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龟背着青蛙风水


再谈房市中青蛙背蝎子,能安全过河吗?

先从如下童话故事说起。

某天,一只蝎子要过河,就对身边不远处的青蛙说:“你过来,我有事跟你商量。”青蛙回答说:“请说,我听得清。”“我想到河彼岸去,但我不会游泳,你背我过去吧。”“背你过去不是问题,可我不会背你!”“人们都说青蛙很仗义啊,怎么事到临头你却退缩了呢?”蝎子很是不解地问道。“不是这样。背别的小动物可以,只要我可以胜任,但是背你不成。”“为什么?”蝎子接着问。“因为你有个毒钩子,如果我背你到河心,你蜇了我,我就要死翘翘了。”听了青蛙的话,蝎子哈哈大笑:“你笨蛋啊,你背我到河中间时我蜇你,你死了我还能活吗?”青蛙一想也是,就背起了蝎子。
当他们游到河心的时刻,青蛙突然感应到背上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接着便四肢发麻。青蛙用最后的力气问道:“你想自杀吗?”蝎子答道:“谁想自杀啊?我蜇你完全是出于下意识的。”说完,两个小家伙就都沉入了河底。
在这个故事里,青蛙开始是对蝎子保持警惕的。换言之,青蛙对蝎子的行为是有预见性的,它预测到了蝎子的行为将会导致的后果。但它放弃了曾正确的行动设想,错误地认为:任何动物都会珍惜自己的生命,蝎子蛰我,它就会丧失生命,因此它不会蛰我。但它忘记一个致命的规则:逻辑只是理性条件下的,而下意识又往往能战胜理性。
逻辑性的行为已不复存在,以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为例,人所知的是有局限的,最终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陷入这一状态,即只要是逻辑推断并表达是合理,就会被认为是可行的。
中国房市也要“安全过河”
如此高房价,老百姓不吃不喝几十年上百年才能买得起壹套住房,要让房价安全降下来确保百姓买得起住的上自有房屋,且不伤及以前高价买房和高贷款金融,这就是解决中国房市的“安全过河”。房价降不得、涨不得的两难境界,是现有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大难题,要保证高杠杆金融的安全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稳定,使其软着陆是当务之急。就像蝎子安全过河,没有过河桥和船的前提下,找对合作伙伴才能安全到达彼岸。青蛙肌肤细嫩,蝎子蛰青蛙,它忘记一个致命的规则:逻辑只是理性条件下的,而下意识又往往能战胜理性。
当前房市政策就是要避免蝎子过河找错了背它的青蛙一样,应该找像全身有安全保护甲壳的千年乌龟或者千年甲鱼,才能安全过河,涨不起跌不得的被动房地产市场局面得到如期有效软着陆。
房市中谁比如为“青蛙”,谁又比如为“蝎子”?
地方政府卖地收钱,开发商卖房,消费者买房,银行贷款给开发商或购房消费者,这就是房市中基础群体,除调控管理机构地方政府外,谁是“青蛙”“蝎子”似乎无法定义。
因为开发商烂尾牵扯到购房消费者受到遭殃,消费者购房断供波及银行贷款不能及时回款,银行利息波动也会波及购房按揭,任何一方成了毒蝎子,背它过河的青蛙都会同归于尽。
当房子盖到一半出现烂尾时,开发商卷款烂账似乎成了“毒蝎子”,而购房群体似乎就是受害人“青蛙”,政府和金融机构保交楼行动就不是“青蛙”吗?似乎故事之外的千年乌龟或者甲鱼才会保全生命。
当购房消费个体收入遇到问题无法还贷时,消费者在市场中冠以弱势群体还不了贷款,表面上看是毒蝎子,却遇到银行冻结财产和起诉、首付款清零和失去所购房屋产权,那么谁是“青蛙”谁是“蝎子”,还能定义吗?
等等场景下,住房和贷款,对于政府、开发商来说短暂几年过去相安无事,而对于消费购房者、按揭贷款的银行可能要10年、20年乃至30年都得面对压力和痛楚,随时随地遇到障碍成为“青蛙”或“毒蝎子”,逻辑性行为变成下意识理性伤害,即使不能同归于尽,伤害最大也是最无辜的又会是谁呢?百姓、民生也要吧。管理者就得找对伙伴,毒蝎子让青蛙背,就是不能安全过河的,要安全过河就得找乌龟或甲鱼背。
房市高层的监管和设计,都在努力避开“青蛙背蝎子”的逻辑,否则烂尾会越来越多,断供会越来越多,降价、降准降息、降首付、房产税等等,在维稳房市谁才是最佳选项?患得患失违背经济规律,还将受到违背经济规律的市场惩罚的。
毒蝎子必须选择时机和合适的助手或工具才能安全过河
有人说毒蝎子过河会污染河水,虽并非本文主题,但是说明蝎子过河必须考虑时机,考虑安全过河时机同时重点考虑有效安全保障过河工具。
近年来,中国有多少烂尾楼不能交付,有几年乃至十几年之久解决不了烂尾楼;又有几千万人按揭断供,几千万套法拍房,这些不都是致命规则(逻辑只是理性条件下的,而下意识又往往能战胜理性)在房地产市场经济中所产生的现象吗?因此毒蝎子想过河时有千年乌龟或者甲鱼出现,或者有桥有船及时出现,它就不会选择青蛙来背了,也就不会同命相连死在河里了。
总之,中国房地产市场要避免过去日本、美国房市过热导致金融风暴的发生,使其软着陆就必须适时施政,如及时取消预售制度、降低房贷利率、房产税推出等等,即二次房改政策必须与时俱进,而且要忍痛割爱,放弃或降低按揭贷款利率给金融机构带来巨额回报,改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抛弃对卖地收入的依赖,让饱和的房地产市场按照市场规律调节下稳定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