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墓为什么要自断风水的原因


大唐“诗王”白居易为何把家安在符离


赵汗青 刘欣华 张丙奇


摘要:符离是白居易从11岁入住至33岁搬家之间的初恋、求学、考中进士、做官的发迹之地;是影响白居易一生中的第二故乡;是给白居易留下清晰、美好、持久印象的地方。近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对于白居易为何选择在符离安家尚未有人探讨。

关键词:白居易;符离;初恋;故乡


白居易是唐代有影响的一位大诗人,其地位仅次于李白和杜甫,素有“诗魔”、“诗王”、“诗仙”之称,留下的诗歌数量约3840首,居唐人之冠,他的诗歌创作及其理论,在当时及后世并有深远影响,唐末,白居易就被称为广大教化主。其散文创作也足以和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遥相呼应。白居易生于代宗大历七年(772),历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总、文宗六朝,于武宗会昌六年(846)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五岁,居易少年迫于生计、漂流各地;青年游学江南、科举长安,南北奔走;中年居多地,宦地屡迁。白居易喜山水、爱游历,一生当中的大部分时间,或因公、或为私,频繁来往于各地,故而很多地方都留下白居易的足迹,其中白居易生活过的地方有:新郑、下邽、符离、衢州、襄阳、饶州等地。工作过的地方有:长安、盩厔、昭应、江州、忠州、杭州、苏州、洛阳等地。游踪所及宣城、浮梁、徐州、冀县、滑台、许昌、蓝田、郢州、鄂州、柴桑、钟陵、夏口、岳阳、夷陵、秭归、商山、内乡、常州、汴州、洞庭山、扬州、楚州、华州、陕州、济源、嵩山、王屋山、虢州等地。在众多生活过、工作过、游历过的地方,符离对白居易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地方。

符离,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符离村。古时符离,山川俊美,钟灵毓秀,水泽众多,物产丰富,又在黄河(今已成故道)与淮河之间,是有名的富庶之地。因北有离山(北宋以后改名打鼓山),地产苻草(即蒲草)而得名。

春秋战国时,符离为“苻离要塞”。苻离县始建于秦朝。汉王莽改曰“苻合”。后来,竹邑县并入,苻改符。后魏武定六年改为雎州雎南郡,隋开皇三年,州郡之名废,复为县,唐元和年间,隶宿州;太和后,州治曾徙於此。

中唐以后的符离,更因大诗人白居易而名扬天下。现符离仍流传着白居易与初恋女友陈湘灵在符离相识、相恋的凄美爱情故事。

白居易,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时父白季庚四十四岁,母陈氏十八岁。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但他又生不逢时,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事。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再加上白季庚弟兄们都相继离开新郑,到外地做官。白居易母子四人在故里也无人照料。所以,白季庚将他们母子从新郑接了出来。一般来讲,官宦的家属都安排在官署。但是,徐州也不太安定。所以,不能安置在徐州官署,只能找一个相对偏僻的地方进行安置。于是在进行反复比较之后,白季庚选择了符离。同时,白居易的六兄任符离(治所在今安徽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符离村)主薄,外祖父陈润任徐州古丰县县尉,叔父白季般任徐州沛县令,另一叔父白季康任宣州溧水(今属江苏)县令,七兄白阐任杭州於潜(治所在今浙皖交界处的于潜镇)县尉,另一兄长幼父任睦州遂安(后合并到淳安,今属浙江)县尉,十五兄白逸任乌江(治所在今安徽和县东苏皖界上的乌江镇)主薄,都在今安徽和周边的皖苏、皖浙、苏鲁豫皖交界地区,符离大体也居于中心地位,又有六兄在这里任主薄,离徐州又近在咫尺,这样比较便于照应,所以符离是比较理想的居住地。白居易的母亲、兄弟和他的一些堂兄弟都住在这里。所以,白居易有《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时年十五》:


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还有,《除夜寄弟妹》: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还有,《自江陵之徐州路上寄兄弟》:    


