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的风水格局是什么(房子格局风水禁忌)


当年康熙皇帝为什么不选择在北京郊区修建行宫,而要在偏远的关外修建这样一个规模宏大的避暑山庄呢?这个问题可以从清初的三藩之乱说起。。。

承德避暑山庄,记载资料上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坐落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区东北部,依山傍水,按山形地势修建而成。山庄占地8460亩,环绕山庄的宫墙蜿蜒起伏长达万米。承德避暑山庄的规模相当于2个颐和园(颐和园占地4650亩)、8个北海公园(北海公园占地1035亩)。中国现存的古典皇家园林中承德避暑山庄是规模最大的。避暑山庄修建时就以突出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依据自然山水的特点进行布局,山区、平原、湖区分别借鉴塞北高原和江南水乡的风光特点,沿湖的几个景点更是融汇中国南北园林风格于一体,特别是借鉴了苏杭园林的一石一木皆为景的细腻特点。承德避暑山庄于1703年也就是康熙四十二年开始大规模修建,一直到1782年也就是乾隆五十五年才最后建成,耗时89年,历经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山庄内有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共七十二景。虽然后来几经战乱和风雨,有近20个景观破损或消失,但是这样庞大的一处帝苑工程依然是清代康乾盛世的象征。避暑山庄在清代不仅仅是一处避暑圣地,清朝许多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也都是在这里处理的。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称得上是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们不禁要问,当年康熙皇帝为什么不选择在北京郊区修建行宫,而要在偏远的关外修建这样一个规模宏大的避暑山庄呢?

这个问题可以从清初的三藩之乱说起。

1673年(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亲政不久,诛杀鳌拜,正打算削藩;平西王吴三桂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起兵造反;耿精忠叛于福建和尚之信叛于广东,史称三藩之乱。康熙组织全国兵力平叛,战争打了八年,一直到1681年(康熙二十年)才平定三藩。虽然战争的结果是清朝政府取得了最后胜利,但是战争初期吴三桂兵锋犀利,所向披靡,攻城掠地连战连捷,而清朝的那支曾经号称“满人不过万,过万不可敌”的八旗军却连连败北。满清入关短短几十年,八旗兵战斗力下降到如此地步!康熙皇帝从中看到了危机,为了保持满人马背上民族的战斗力,康熙皇帝决定要建立皇家猎场,用以训练官兵。平定三藩当年(1681年),康熙皇帝亲自率领八旗军北上选址。经反复筛选,最后在距京师350千米的翁牛特、喀喇沁等蒙古族游牧的地方建立了木兰围场(包括现在的围场县和丰宁县坝上地区),用于训练八旗军队,并供清朝皇族和王公大臣行围打猎。为了方便北巡,康熙皇帝在沿途修建了21座行宫,热河行宫就是其中之一。

21座行宫大多规模较小,岁月流转,许多行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了,唯独热河行宫规模宏大,历经300年风雨,依然魅力无限。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康熙皇帝把热河行宫修建在承德并且修建的规模如此之大呢?

承德气候条件好,适宜消夏避暑

从行宫这个名字就为我们提供了线索。1711年(康熙五十年)热河行宫修建工程有了一定的规模,康熙皇帝就将自己亲笔题写的“避暑山庄”鎏金铜匾挂在澹泊敬诚殿前的二宫门门楣上,从此热河行宫就被称为避暑山庄。

清朝首都北京遵循明朝,当时入关占领北京是一种象征意义,毕竟汉人比满人多得太多了,如果形势不好撤退也方便,后来形势发展使清朝定都北京成了长久的打算。北京地理位置虽然也比较靠北方,但是都市繁华却很少绿化,对于成长于关外苦寒之地的满族权贵们来说,一到夏季还是感到天气炎热,难以忍受。因此找一块避暑的地方修建一座行宫的愿望由来已久。

承德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燕山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根据目前气象资料统计来看,承德地区春季一般由4月14日至6月10日,约58天;夏季由6月11日至8月28日,约79天;秋季由8月29日至10月12日,约45天;冬季由10月13日至4月13日,约183天。

