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光的反射教案


《光的反射》实验改进说课稿!

《光的反射》实验改进说课

吉林 长春 王晴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慧谷学校的物理教师我叫王晴。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光的反射》。该实验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节课的内容。今天的说课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分别是教材分析、实验改进要点、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过程以及实验效果评价。

一、教材分析

光的反射定律是几何光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探讨的是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导致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时,返回原来介质中的那条光线所遵循的规律。它是下一节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论基础,是解释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思维工具。利用本实验探究过程做载体,能够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物理建模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实验改进要点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教材中提供的实验教具如图所示。它能够利用最简单的方式、最易获得的器材让学生验证光的反射定律,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发现了一些不足:

1.“法线”盲区

​我们知道无论是探究三线共面、两线分居还是两角相等,法线都起到了一个“坐标原点”的作用。它是这个实验从定性到定量的标准,也是在探究过程中所构建的物理模型。教材中明确指出“直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很多老师在引入法线时会直接告诉学生,法线是过入射点与平面镜垂直的一条线,顺带加上一句法线是不存在的,学生并不理解法线引入的意义。这种处理没有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没有考虑知识的发生、发展进程,强行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契入法线的模型,导致这个知识点在学生的头脑中成为了机械记忆。法线的引入也是我今天实验改进的重点。

2.显示光路受限

该实验在演示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先入为主地把学生对反射光线的位置认识限定在一个平面上,并没有经历从空间渐进到平面的探究过程。学生并不清楚没有放纸板的地方是否有光线,不够直观、全面,所以全景式显示光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准确的反射模型是实验改进的关键。

3.入射角度变化受限

一般在实验时我们只在硬纸板所在的平面内改变入射角,而没有从立体空间全方位地改变,严格意义上也就无法得到普遍规律。所以把在平面范围内改变入射角的设计转变为空间尺度上改变入射角的设计,能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视野、解决问题的思维高度,这是本实验的初心。

三、实验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实验改进的思考,结合课程标准,我对本实验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②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反射时的规律;

③通过实验了解反射现象中的光路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光反射的实验过程,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 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四、实验教学内容

按照从远景到近景再到特写的次序,对反射定律的实验内容从空间到平面再到具体角度,层层递进,确定有三个探究内容:

1.三线共面关系

2.两线分居法线关系

3.角度相等关系

五、实验教学过程

1.定性观察反射光线位置特点(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演示实验阶段,目标是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动态对应关系,获取轴对称的体验,抽象出对称轴的动态位置,建立法线概念。同时展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全景式动态画面,建立正确的无缺失的物理模型。

下面我向大家展示一下我的具体做法:

这就是我自制的实验教具。通过盒内的烟雾在立体空间中全景式显示光路,通过转动盒子,让坐在不同位置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为了让学生感受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轴对称关系,建立对称轴模型,我在演示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进行了三次递进:

首先,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受对称轴的存在。我会上下移动激光笔,让学生体会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轴对称关系,接下来我会打开圆盘上的激光笔使其转动,它能在短时间内反映不同角度光源在反射时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形成普遍规律。我会找学生上来尝试用红色激光笔寻找对称轴的位置。为了寻找对称轴的几何特点,我改变了平面镜的角度,让学生再次上来尝试用激光笔寻找对称轴的位置。当然我们可以再次改变平面镜的角度,继续强化这一过程。通过以上三步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建构了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轴对称模型。

第二个层次,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对比,总结对称轴的几何特点——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抽象出法线模型。具体做法是在学生三次到前面找到了对称轴时,我都用手机拍下来。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多媒体屏幕将它们同时展示出来,通过直观的图像对比,学生容易得出对称轴的几何特点,弥补了仅凭记忆就得到实验结论的不足。

第三个层次,我会让学生体会对称轴的作用。让他们思考:如果法线右侧没有烟雾,我们只能看到入射光线,看不到反射光线,你是否能确定反射光线的位置呢?通过辨析让学生体会引入对称轴的价值和作用。

学生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研究,引入“法线”这一抽象物理概念的已然变得水到渠成。

2.定量测量得出光的反射规律(学生分组实验)

阶段二:学生分组实验阶段,目标是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参与式探究,进行光反射定律的知识建构。

具体做法:我会结合演示实验中学生所看到的实验现象,让其思考两个问题:

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轴对称的,它们与法线的夹角是否相等?学生通过讨论、制定方案,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通过分析数据最终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六、实验效果评价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引领学生思维”这一主线,利用自制教具所呈现的实验现象以问题为驱动,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体验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物理模型的建构。

从实验效果来看,学生对于法线这一抽象的物理概念理解较好,同时对于为何要研究三线共面以及两角关系也有了清晰的认识。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由于课时有限,导致对于光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涉及不足,这也是以后我要改进的地方。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说课,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各位专家评委进行批评指正!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