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武职将军的风水宝地是什么



​作者:站在麦芒上

积德行善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有道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今天讲的故事其实离我并不算太远。它发生在明朝末年山西吕梁一个非常偏僻的山村。这个村住着很多人家,都是早些年躲避战役逃荒到那里的,村里的姓比较多,可以这么说吧,姓啥都有。其中有这么一户姓于的两口子,不到三十岁,结婚有几年了,但还没有孩子。两口子以做豆腐为生,起早贪黑地干,日子过得虽说不宽裕但还算可以。因为他家以做豆腐为生,大伙儿都称他为豆腐王。

这天豆腐于又早早出去卖豆腐,还剩两块看相不好就不卖了,准备拿回来自己家里吃。走到半路突然听到有人呻吟,他觉打挺奇怪的就寻声音走过去,就见路边躺着一个年约七十岁的老道士。穿着破衣啰嗦外穿一件到处都开花的道袍。头发花白都擀毡了,身上还发出一股股恶臭。把豆腐于熏的脑门都疼,可一看那道士半死不活的样子他就动了恻隐之心。赶忙放下自己的手推车问:老人家您这是怎么了?身上怎么起了这么多脓包冒着恶臭的脓水?

只见道上躺着这个道士微微睁开眼睛:我是游方的道士,走到这也不知怎么就起了脓包了,还越来越严重。我已经两天没进水米了,浑身上下一点力气都没有。

豆腐于一听忙说,老人家您稍微等一下,我这还剩两块豆腐您先垫垫肚子。

老道士一口一口地吃着豆腐于喂他的豆腐,慢慢坐起来,豆腐于一看他身上脓包直往外流脓水,又开口说道:老人家我扶您到我家里找个郎中好好看看,您这病不能再耽搁了。

老道士听后点点头。豆腐于扶着他坐在手推车上,推着他回到自己的家。媳妇已经把第二天豆子泡好了,正等着他回家拉豆腐呢,一见他回来了还推了老头,赶忙迎上去:当家的,这位老人怎么了?

豆腐于忙说:先别问了,帮我把老人扶进屋里,你再烧点热水,给老人洗洗,找件干净衣服给换上。

媳妇是厚道人,听豆腐于这么说就过来和他一起清理老道的伤口。那些脓包早已溃烂,没用炒熟的盐水清理就疼到骨子里,夫妻二人不嫌脏臭一点一点地帮她清理干净,上上消炎药,用干净的纱布包好。弄完这些,豆腐于他媳妇又做了一盆手擀面端上来,那道士真的饿了,一口气吃了三大碗,这才放下筷子说,我得走了,不能再叨扰你们夫妻二人了。豆腐于说:道长你说的哪里话,我们也刚好休息几天,另外你伤势这么重,等养好伤后再走。道长见豆腐于夫妇是真心留自己,也就住了下来。可上了一个多星期的药,他伤口始终未愈合。这时老道说:我这脓包啊用你们前山羊奶草,擦三五次就好。豆腐于一听忙到山上采了一大筐,回来就和媳妇一起把羊奶草捣碎敷在那一个个伤口上,几天后老道身上的脓疮居然全好了。

这半个月豆腐于两夫妻光顾照顾老道了,也没做豆腐,夫妻俩倒没什么,权当是休息,老道很是过意不去,就提出告辞离开,豆腐于说:您身体还未痊愈,等身体修养好再离开也不迟。

老道说我已经叨扰你们半月有余,现在必须离开了。留不住老道,豆腐于就让妻子把家里这几年积攒的银子送给老道做盘缠,妻子取出小包,里面不过三两碎银,豆腐于送给老道说:道长,我家只有这些碎银,你全带着,出门在外一时应急也好。

道长不收,可豆腐于盛情难却,他也只得收下。豆腐于送他来到村口,道长停下来四处望了望,只见这里绵绵群山,小村不大景色却异常优美。道长说:我在你家住了半月有余,你们夫妻又是心地善良之人,无以回报,我呢也懂得一些风水,你看这太行山脉乃龙脉之地,这样吧,你选良辰吉日把父母的坟迁过来,埋在我脚下方圆五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了,我保你子孙三代必出高官。

豆腐于赶忙道谢。道长离开不久,他就回老家把父母的骨灰请出葬到离道长所说不远背北面南的坡地上。


​故事讲到这也许有朋友问,那道长是什么人?其实这道长不是人,他乃是元始天尊的徒弟,受师命寻良善之人。他降入人间寻了不少人,发现那些人多多少少都属市侩之人,于是他干脆把自己身上弄出一堆脓疮,他没想到豆腐于夫妻不嫌脏臭,对他精心照料半个多月,他呢就把这风水宝地告诉他。这方圆五里虽说都是出高官之地,结局却不同。要说最好的地方就数他脚踩的地方,可惜是条路,破了风水。即使三代荣华,一旦出一贪官,家族的命运都会受株连。想到这只得让他自己选了,反正这方圆五里之地都不错。回到天上他看到豆腐于把父母骨灰迁过来葬在小山坡上,有些惋惜地说道:此处虽说不错却行运过晚,想我虎神下界能做一代廉吏,造福天下黎民百姓,治理贪官污吏,镇守一方也好。太上老君一听笑了,人生一世于你不过是几十天而己,廉吏岂不更好,前有文曲星下界也算清廉刚正不阿,这样吧为师再赐你两盏灯放在肩上,鬼邪不入,魔祟不侵,就连人世间杀你的刀都没有,你看如何?虎神一听赶忙跪倒谢恩。

