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
店前龙船地源自罗氏始祖珠公五十一世孙公贤公。公生四子,叔权、叔青、叔春、叔同,其三子叔春天赐双子以秀、以谦。至五十四世以秀公三子之润(字涣若,生于成化三年二月,殁于正德三年戊辰,葬求成坂),四子之湛(字练若,生殁年月不详),两兄弟,繁树分柯,另择都昌繁华名镇三汊港街以北形似龙船之地,前尖后狭中宽,傍鄱阳湖港汊,有如苍龙行水之势,故从店前迁徒此而居,名“店前龙船地”。现隶属阳峰乡金星村委会。
龙船地南俯烟波浩淼之八百里鄱湖,北仰巍峨蜿蜒之阳储山脉,东踞丁仙垴,西峙太阳峰,似掠三港之水,跃入鄱阳之中。极目远眺,正是:“山郁增水之灵秀,水敻映山之庄严”。忆祖思源,触景生情,侪辈族
人皆悟感先祖慧眼识远,而得此钟灵毓秀宜居之基。
怀古
历经岁月,六百余年,龙船地人多以农耕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辈辈乘承先祖遗训,勤劳正直,忠厚诚信,上慧下孝,邻里和,浩荡繁衍。至清末民国时期, 外迁户除外,全村近三百人,有徽式风格上下棋盘屋二十六栋,棋盘厅皆高一丈八尺余,宽十来米,长达十六至十八米不等,天井两头厢廊房窗棂和梁托及磉墩等均雕有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各种人物、花草等图案,虽称不上富丽堂皇,却不失雕梁画栋之韵味, 显得气势雄伟、高俊壮观,新颖别致。另有五柱三间砖瓦屋二十余栋,开垦土地三百余亩,村中主便道多用青石板铺就,基本达到晴时脚下爽 ,雨时不沾泥。
龙船地因状如龙船,为风水宝地,然船亦有限载,故有古方士曾言“舟再大、必有限量, 一旦满载,必须分之,正合树大开枝,分而发展之意。”故,本村自古以来,外迁人口较多,先后有福绎公后人迁至与龙船地一河之隔的西湾村,现有四百余人,福特公后裔迁至三汉港港头村现也有百余人,福纬公后商迁至景德镇市近百人,时礼公部分后裔迁至周溪镇沙岭伦九村,也近百人,还有少许零星人口落户鄱阳、永修等外县特别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后,有本村族人在景德镇已发展成较大实力之烧瓷窑户,至此本村各房各支都有前往景德镇学艺务工人员,其数量不菲,他门父携子,兄带弟,艺成后,多在景市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现有六百余人。
名流
由于政治、战争、灾难、祸乱等各种因素影响,村之早年史料难更踪迹。仅就晚清、民国时期并可考证的贤士略述一二:
罗文海,清末举人,曾任高安县令:
罗来徽,享有盛名的地方绅士:
罗嗣德,毕业于黄浦军校第三期,上校军衔,曾全权代理国民军政部次长曹浩生先生处理军务,先后在安徽祁门、屯里、赣州、景德镇从政二十余年,口碑堪佳。
罗时翔(公元1823- 1902),时道光三年,大学生,文林郎,其文武兼备,口才尤佳,远近诉讼,多赖其力。然难免得罪原告或被告。某日,接县府传票,称有十三章诉状状告于他,家中甚急,连夜召族人备应对之策,其曰:“尔等怎知堂 上如何问话,何来应对之策?来日上堂时甚早,众尊各自回去早早歇息,吾也得休息,日后我自有道理。”众人听罢而去。
届时,县令开堂问罪:“ 尔何其有十三张诉状状告于你,何故?翔日:“禀县尊,皆因吾秉公执法,维护了县尊,打赢了官司,得罪了他人,惹祸于身。”县尊闻言思付诉状俱无证,即时退堂。翔回,为防小人不服而途路寻畔滋事,东门进,而北门出,可见其心思缜密。
次年,翔携其侄来徽同往景德镇,至鄱阳天平桥,天色已晚,借宿一小村, 此村恰姓罗,是为本家,是夜,逢村议事,吵闹至半夜,翔起床问:“何因吵闹不息, 扰吾美梦。”众曰:“客官莫多问,问也枉然。除非我等“家先生”有良策,可惜,其在景德镇。”翔日:“说说何妨。原来邻村外姓和其田地相邻,外姓大树根植自己田地,而其树叶遮天蔽日盖于罗姓田中,求外姓砍之而不理,状纸已写一箩筐,诉讼三、五年无果。翔听罢,支其侄取状纸一览,皆过目毕,择一较优者,提笔在其中添上“上不得天露,下应免田赋。”嘱众人“明日再呈上大堂试之。”
旬日翔回转都昌,再经其村,众皆盛留,云:“ 原来你就是我等‘家先生’,久闻尔名,而未识先生真颜,果不出先生所料,树已砍矣!先生务必盘留几日,容我等备酒略表谢意!
