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中国学者为主的研究团队宣布在陕西秦岭地区发现蛇类一新种,其本身无毒,却在外观上伪装成与其同域分布的剧毒菜花原矛头蝮蛇。该新种名为“秦皇锦蛇”。
新种秦皇锦蛇身体底色为亮黄色,背部有3列鲜红色、镶有黑边的大圆斑,整体配色十分鲜明、醒目。秦皇锦蛇,其体型,体色甚至臭腺分泌物的味道都与菜花原矛头蝮相当相似,其上唇鳞间的黑斑恰好长在相当于蝮蛇眼眶和鼻孔之间颊窝的位置。这种拟态可谓“惟妙惟肖”。不过,秦皇锦蛇的瞳孔是圆形的,没有真正的颊窝和毒牙,是一条不折不扣的无毒蛇。
据新种的发现者马岩博和高翼飞介绍,最初在秦岭野外调查工作中发现这条新种锦蛇时,它不仅花色长得像菜花原矛头蝮,就连其臭腺散发的味道都与菜花原矛头蝮非常像,险些就被当做菜花原矛头蝮蛇而忽略了,幸亏仔细查看了颊窝、瞳孔等细节,才没有错失这一宝贵的科研线索。
与绝大多数锦蛇不同的是,新种秦皇锦蛇的后端上颌骨齿增大且扁平,后缘膨出,呈锋利的切割刃状。其形状与游蛇科的小头蛇属较为相似。不仅上颌骨牙齿如此,其齿骨齿(下颌齿)也存在类似的刃状特化现象。因此,新种秦皇锦蛇的种加词意为:“长着刃状牙齿的锦蛇”。而中文名则取自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嬴政。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新种秦皇锦蛇位于系统发育树较为基干的位置,与分布于四川若尔盖及甘肃迭部的若尔盖锦蛇构成姐妹群,研究结果再次提示,旧大陆锦蛇属可能起源于横断山区。随着青藏高原整体的隆升,秦岭地区成了中国南北气候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分水岭,也成为秦皇锦蛇繁衍生息的家园。
科研工作者对秦岭的勘探调查的脚步从未停歇,以两栖爬行动物为例,科研人员先后在这里发现并命名了新种宁陕齿突蟾、秦岭雨蛙、秦岭蝮、秦岭滑蜥、宁陕线形蛇(曾用名:宁陕小头蛇)等秦岭及周边地区特有的两栖爬行动物。然而,秦皇锦蛇却迟迟没有被发现,这也许与它们独特的伪装有关——在以往调查的过程中这种无毒的锦蛇很可能不止一次被当做剧毒的菜花原矛头蝮蛇而被忽略或回避。
史静耸 文/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