了倒好,尚小云为此打了徐荣奎并换上李甫春丶杨荣环顶上。为此徐荣奎有几天外出就传出在尚小云演出时后面有人叫倒好的是徐荣奎,又见到天乐戏院贴出戏报登尚小云得意高足徐荣奎在此出演,尚小云一怒之下二罪归一开除了徐荣奎并通知各班社不准徐荣奎在北京演出,当时尚小云是北京(平)梨园公会会长一言九鼎,无奈徐荣奎五年出科外出山西丶山东丶杭嘉湖去搭班跑码头。坏事变好事开阔了眼界北方学艺南方演出,我见过他在武汉的搭班海报应的是樊哙是武净的活,给唐韻笙配韩信是里子的活,演《走麦城》是红生的活,这样也垂练了自已后得拜唐韻笙并得到真传,他创造的徐腔就是以唐派为基调终成一派大家。
再说关正明的提前出科也是被上海正字科开除,上文说到关正明十四岁入上海戏校学艺十个月即豋台演出,十五岁与戏校共称双杰的顾正秋拍电影可谓一帆风顺。十六岁巡迴演出在天津替王正堃演《连环套》时倒倉但学校接堂会和演出不断,为此关正明正式向学校提出一不要接堂会演出二不许老师“打通堂”并阻止老师打学生,学校以“不尊校规不尊师长”为由开除出校。十七岁的关正明被开除后被厦门银行的陈仲久收留专门研习余叔岩的十八张半唱片并请李文骥先生教习老谭派的名剧。1947年十六岁开始搭李玉茹丶赵燕侠丶杜近芳等班演出,1950年二十四岁与陈正岩组红旗京剧团,1954年二十八岁拜马连良为师并任武汉京剧三团团长并久占武汉三镇与高百岁丶高盛麟等共列十大头牌。
三
聊聊这三位的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
一:还是先说徐荣奎,因为徐荣奎是我最爱听的一位。徐荣奎是被梅兰芳称为“难得人材”的一位文武全材丶能编丶会导丶精于唱功丶戏路特宽丶南北通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是蔡荣贵和王少芳开蒙拜师唐韻笙丶赵松樵丶周杰英(言派在电影节振国饰老顺哥)得周信芳指点和奚啸伯私交甚笃,他是谭丶马丶言丶唐丶赵丶麒丶奚等各派兼收并蓄而创造出他的以唐派为基础的徐调。他留下的音像资料很少,据我所知只有《节振国》电影的全部配音和《徐策跑城》的录音,他的《节振国》的配唱可以说是徐荣奎唱腔的高峰,他的许多小腔都在其中有体现特别是节振国深山养伤的“刀劈鬼子”的西皮转二簧是那么自然熨贴和巧妙,在《看红旗》里的娃娃调是借用《辕门斩子》老生和《四郎探母》的小生唱腔创造了这传世之作。本来节振国徐荣奎是创演者唱腔亦他一手设计,在拍电影时由于其冠心病严重只能由唐韻笙的女婿亦其同门师弟出演,而配唱是徐荣奎,张海涛的唱我也听过也是唐派真传尤其他的武功更是标准唐派,但唱的韵味比徐荣奎还有差距。
再就是说徐荣奎的武功,徐荣奎按说是正工老生可武功亦相当好,我看过他的《天波杨府》即《战潼台》,这是关外唐的戏,我看过小麟童杨建中和马少童的这出戏都不错但比徐荣奎还差一个档次,在闯阵一场小麟童是一张高桌劈叉变僵尸而徐荣奎是三张高桌僵尸下高,这个高难动作至今未见有第二个人做过。他的《刀劈三关》也是唐派的风范,赵松樵和关外唐都学自汪笑侬各有千秋,徐荣奎在天津能演半个月满堂,天津的戏不好唱这是内外行公认,可见其文武老生的功力之深厚。
还有就是徐荣奎的《打金砖》可以比美李神仙李少春,一是唱徐的嗓子比李少春好,二是摔得比李少春狠,他的吊毛就有几十种还创出“干跋吊毛”即不借助跑起范。他的僵尸是在嘉兴南湖上练的,他右后脑勺上抹白石灰由船头往水中摔一直练到后脑勺不沾水为止。他到北京贴出《打金砖》李少春到现场观摩,看后李少春说“照你这么摔非把我摔死不可”!