再说豆腐于这对夫妻结婚好几年都没有孩子,想不到第二年媳妇真的怀孕了,还生了个大胖小子,豆腐于想得给孩子起个响亮的名字,自己姓于就给他起名叫成龙吧。就这样于成龙在贫困的家庭中一天天长大,只是他娘身体一直不太好,多年的病体熬坏了她的身体,没多久就离开人世。使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豆腐于的日子过得更是紧巴巴的,孩子到了入学的年龄,豆腐于犯难了,孩子入学学费拿不出来,这两年虽说家里攒点钱,可老婆这一走全都花掉了。看着别的孩子上学,年少的于成龙也想上,可家里实在拿不出这笔钱。于是他白天帮爹爹干活,放学的时候就在路边专门等小伙伴放学跟他学白天老师教的文章。从一个字一个字开始,一篇文章一篇文章读,一年下来,于成龙真就学习好些知识。有一天这个秘密终于被学管里的教书先生知道了,他一看于成龙是个爱学习的好学生就无偿地收他做自己的弟子。于成龙特别爱学习,为了学到更多知识,一有时间他就去找老师补课。有一天晚上他去了,上完课已经很晚了,老师把灯笼给他,他说不用,能看到路,老夫子不放心,一直目送他,可就在这时他发现于成龙肩头上各有一盏灯,时间一久他发现他肩上的灯越来越亮。老夫子这才知道他乃是星宿下凡,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尾火虎星。封神演义里的朱招,在万仙阵中阵亡,死后封为火部正神。火又为南方离地,于成龙工作之地也是一路向南。这也是风水学之一,找工作就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方位。

写到这想起于成龙上学时给人写休书一事,差点弄成大错,幸好及时把休书要了回来,并尊照师傅要求,把那休书吞进肚中。这也是个小故事,他们村里有个男人偏听偏信自己老婆跟人有染,就让于成龙替他写休书休了妻子,于成龙那时还是个十几岁小孩子,也就照男人口述写了。刚好这天晚上于成龙又去老夫子家里学习,老师送他出门却发现黑暗中行走的于成龙肩头灭了一盏灯,老夫子心生纳闷,就把他叫回来让他想想自己做错什么事了,于成龙就把这些天所作所为都说了,可没有哪件是错的,老夫子说,你在好好想想有什么漏掉的,这是大事,一定加以改正。这时于成龙想起来来老师这之前替人写了休书,老师一听他讲述的故事始末,分析他做错了,这道听途说之事本来就不可信,更何况是始作俑者又是个泼皮无赖男子发布乱性消息呢。就这样于成龙听了老师的话去要休书,正遇到七叔赶七婶走,七婶走投无路正想上吊,被左邻右舍的人救下来,正坐在地上哭呢。于成龙赶忙对七叔说自己这一路想来,女主(婶婶)是个善良有德行的人,受了委屈,招人妒忌陷害,也是他的不对,写下休书,差一点弄成命案。把休书从七叔手中要回吞入肚中,又劝好七叔七婶这才回家。转过天来,老夫子发现于成龙肩头上熄灭那盏灯又亮了,而且越来越亮。打那之后老夫子教他做人的道理越来越多,越来越贴近生活,贴近百姓。

于成龙对父母也特别孝顺,对人知礼,懂事,为人更加厚道。尤其是对待继母李氏更是恭敬有佳,继母待他也如同己出,一家的日子又渐渐好起来。从那以后老夫子对他要求更加严格,从做人做事点滴做起,学业也大有长进,考过同生,中过秀才,举人,只是逢乱世明末清初年间,科考几乎被耽搁,等清朝政局稳定了才张榜发文后,消息传到闭塞小村后他才继续进京考试。此时于成龙早已娶妻生子,就连他长子也都成了家。四十多岁再次参加科考,却已是一个崭新的朝代,他的人生已步入中老年之列,或许这也是个成熟稳定的年龄,于成龙远离故土来到广西罗成这个土匪横行的地方任知县,一任就是七年,把一个匪犯猖獗的穷乡僻壤治理的人丁兴旺,井井有条。

七年后他的仕途命运一直成直线上升趋势,而这种趋势就是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险情,朝廷就把他派到哪里去,打击匪犯,平定番王作乱,镇守边关,甚至文官挂武职指挥打仗,都少不了他。每到一处他都干的非常出色,且两袖清风,上任就是一个从老家带来的仆人和一匹骡子或毛驴,等他官越做越大时,还是这样,他的老上级都看不过去了,就安排锣杖道队大轿护送上任这是他已经是个六十岁的老人了,依然出任重职要值,一路向南做到福建。

也许有人会问他为什么干的那么好,我个人觉得不仅仅是他的工作能力,还有他身先士卒的革命干劲,肯为天下百姓谋福的仁爱之心,这是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所感召,以至于山上的土匪们一听说他的名字就从心里佩服,接受他的招安;那些反军一听到是他领兵出来讨伐番王叛军,都无心恋战,感觉自己跟错主子一般,这依然是人格魅力的感召。都说人的名,树的影,这话一点都不假。真心希望当今时代有更多的于成龙服务于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少一些和珅那样的平庸之辈,除了会贪会阿谀奉承之外一无是处,留下千古骂名就不值了。人生都是有定数的,不管你信不信,比如不属自己的钱财,不一定从哪里就收了回去。

这是我的人生法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人的根本就是善良,心中有他人。世界之大,有容乃大。谦虚做人,谨慎做事。

下面是历史上真实版的于成龙生平简介,作为文学工作者,我愿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大家了解他,顶礼膜拜这位清朝一代廉吏于成龙,每到一方谋职,造福一方百姓的工作作风。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清山西永宁州(今吕梁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人,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明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于成龙擅长书法,诗词亦工。此外,于成龙任职直隶和两江期间,曾组织编写了他《畿辅通志》46卷、《江南通志》54卷,对整理和保存当地政治、经济、文化资料作出了贡献。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