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下山虎前面不能有大池塘吗


坪上镇四楼村

四楼村,位于坪上镇东南方向,距离镇政府3公里。为纯农业山村,耕地面积约625亩,山地面积2000亩。东邻四和村,西近西门村,南接连城村,北毗曲湖村。村东南方向有金山做屏障,村北面有石内河水护村而过,村中有石门楼山泉水穿村而出,水源丰富。故池塘星罗棋布,稻田阡陌交通。自古为南迁先民择居之福地。


揭西县坪上镇四楼村的

来由






据村中老者相传,该村寨在宋时期由南迁先民聚集形成,已有千年历史。在明代乡约形成之时,为员埔约之一。当时水路发达,石内河连接大溪,直出揭阳,水深河宽,乡民多有行船,在应隆市自发形成货物集散中心,人气鼎盛一时。应隆市内,住房次第,商市林立。民间流传:未有坪上圩,先有员埔圩。只是时过境迁,后来河床堵塞,河道变浅变窄,加之各种原因,坪上圩也逐渐建立起来,再次因为地势低矮,多有水患,多数人搬走了。到1970年横江水库决堤,水冲毁了许多建筑,此后唯剩下一户人家居住了,真谓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在宋元明清之间,乡间历有十八姓之多,或迁入,或移出。在民国至现代,趋于稳定。现在为黄姓聚居之村落。1950年,由原先的应隆市,雷公坑,张屋楼,新寮四个自然村组成四楼村,并沿用至今。



该村地形东南方向有小山包围,东西方向比较开阔,属于半丘陵地带。其中新寨依山而建,坡度平缓,与雷公坑形成两对照。新寮也是依山而建,与应隆市(员埔圩)相对照,自南向北,新寮地势高,而应隆市(员埔圩)地势低沉。县道xs100经过本村。村道与邻村相通,交通比较方便。

村中供奉三山国王、土地爷、天后圣母、四大天神等。主要供奉为三山国王,建有王爷庙一座,初建日期不详,1997年村民集资重修。宫庙壁贴瓷片,铺设琉璃瓦,顶饰有龙凤戏珠,光彩照人,煞是好看。村民每日轮流到宫庙点灯供奉祭拜,祈求人畜平安。每年正月初二,村民请出三位王爷、四大天神、天后圣母神像,出巡游街,家家户户祭拜,鼓声炮竹声喧天,香火鼎盛。游街完毕,并有缠老爷活动。即当天傍晚,在村场中心燃烧起大篝火,数百支炮仗绑在竹竿上面整装待发,勇敢的乡民们祭拜过老爷之后,就四个人一组轮流扛着神像绕着篝火堆跑,届时有乡民手持点燃的炮仗竿在后面追赶,场面煞是惊险。可是活动下来,也没有乡民受伤的,甚是神奇。

而此风俗已有两三百年历史之久了。到了九月十三,为王爷进殿日子。村人先搭好帐篷,毕恭毕敬的请出三位王爷及众神像。村民皆用水果三牲祭拜一天,尔后大戏班唱足三天三夜,年年如此。


村中老寨多以潮汕民居为主,有四点金、下山虎等。其中雷公坑寨,清民时期,规划完好,三街六巷,初具规模。只是后来村民搭建房屋,现只能依稀认出当初的规划,而村中老房屋,几十年没人居住,风吹雨淋,现多已损毁。近年来,村民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原先的旧房多拆了重起房屋。现在多以混泥土结构住房为主。路面也由原来的泥土村道,变成了水泥硬底大道。员埔圩内,原来曾有祠堂一座,不过在文革期间已经拆毁,现存遗址能看到石墩石柱,大门等,规模宏大,甚是可惜。

现在该村黄姓居民,都为汉族,自明代从福建迁来,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由于地处潮汕地区,经过几百年的相磨融合,潮客多有通婚,人文风俗受到潮汕文化影响很深,已经半潮化了。所以,当地所说讲客家话,又被称为半山客。2015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为零,人均年可支配收入5636元。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水稻、蔬菜、瓜果,养殖生猪、家禽、塘鱼和外出务工等为主。全村中共党员36人,村两委干部4人,镇党代表3名,镇人大代表3名。全村共有520户人家,总人数约2100人。

该村20世纪中叶通电,80年代初期通电话,21世纪初通网络,2010年通自来水,村道部分实现水泥硬底化。设有小学教学楼,文化中心大楼一座,文体设有篮球场,寨场中心搭有戏台。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