徐荣奎是京朝派但外江派戏也擅长,这是与他年青时闯荡杭嘉湖有关,实际上他在科班时就唱《追韩信》,尚小云还特意嘱咐他唱这出戏要学麒麟童,尚长荣回忆就是徐师哥的一句“将军慢走”吸引了年幼的他。他留下的《徐策跑城》就是有别于周信芳的海派唱法听着古扑大方。徐荣奎的夫人是旦角吕媚莲是俞五爷俞振飞的义女,一子是谭元寿学生。
可惜天不假年44岁就故世了空留遗憾!
二:说胡少安。前文说过胡少安的搭班即有大班也有草台班这点和徐荣奎相似。我记得旧戏报称有三大警报老生(指气口长能拉拍长)是李宗义丶胡少安和关正明,说明四十年代在内地胡少安已是有一号的老生了。胡少安的戏唱得太杂了几乎没有他不唱的戏无论是谭富英丶马连良丶高庆奎丶刘鸿升连孙菊仙丶汪大头汪桂芬和龚云甫的戏他都唱而且都能唱出原味来,他也是文武全材,但他的基调是马派。他在台湾的录影咱们内地不少,如高派的巜逍遥津》丶刘(鸿升)派《斩黄袍》丶马派的《十老安刘》丶谭派的《定军山》丶汪派(大头)的《取成都》丶孙菊仙派的《骂杨广》丶龚云甫派的《打龙袍》等他都唱但限于台湾地域关系均非各大名家亲授,无论扮相丶着装丶身上丶作派等大部是自悟加上我听胡少安是左嗓或偏左,学刘鸿升和高庆奎或更能取长掩短学马则露其短,因为马连良是阔口满音虽有大舌头之弊但念白又特别流畅动听。胡少安总得说应当是学谁都有谁的韵味,好象天津卫老年间卖药糖的各有各味也真不容易。
学流派有结合自身条件学成功的,如余叔岩丶言菊朋丶高庆奎都学自老谭派后都自将一军成为一派,而当时的王又辰丶王雨田丶贵俊卿丶张毓庭和王君直号称五坛(谭)都是终老也是谭派未能创出自已的一派,这就是死学不走板的结果。奚啸伯是言菊朋的徒弟后又学余三爷和马三爷终成奚派,当年李盛藻名气不比谭富英小多少比奚啸伯大得多,学岳父高庆奎又学师兄马连良最后也没成派。
胡少安虽未成一派但象他那样各个流派包括老旦都能拿得起来海峡两岸也只有他这么一位实在找不出第二位来。如单论学高他可能不如李和曾丶学马他不如张学津丶学谭他不如高宝贤丶老旦他不如王玉敏,内地的孙派和汪派基本上绝种了,那位可以马丶谭丶高丶刘丶汪(桂芬)丶龚(云甫)丶孙(菊仙)能一脚踢?
三:说说关正明。为什幺人称关正明为关老邪?他必定有邪处。他开蒙老师是关盛明是余丶马兼长的富连成的盛字科的,关正明的艺名就是起自师父,为了报师恩后来关正明和关盛明的千金张君秋的学生关静兰合作了《桑园会》和老师的公子关静和演了《李陵碑》,这笔者都坐在台下看了。
我最初六十年代存关正明的第一张唱盘是他的《杨继盛》当时听不出怪来只是感到与大路不同,存他第一张磁带是关正明和陈鹤峰千金陈瑶华《武家坡》听后感觉通大路辞句有变动更讲究他把“青是山绿是水改为绿地水”,再往后成名又拜了马连良为师逐渐形成自已风格,我的认识关正明的艺术风格简言之就是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关正明后期没少来天津,我看过他几出戏如上述说的《桑园会》丶和李经文的《武家坡》等,关正明扮相好清秀,嗓音正丶高亢圆润,戏路宽。在运腔上,大胆使用旋律变化复杂的新腔,俏皮好听,有余叔岩杨宝森的基调,又有谭富英的东西丶还马连良玩艺,细听不少言派风味,做、表上有麒麟童的痕迹。我总觉得他咬字特死好象把他的假牙咬下来似的那么狠,他的劲头和节奏也好象是随心所欲真不知琴师怎么跟上他。五六十年代听他的《二堂舍子》和《宋江题诗》《武家坡》还不是他晚年那样。关正明是湖广正韵古色古香,晚年唱腔特别活跃跳动感节奏感太特别了有时听来叫你感到出其不意,有的唱半截嚥了回去你真猜不到他下句怎么出来。甚致我觉得文武场配合他一定很不客易。不管什么戏老新皆如此到他手里准唱出他的关味,《甘露寺》除了江南的五音联弹外可以说是马连良的专利吧,可马三爷的徒弟关正明硬唱出另一种风格而且戏迷们也能接受。《三家店》周啸天早就凭此戏红遍大江南北,可关氏父子却另僻溪径创出关派的三家店而且辞句更讲究了。这点他和胡少安不同,胡少安是唱那派的戏基本就是那派的风格和韵味,而关正明无论是谁的戏到他手里一律变成关味那怕是骨子老戏。
不可否认关正明是天才但他很难成派确如他本人也不承认他是关派,但关调是存的!