岐路南将北,离忧弟与兄。

关河千里别,风雪一身行。

  夕宿劳乡梦,晨装惨旅情。

家贫忧后事,日短念前程。

  烟雁翻寒渚,霜乌聚古城。

谁怜陟冈者,西楚望南荆。


直到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白家的一些亲人还在符离这里居住。元和十一年(816年)夏,白幼文还携别院弟妹六七人,从符离县到江州探望弟弟白居易。白居易外祖父陈润有诗《宿北乐馆》可见一斑:


欲眠不眠夜深浅,越鸟一声空山远。

庭木萧萧落叶时,溪声雨声听不辨。

溪流潺潺雨习习,灯影山光满窗入。

栋里不知浑是云,晓来但觉衣裳湿。


白居易一直把符离当作他的故乡,他同当地著名的才子刘翕习(刘五)、张仲素、张美退、贾握中、贾沅犀,并称符离六子。他们经常泛陴湖,留恋流沟寺,登五里山,诗酒盘恒,称盛会焉。在流沟寺写下了“惟有流沟天下寺,门前依旧白云多”,五里山写下了“五里村花落复开,流沟山色应如故”,《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筒张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诗中有云:“刘兄文高行孤立,......是时相遇在符离......秋灯夜写联句诗,春雪朝倾暖寒酒。陴湖绿爱白鸥飞,濉水清怜红鲤肥。......张贾兄弟同里巷,乘间数数来相访。雨天连宿草堂中,月夜徐行石桥上。......(《白居易集》第一册)。足见自居易与符离五子的友情关系。

白居易所结交的“符离五子”是其人生路途中难得的挚友、诤友、益友。多年来,他们惺惺相惜,激励共勉,“心畏后时同励志,身牵前事各求名”,相继驱车长安应试。“齐入文场同苦战,五人十载九登科”。“符离五子”中刘翕习(刘五)得中最早;二张应试名次靠前,只是美退连考两次方才告捷;贾氏兄弟,沅犀运气欠佳,连考三年不中,白居易鼓励他“三年不鸣鸣必大”,后也得中。

关于白居易在符离的生活经历,志书亦有所载。如清·道光《宿州志》卷三十三“流寓”记:“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少时尝东游徐泗,寓居符离五载,日与刘翕习、张仲素、张美退、贾握中、贾沅犀同泛陴湖,游流沟、武里诸胜,诗酒盘桓,称胜会焉”。明·弘治《宿州志》记载:“白居易十一岁时随父亲白季庚移家来到符离,十六岁在符离的‘濉南古原’写下《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清·光绪《宿州志》“艺文”所载清蔡霖苍所作《过白香山韩昌黎符离寓居处有感》一诗:“符离古孔道,前贤流寓多……白年方二十,五岁居此邑……”并且,在寄寓符离期间,白居易写下大量诗作。在白居易故居遗址上,后人还曾建过白公祠。后毁之,今东林草堂遗址犹存。

白居易在符离期间,刻苦读书、勤奋写诗。关于其读书与写诗方面的经历,我们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可以看到:“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惶寝息矣。……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补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从《与元九书》,我们得知白居易在符离期间写下了大约三四百首诗。其中最著名的是那首妇孺皆知的《赋得古原草·离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送别诗的题材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写的就是常见的离情别意,其独特之处在于构思。一般,送别诗常采用描写风云烟柳以渲染离情别意,或描摩别离者的形象以表达难舍之情。但白居易此诗,前六句对“原上草”进行描写,后两句才切合题意抒发送别之情。诗中,诗人通过描写草的一枯一荣来反映人生的离合,用草的茂盛以表现别情的浓郁,从而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正是这首诗,让当时的人们认识了这个年仅16岁的少年。白居易还曾因这首诗作而赢得当时诗坛名流顾况的垂青。据唐人张固《幽闲鼓吹》记载,白居易十六岁那年去长安,他携带自己所作诗卷去拜谒大诗人顾况,顾况一看是一位无名小辈,并没有把白居易放在眼里,于是拿白居易的名字取笑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但当他看罢白居易第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后,不仅连连赞叹,并改口说:“道得个语,居即易也。”于是顾况还为白居易张扬诗名,而“符离五子” 也分别在很多场合给予白居易高度赞扬。这一文坛佳话在《唐摭言》、《唐语林》、《北梦琐言》、《能改斋漫录》、《全唐诗话》等书中都有类似记载。之后,《赋得古原草·送别》也一直被作为唐诗名篇而传颂不衰。后世历来诸多选本、鉴赏辞典多选入。如《唐诗品汇》、清徐增《说唐诗》、姚鼐《今体诗抄》、孙洙《唐诗三百首》、高步瀛选注《唐宋诗举要》、朱东润主编的高校教材、以及周汝昌等人主编的《唐诗鉴赏大辞典》等都曾选入此诗。由此可见白居易此诗影响之大。