承德地区四季分明,夏季清凉,雨水相对充沛,年平均降水量536.7毫米,夏季(6—8月)平均降水量371.5毫米,占全年总量的69.2%。年平均气温9.0℃,7月为最热月,月平均气温24.4℃。比较凉爽。加上植被比较茂盛,绿荫成廊,走在林间,即便是正当晌午也凉风习习,神清气爽一点不觉得热。与北京盛夏稍有活动就汗流浃背的相比,夏季承德地区简直就是避暑天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康熙皇帝在承德建行宫还有一个和气候相关的重要原因就是躲避瘟疫——天花。1644年明朝最后一年三四月间,北京流行瘟疫,明朝守城兵士多数患病,每三个城垛才一个守兵,所以李自成兵不血刃就进入北京,崇祯帝吊死在煤山,明朝因此灭亡。吴三桂引满清入关,清朝定都北京。此时天花瘟疫虽说流行过了,可是每年疫病仍有发生,生于关外白山黑水清凉世界的满族的皇室贵胄们比关内人来说,对天花免疫力更低,更容易感染天花。天花瘟疫的流行,对八旗人丁的数量与质量绝对形成了很大的威胁:顺治皇帝所生的8个阿哥6个格格,其中4个阿哥早亡,格格更是只幸存了1个;康熙皇帝35个皇子25个公主,其中15个皇子13个公主早亡。其他皇室成员和王公大臣的子女死的则更多。所以,天花瘟疫成了悬在满族皇室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防天花,几乎成了清朝立国的国策之一。康熙皇帝当年生下不久就被抱出宫外,在紫禁城西华门外福佑寺 “躲避天花”。直到他2岁后染上天花,并挺过这生死劫难后,才搬回宫内,所以康熙皇帝脸上满是瘢痕就是当年患天花留下的。清史记载顺治皇帝不满24岁就因感染天花,最后病死在养心殿。这种状况对康熙皇帝触动很大。康熙皇帝在承德清凉之地建行宫,也是多一处躲避天花的场所。从后来的情况看,当时这一举措还是很有效果的。

承德地理条件优越,自然环境良好

承德所在区域当时是蒙古族的游猎牧场,地广人稀,农田很少,基本没有村庄。在这里大规模修建皇帝行宫,不会侵占太多的民田或民居。而且这个地方有武烈河,有湖泊,有平原,有丘陵等良好的自然环境,选景空间非常广阔,便于大规模营造皇家园林。

承德是个盆地,四周环山,各个山川交错延伸,山岭岩嵴互相交叠,山脊走势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指向一处,都仿佛向着这个盆地朝拜一样,风水上说是万象引领,众象朝揖,是钟灵毓秀之地,能够化生万物,因此生机盎然。

四周山峰上巨石造型奇特,有的像纺锤(磬锤峰),有的像两座宝塔并立(双塔山),有的像和尚的帽子(僧冠峰),有的像石蛙(蛤蟆石),有的像天外飞来的彩虹(石桥),有的像五指连生(五指山)……形状之奇特,堪称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放眼所能看到的都能成为绝妙的景观,透过门窗所见到的,都是自然形成的美妙画卷。

承德河流曲折婉转。从风水和卦象上说河流九曲连环则是龙气聚集之象。来水悠扬从容,去水盘桓回顾,横水弯抱如弓,平湾聚渚澄凝,水流舒缓,安全宁静。

康熙皇帝巡游到此,就被这里的风景所吸引,十分满意这里的地理环境。

承德地处要塞,兵家必争之地

气候条件、地理形势本已让康熙皇帝心向往之,更好的是承德地处蒙古、辽东、北京三地交界处。距离北京不是很远,各省督抚大臣有关国家政务的奏折,能够一天时间就从北京传到承德。所以在这个地方总理万机,处理国家的政务,与在北京的紫禁城宫中几乎没什么两样。既能够保证休闲避暑,又不会耽误处理国家大事,这样的地方简直别无选择。

当年康熙皇帝在南方平定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时,内蒙古察哈尔部首领布尼尔乘机在东蒙辽西一带发动叛乱,再加上沙俄帝国不断入侵,很是令清朝政府首尾难以相顾,危机重重。康熙皇帝面对外敌内患觉得必须要增强对蒙古等地的边防管理,并希望在北京北构筑一座无形的长城。承德的地理位置处在三省交界的咽喉要道,恰好满足了这个要求。所以修建承德避暑山庄还有很大的军事意义,康熙皇帝自己在诗中也有表述:“不谈玉宇琼楼看,独在遐陬理外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承德地处塞外,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在此地修建避暑山庄还可以与北方边疆的各少数民族建立一种常来常往的友好关系。他们的首领不必长途进京,就可以与清廷在较方便的承德沟通交谊。因此,康熙皇帝等还为他们准备了各自的宗教场所,就是避暑山庄外面的庙宇。名义上是避暑,是休息,意义不止于此。余秋雨先生曾经赞叹:康熙皇帝把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转化成为一片幽静的园林,一圈香火缭绕的寺庙……

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锷路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接见过以特使马尔戈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

山庄修建好后,康熙皇帝共来避暑50次,乾隆皇帝则来过54次,嘉庆皇帝来过19次……他们每年大约有半年的时间要在承德避暑山庄度过。

晚清时,咸丰皇帝病逝于此,“辛酉政变”亦发端于此。从此意义上讲,避暑山庄已经不仅仅是皇帝和嫔妃休闲避暑的地方了,更是曾经见证了历史兴衰的一处政治中心了。

康熙皇帝之所以选择承德修建避暑山庄,是出于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当然也有政治、军事、民族方面的考虑。但是从后来历史的发展现实看,还是远远超越了当初的设想。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