四
聊聊这几位为什么可以称为“角儿”而不能称派
角就是演员,不过在北京话中,一加上儿化音,变成“角儿”,那就不是一般的演员了,而是名演员、大演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大腕”丶“表演艺术家”。在过去,能够被称为角儿,首先应该是“头牌”演员,即主演,艺术水平(唱念做打)已经到达一定境界,为内外行所公认。而且旧时大多数“角 儿”还要自己组戏班,自己是“老板”,比如梅兰芳先生有承华社,余叔岩先生有
同庆社等。齐如山讲过成角儿的三要素一是大众欢迎,二是艺术上有一定水准,三要有创新。按上述要求这三位都夠“角儿”们标准,称为“角儿”绝对名符实归。
至于这三位成不了派,我以为主要是时代不同了,京剑流派纷呈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到张君秋和裘盛戎成派时就是京剧时代臻于完善时代了,一种艺术到了完善时期成派就很难了。李少春的少派丶赵燕侠的赵派丶厉慧良的厉派丶童芷苓的童派有人提议但也没叫响就是时代的原因,因为娱乐形式太多了不是京剧一家独大。因为派不是行政上封的而是社会大众和行内所公认的。
关于流派形成的要素有不少论述,但我记得翁偶虹有个说法很简捷也很说明道理,大概也是三条一是要有一定数量能一贴就满的打的响剧目;二是要有一定的观众群体;三是要有一定数量的传人。这三条很科学,比如裘盛戎的《姚期》丶《探阴山》丶《锁五龙》丶《打龙袍》等真没有卖半堂的时候,梅兰芳的“梅八出”保证一贴准满,其他如马丶谭丶杨丶奚丶程丶荀丶尚等也如此。
过去捧角讲梅党丶黄毒(黄桂秋)丶尚迷等都有捧角领袖,余叔岩有张伯驹和盐业银行,陆素娟背后是王绍贤和盐业银行,梅兰芳有冯耿光和中国银行丶齐如山,荀慧生有《白社》陈墨香丶沙大风,程砚秋有罗瘿公丶金仲逊等不一而是。捧角的人以富商大贾银行家为中坚力量,新闻媒体摇旗呐喊丶文人墨客舞文弄墨还有下台的遗老遗少等等,新社会这些基础都不存在了,余下的就是京剧爱好者在支持捧场,但形成某位角儿的社团去捧就难以存在了,所以这条形成有一定限制。三是作为一个流派须是要传承下去必定要有一定数量的传人,梅兰芳的徒弟多但不都是传承梅派也有拜门的,张伯驹称梅派是“中正平和”也就是没有毛病也没有特色但是完美的,梅派弟子跳出巢穴再立新派是很难的,学得好称为小梅兰芳就不简单了。其它各流派创始人也都有众多徒弟和传人,但创出不同师父的派别也没见有谁,裘盛戎的徒弟方荣翔和李长春再好也就是学得象而已。李少春文宗余武宗杨又拜麒和盖,但传不下去也成不了派。
所以依据这三条分析,头一条徐丶关丶胡都具备,如徐荣奎的《打金砖》丶《刀劈三关》丶《天波杨府》等一贴准满,关正明的《浔阳楼》丶《杨继盛》丶《武家坡》等也是保证上座率,胡少安的《白蟒台》丶《铁莲花》丶《逍遥津》等也是关铁门的戏。二是都有一定范围的观众群,我本人就是徐迷丶关党和胡众。第三条则全完了,三位都没有一定数量的传人,徐荣奎至今也没见到一位能传承他艺术的传人,关正明只有儿子关怀还有点意思,胡少安只有一个唐文华。
所以三位只能称角儿而不能称派。
这三位咱就闲聊到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