白居易在符离时光中,发生了一件影响他终生的大事。白居易的家“东林草堂”的东邻,叫陈乙天,他有个女儿名陈湘灵。白居易蓦然见到陈湘灵,几疑嫦娥临世。陈湘灵在闺中亦风闻白公子少年才俊、像貌超群,又见其格调儒雅、风度翩然,不由得心头一热,莲脸生晕。白居易看在眼里,刻在心中。四目传情,默然而散。才子佳人,情窦初开,于是双双陷入深深的初恋之中。这一年,白居易19岁,陈湘灵15岁。数日来,白居易眼前总有湘灵俏丽的倩影。激情难抑,于是吟成《邻女》一绝: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两个人一见面,好像彼此都知道对方心里想些什么似的,一股暖流顿时从心里升起,不觉都红了脸。就此开始,白居易和湘灵暗暗地相爱了。白居易时不时地找个理由,到湘灵家里去找湘灵说说话,湘灵便叫白居易教自己识字作诗,两人的感情日渐升温。两年后,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因病卒于襄阳别驾任上,白居易来到襄阳料理父亲的丧事,将白季庚权窆于襄阳县东津乡南原,便急匆匆回到了符离。因为他心里牵挂着湘灵。
白居易回符离为其父守丧三年期一满,就把与湘灵暗恋的事告诉母亲。白陈氏却极力反对。白居易问母亲:“为什么?”白陈氏认为湘灵父亲是个风水先生,门不当户不对。白居易大声说:“我喜欢湘灵,我不管门当不当户对不对!”白陈氏从来还没见过儿子这样对自己说话,一时间竟急得哭了起来:“阿谁(注:白居易小字叫“阿谁”)啊,你父亲丧期刚满就跟我闹气,你这个不孝的儿子啊!”说完便号陶大哭,头直往柱子上撞起来。唐代官吏最害怕自己摊上不孝的名声,白居易听到母亲骂自己不孝,一时也不好再与母亲争辩什么,只好违心地说:“母亲,我以后再也不提这件事还不好吗?”但心里却说我就是要娶湘灵!
在这以后的日子里,白居易被淹没在痛苦的漩涡中,好像霜打的枯草,没有一点生气。有一天晚上白居易趁着天黑又刮风下雨来到湘灵家,湘灵见白居易一脸的忧郁,顿生怜意,就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起初白居易不管湘灵怎么问就是不说,急得湘灵直掉眼泪,白居易无奈,这才把前几天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湘灵听了泪如泉涌,半天没有吭声。白居易沉吟半天吟出一首诗来:

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语,暗相思;