某年,阳峰罗家嘴与邻村侯家山打官司,因上游侯家筑死挡口,挡其下游罗家灌溉之水,久未决,时常纷争,罗家嘴着人请翔,翔至,对公吏日:“ 断水即断粮,断粮即断命”,吏闻之有理,当场判曰:“糊泥筑坝,其水分之。”至此翔公远近闻名,无不佩之。
清末,来炳公只身前往景德镇学艺,凭着一股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精神,克服各种困难,虚心学习,平时以诚感师,闲时留心观察,学得一身制瓷绝艺,终能请工带徒,积聚资金,在景市许家弄大兴土木,了属于自己的窑厂、坯房,成为景德镇当时有名的三家半窑户之首,现景市许家弄九号便是来炳公所建坯房,十号为其宅弟 (解放时被没收,八十年代落实政策后,归还其后裔)。制瓷大王罗来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显赫一时。落款《罗来炳制》更是制瓷业的领军品牌,其当时有工人近两百,集设计、购料、制坯、上釉、彩绘、烧窑、销售等—条龙生产线,炳公宅心仁厚,致富后,不忘回报家乡,对公益事业更是大力支持,当年全村屋道青石板便是由他捐赠,本村村民无论谁去景德镇都免费吃住,临走另赠盘缠,成为本村历史上一代名人。
巨变
新中国成立后,我村同全国人民一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村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龙船地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人口从建国初的不足三百人,增至六百余人(不含外迁人口)。一九九八年发生特大洪灾,全村村民团结一心,生产自救,共渡难关。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村民小龙牵头,重新整体规划,邻里相互沟通协作,“ 义”字当先,把先辈遗风体现得淋漓尽致。全村一百二十四户,建造了一百贰拾陆栋二三层或框架、或砖砼结构的高楼。家家用上了自来水,村中路灯闪烁,广种花木,绿树成荫,四季飘香。昔日那种“鸡、鸭满地跑,脏水到处流,出门是厕所、进门两脚泥的脏、乱、差"的旧貌—去不复返了。岁月更迭,沧桑巨变,科学发展,再启新篇,二0一0年经全村共同努力集资,踊跃捐款,修公路,清池塘,拆旧楼,建新祠,新建祖堂建筑面积五百多平方,三条水泥路直通祖堂广场。祖堂楼上设有会议室供村理事会商议村中大小事务。广场上,种植了龙雪球、罗汉柏、桂花、白果等多种名贵树木及花卉,经年潋滟,四季纷繁。还设有篮球场、休闲石桌、石凳各种健身器材,一字排开,茶余饭后,村民便来此休闲健身。
龙船地人在追求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德” “义“为先。 先修德,后做人,六百余人的村庄由十余房系组成,没有大房,小支之分。无人多人少之分,只有曲直分别,凡事讲究一个“理”字遇事以大义为重,“求大同、存小异”,近几十年来,全村从未发生过大的民事纠纷,更别说打架斗股,现在的龙船地,一人有事大家帮,一人有难全村帮, 上慈下来,兄贤弟尊, 妯娌如姐妹,婆媳似母女,邻里胜兄弟,全村一家亲已蔚然成风,赢得附近各兄弟姓氏的好评。
龙船地的先祖们都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一直倾心致力于后代的教育,自古村内私整从未间断过,随着现代经济的繁荣更加注重对后代的文化知识教育,全村共有大学毕业生44人(其中研究生6人,罗晴为厦门大学研究生、工程师。外迁户不在其内),按月领取工资的89人(含退休),正、副科级干部有罗彰、罗琳、罗贵福、罗昭德、罗序睦、罗序园:主任医师罗雁:有教师10人。外出务工人员149人, 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工、或商、或手艺,他们在取得丰厚的经济报酬的同时,也为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东华夫妇在外打拼,创办公司,深圳置业。罗锐浙江办厂成效颇丰。序智在县城从事商务代理,事业有成。一直在家为村民服务办事的小龙,深受大家称赞,我写四言八句如下:
带头大哥,村民小龙,热乎心肠,老幼皆拥。
不计得失,为村办事,搬迁规划,兴建祖祠。
牵头修寺,多方沟通,重修华严,大事办成。
一心向善,助困敬老,关照孤寡,大哥功高。
一年三节,慰问村老,宅心仁泽,情深意厚。
若夫晨光熹微,初露东山,校园内书声朗朗,华严寺暮鼓晨钟催人奋起,喜朝气之蓬勃,正是我村相祖辈奋发向上的写照。
展望未来,亲友睦邻,团结一心,与时俱进,共谋发展,
金星片龙船地罗穆旺撰写
二0一七年六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