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风水实景照片(室外厕所设计实景图)


理自天设,情由人生,以理制情。《辽史》“礼仪志”中记载了祭山、拜祖、求雨、婚嫁、丧葬等民间习俗和征战、迎宾、册封、嘉奖等国家层面的重大礼仪,突显了契丹民族在维护团结、治理国家时以礼为重,以德为先的理念,在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处置政务时以四时捺钵的方式,强化与基层民众的联系和沟通,维持了长达210多年的政权统治。在丧葬仪中主要记述先皇驾崩后皇帝及群臣送柩至山陵安葬的全过程,没有记述皇陵选址及保护等礼仪,但详细观察至今保存完好的辽祖陵周围环境,依旧能够发现一些不为人知的契丹民族丧葬文化遗迹。

契丹“风水墙”是大辽皇家陵园的重要防护工程。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陵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村颐和布拉格(蒙古语,意为水量大的山泉)山谷(辽代称为黎谷)中,1964年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布拉格山谷呈袋状形,黑龙门是出入山谷的唯一通道,顺黑龙门向山谷深处行走约1公里,便能到达从天梯山延伸下来在整个山谷中最突出的山梁,是凿山为殿的太祖陵。天梯山位于祖陵西北方,为八卦之乾位,依据堪舆学皇陵来龙应为乾山来龙。天梯山是该山谷中的最高峰,海拔1283米,顶端为裸露的花岗岩石崖,山峰陡峭险峻,连绵相续,磅礴逶迤,将祖陵紧紧地环抱在深深的山谷之中。在山崖相接的每个豁口处有以人力垒砌的石墙----契丹“风水墙”。山豁高低不齐,长短不一,“风水墙”小的不足1米长,只有几十公分高;大的长达200多米,最高处约有10多米;个别低洼处实施了双层“风水墙”,进行了加固,在整个陵区内有多达几十处“风水墙”,保持环形山谷顶端的平整无缺。“风水墙”是防止风水外泄,并且能够阻挡外来人员进入陵区的重要防护工程。

契丹“风水墙”是巴林左旗现存最完整的辽代地面文物。巴林左旗现有两家博物馆,为辽上京博物馆和契丹博物馆,馆藏文物大部分是来自墓室的辽代瓷器、马具、壁画、墓志铭...等文物。室外保存较好的文物有辽南北双塔、真寂之寺、石房子等极少数的重点文物。契丹“风水墙”以其处于海拔1000多米高山顶端的优势,避开了千年历史长河中战争、动乱等人为破坏,非常完美的保存了其原始风貌。在羊群的蹬踏中“风水墙”虽然坍塌了一部分,但从其巨大的工程量、精细的垒砌技术、巧妙的排布风格中能够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博大精神。长满苔藓的石墙垒砌面充分证明石墙的牢固性、空气的湿润性和清洁性,赞美了勤劳朴实巴林左旗人民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高尚品德。

赤峰市巴林左旗昭日格图

编辑:毕永宝

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