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

利剑斩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日,

乌头虽黑有白时。

唯有潜离与暗别,

彼此伤心无后期。

白居易两眼满含泪水,哽咽了半天对湘灵说:“这首诗苦啊,就叫《潜别离》吧。”这首诗把离别之苦、暗别之痛写得入木三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对有情人只能偷偷地相爱,离别之时只能“不得哭”、“不得语”。其实,“不得哭”比哭出来不知要痛苦多少倍,“不得语”比说出来不知要悲伤多少层。在封建礼教的包围中,他们没有飞出笼子比翼双飞的自由,实际上他们就是被封建礼教这把“利剑”斩断的“连理枝”,结局只能是“彼此伤心无后期”。
白居易的母亲见他整天痛苦不堪,心里也十分难受,不得已这位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妇女,只有把自己儿子与陈湘灵隔断这条路可走,于是决定赶白居易去浮梁长子白幼文处去读书。寒冬,白居易踏上了前往去南方的路,此时此地他脑子里满是湘灵的影子。每走到一块高地前,他都要跑上高地向北眺望,天气奇寒把泪水都冻住了也不管不顾,只是一个劲地往符离的方向望,白居易仿佛看到湘灵,也站在符离濉河岸边的大土堆上,一个劲地向南望,脸上的泪水同样冻成了一道道的冰条条。此时,白居易吟诗《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

元和三年(808年),37岁的白居易与杨汝士之妹成亲,但白居易对湘灵的思念仍然不减。元和六年(811年)白居易回渭村为母丁忧,心情本来就不好,加上秋雨连绵秋色凄凉夜色黑暗令人更加沉郁烦闷。此时此刻,白居易不由得想起了不知在何方的湘灵,一首名为《夜雨》的诗脱口而出: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这首诗充满了哀怨和无望,饱含着凄惆与悲伤。在这凄风苦雨的秋夜更使白居易思念“隔在远远乡”、“无日不瞻望”的“所念人”——湘灵,埋在心底的“所感事”不断涌上心头。可是,“乡远去不得”——湘灵远的不知在何方;“肠深解不得”——不是不愿解,而是无力解,无力摆脱封建礼教的羁绊。面对独宿的“空堂”,除了思念还是思念。是啊,那发自心底的爱又怎么会忘记呢?整首诗贯穿着白居易大气、又不失细腻的风格。诗人通过描绘夜里风雨纷纷的场景,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其相爱女子“东邻婵娟子”湘灵真挚的思念之情。
被贬江州时,已经44岁的白居易还是没有忘记湘灵。在被贬的诏书下达后,第二天就必须启程赴任,白居易匆匆离家,连妻子都未来得及带,但是,湘灵当年送给他的那双鞋却带在身上。夏天,翻晒衣物的时候,白居易还特地把鞋子拿出来晒太阳。看到这双满含着湘灵心血的绣鞋,白居易百感交集,“昔赠我这谁?东邻婵娟子。”想到二人发誓“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然而,湘灵又在何方?如今“人只履犹双”实在是“可叹复可惜啊!”
长庆元年(821年)白居易50岁,这一年他好事连连。这年夏天他由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始著绯,又转上柱国,妻杨氏授弘农县君,十月转中书舍人。原以为白居易的心情会好一些,可是一首《寄远》诗却把他心里的苦闷和惆怅表达得淋漓尽致:


欲忘忘不得,欲去去无由。

两腋不生翅,二毛空白头。

坐看新落叶,行上最高楼。

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

原来,白居易的心里装的还是湘灵,所以才“欲忘忘不得”,很想去见见她,又不知她在哪儿,更找不出去见面的理由。真想飞着去寻找湘灵,可腋下又没长翅膀,心里埋怨“二毛空白头”又有什么用?无奈之下只好看着一片片新从树上落下来的树叶,但烦心依旧,又上到楼上去,那烦人的落叶是看不到了,放眼望去夜色茫茫,看到的尽是愁。《寒闺夜》应景而成: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

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一个“愁”字如同汪洋大海把这一年的连连好事冲得无影无踪。自古以来人们常说“有情人终成眷属”,然而,白居易与湘灵这一对有情人却终不成眷属,究其原因固然有白居易不敢与封建礼教决裂的软弱,但是比这更重要的同时,也是酿成这场爱情悲剧的元凶,则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封建礼教。

冬至夜长又冷,漫漫黑夜里白居易碾转反侧,往日里与湘灵相处的一幕幕浮现在他的眼前,潜别与暗离之痛吞噬着他的心,于是一首诗便从心底生成《冬至夜怀湘灵》: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倶作独眠人。

正是封建礼教才导演出了令白居易与陈湘灵遗恨终生的“长恨歌”。而这首《长相思》就是白居易思念陈湘灵的“长恨歌”: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后来遁入空门的陈湘灵曾有诗云:


白府废园草青青,乐天无奈负婉灵。

信志孝子多难做,愿把盟约系终生。


白居易在符离生活了多少年?有一些白居易研究学者认为:“白居易十一岁随家人迁居符离,三十三岁移家长安,在符离生活二十二个春秋……”(《符离史话》88-93页《诗坛明珠白居易》)。但是这种说法有点笼统,因为在这期间,白居易曾经游学衢州三年,在襄州跟随父亲生活三年,在浮梁跟随大兄生活一年,在洛阳跟随母亲生活一年,先后在长安生活三年半(包括三十一岁到三十三岁之间)。
还有学者认为:白居易先后在符离生活时间为:13岁-16岁在符离生活四年:贞元元年(公元784年)——贞元三年(公元787年);20岁在符离生活一年:贞元九年(公元791年);24岁-26岁在符离生活三年: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29岁-31岁在符离生活二年: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秋——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秋。
第三种学者认为: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春,64岁的白居易自洛阳西游,过稠桑、寿安、同州,回下邽渭村小住,约三月末返洛阳。夏,旱热,忆杨虞卿(时杨自京兆尹贬为虔州司马),有诗。九月,代杨汝士为同州刺史,辞疾不赴。十月,改授太子少傅分司东都,进封冯翊县开国侯。十一月二十日,甘露变起,感而赋诗。冬,女儿阿罗嫁给了谈弘谟。本年,自编《白氏文集》六十卷。

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已经53岁的白居易离任杭州刺史,奉召自杭州回洛阳,在这里,有一个太子左庶子的职位等着他。回来的路上,他专程经过宿州符离寻湘灵,留有诗作《汴河路有感》:


三十年前路,孤舟重往还。

绕身新眷属,举目旧乡关。

事去唯留水,人非但见山。

啼襟与愁鬓,此日两成斑。


这一年,是白居易最后一次回符离。也就是说白居易与符离的渊源前后长达40余年。符离是白居易的第二故乡,并且是他的初恋之地,是无异议的。

今日符离村有“八景”扬名黄淮间:东林草堂、符离晓渡、雎阳古道、九孔映日、老街印象、月河泛舟、引河垂钓、紫薇花开。

这“八景”都与白居易在符离时有关,也是对白居易最好的怀念。









参考文献:

《白居易诗评述汇编》陈友琴 编 科学出版社1985-10

《白居易研究》:作者 朱金城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04

《符离镇志》黄山书社 1997

《符离春秋》黄山书社 1997

《白居易研究》:作者(日)埋田重夫 王旭东 译 / 西北大学出版社 / 2019-06

《白居易研究的反思与批判》:作者 肖伟韬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 2008

《白居易与符离》李胜田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4-08

《白居易诗集校注》谢思炜 校注 /中华书局 /2017-10

《宿州志》明·弘治版

《宿州志》清·道光版

《宿州志》清·光绪版


作者简介:

赵汗青: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资深记者、文史作家、文化学者、博士。1992起先后任安徽经济报宿州记者站站长、中国新闻杂志社副总编、天下时报网总编。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会长。已出版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等九部作品。

刘欣华:女、汉族、安徽宿州人,祖藉蚌埠,英文翻译、文化学者、博士。曾任某市中学校长、美国麓鹿出版社社长、盐城市规划市政设计院安徽分院院长。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有一千余篇散文、随笔、游记、译文散见于海内外各媒体上。代表作有:美国缅因州赏红叶、秋风中的园明圆、爱上临海、西塘——等那一笼烟雨等。

张丙奇:男、宿州人,安徽经济报宿州记者站站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天下时报网摄影顾问。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秘书长。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