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的硬币(风水学鞋子放硬币)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吴鹤鸣 记者 俞萍丽

2023年7月20日《钱江晚报》10版

每逢初一、十五,浙江舟山市的普陀山里游人、香客络绎不绝,当地称之为“上山”。

这里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人在此地布道行善,延绵千年直垂今日,香火鼎盛,蔚为大观。外地往来的游客多数会在普陀山的酒店或民宿住一晚,第二天再上山祈福。除了烧香,香客们经常会往水池、香炉里投掷硬币,讨个彩头。

按说多年积累之下,许愿池中的硬币早就应该堆积如山,但如今却只有零星的硬币静静躺在池中。这些硬币都去了哪里?

这个“秘密”,或许可以在普陀山梅岑路85-11号找到——这里是农行普陀山支行营业室,也是最早搬进普陀山的银行机构,距今已经过去40年的时间。

据统计,普陀山里三分之一的硬币,都流向这个营业室,小山一般高的硬币经过工作人员的整理、清分、捆扎,最终顺利缴存并得以再流入市场,用于慈善款项、赈灾济贫、助学助残等。这里的农行人常开玩笑说:这些年数过的硬币,估计能有好几十层楼高。

缘起

迁址上岛,让客户少走“两段路”

农行普陀山支行营业室的老员工冯海斌说:“我们多走一段路,他们就可以少走一段路。”

营业室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普陀山已经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普陀山地理四面环海,与沈家门隔海相望。生在那个舟楫横海的时代,岛上的人想要出岛办事,只能坐着机帆船过海,破旧的码头上总有站着等轮渡的人。那时候没有固定的班次,凑够了人就走,如果没船就只能等着。有人坐在船舱,船舱里的空气混杂着柴油味和汗味,大多数人则挤在甲板上,乘着海风、听着浪花,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对岸。

为了让他们少走一段路,农行将营业室设在了岛上,一部分不住在岛上的员工则每天坐轮渡上班。这是营业室让“山民们”少走的第一段路,不辛辗转不足见心。

营业室最早设在法雨寺旁的一口井边,只有一所房子,几经周折之后才搬到现在的梅岑路。现在这条街的街头立着一块牌子:金融街。普陀山所有的银行机构都在这条街上。

普陀山岛上风光旖旎、幽幻独特,岛上古樟遍地,隐约之间钟声里夹杂些许梵音,香火烟气袅袅,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很难不受影响。

搬到岛上之后,营业室多了一项特殊的业务——常态化清分硬币,冯海斌说:“一开始还是寺庙的师父们带着硬币上门。”90年代中期之后,进出舟山的轮船班次增加,香客渐多,寺庙需要清分的硬币数量快速增加,农行开始上门服务。这是营业室让客户少走的第二段路。

缘承

30余年如一日,每月清币以吨计算

7月中旬的正午,太阳最为毒辣,又到了赴宝陀讲寺上门收款的时候。冯海斌和同事如期来到佛顶山脚下的这座宝刹。

营业室经理章程瑜说:“我们大多都跟冯叔干过这个工作。”他们管冯海斌叫“冯叔”,因为他干的时间最长,冯叔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出错。”

宝陀讲寺多为仿清古建筑,门槛高且多。一麻袋硬币有二十多公斤,一般都有四五袋,推车遇到门槛要挨个背下来,时间久了,冯海斌的腰和膝盖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劳损。

有些偏僻的寺庙,路上会碰上野生动物,几乎每个上门收款的营业室员工都遇上过乌梢蛇、竹叶青等,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一开始肯定是累的,现在已经习惯了。”冯海斌拧了拧被汗水浸透的衣服道。大家也相互打趣,他们是把白领工作活生生干成了蓝领,不仅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还要脱掉西装加油扛,“普陀山的香火越旺,我们上山的次数就越频繁。”

这样的场景,不知不觉已经持续了30多年。冯海斌入行第四年就开始这项工作,寺庙硬币积压多、清点难、运送难,营业室服务法雨寺、南海观音、宝陀讲寺等11家寺庙,仅近五年就累计提供上门收款服务1500余次。

带回营业室的硬币,需要经过清洗、捆扎,入行十年以上的老员工都记得这样一个场景:有一次运回了三大车、二十多袋硬币,倒出来一地锈迹斑斑。“有些硬币在水里浸泡了一年多,表面沾满淤泥,为了让它们恢复原来的样子,我们当时买了白醋和核桃刷,先把硬币泡在醋里去掉锈迹,再用刷子一点点清理,用了整整一周才‘拯救’了大半。”营业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有些硬币里还混杂着外币、游戏币,平添了很多工作量。

白天营业室有其他工作,很多硬币的清分工作只能在夜间进行。为了给枯燥的清分工作添加点“乐趣”,团队成员自发分成了多个小组,比哪个小组清分得快。时间就这样在相互竞争、你追我赶间过去了。每个月下来,营业室往往能“修复”一两吨硬币。

当时的班船基本是1小时一班,过一次海往往得花上两三个小时。沿海地区多台风、大雾天气,碰上了轮渡还会停航,无法顺利往返。为了减少通勤时间、加快清分硬币,农行员工一般都集体住在普陀山上,工作日基本不回家。

为了加快清分效率,2003年,普陀山支行购入了第一台硬币包装机。2010年,又购入了第一台硬币自动清分机。以清分20万枚硬币为例,一名员工加班加点大概需要5天时间,而硬币清分机10个小时就能完成。

缘续

扎根海岛,把服务送入“寻常百姓家”

清分机和硬币包装机到来以后,人工清分的频次比之前少了不少,但有些精神还是通过一代一代的口传心授,在普陀山农行人之间传承了下去。

清分工作,练的是速度和准确,磨的是心性和态度,这是营业室员工的必修课。章程瑜说:“一枚小小的硬币不起眼,但关系到客户的每一分每一毫。”

冯叔则说:“这项工作不止要求业务熟练,更重要的是要得到客户的信任。”营业室的一个新员工告诉记者,爬山收款、清洗硬币,教会了自己很多东西。这些清分的硬币不仅仅用于修缮寺庙,更多是作为慈善款项,赈灾济贫、助学助残、修路建桥……硬币的善意以另一种特有形式传递了下去,而营业室则更像一座桥,连接善意的两端,这让普陀山这座岛,更耐人品读。

前辈教的是技巧,更多的体悟还是要靠双手去练,用双脚丈量,普陀山历代农行人替客户多走的这段路,想必能让他们真正发觉在这座岛上,虽然不必口宣佛号,却处处是善。

如今进出普陀山愈发便捷,在营业室经常会遇到异地老年香客、外国友人上门兑换零钞零币,语言不通是常事,工作人员就需要付出比平时更多的耐心。这些乍然相逢也许再也不见的人,在营业室的客户意见本里,用各种语言和歪歪扭扭的中文写着“感谢”。

伴随旅游业快速发展,营业室的业务已从最初简单的收款、清分、储蓄逐渐扩展,在农行的支持下,岛上的道路、索道逐渐完善,民宿经营遍地开花,旅游、民生项目健康发展。2018年以来,营业室主动承接普陀山景区“一票通”、“一卡通”项目、朱家尖综合农贸市场智慧菜场、普陀山观音法界项目等金融服务,投入总费用接近700万元;2018年起,牵头负责浙江舟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重大项目贷款投放——禅意小镇项目贷款和310国道项目贷款,总金额达18亿;近三年为民宿主发放贷款6000余万元……

三十多年来,一代代农行普陀山支行营业室的员工扎根海岛,认真践行金融为民服务理念,上门服务的足迹不仅遍布各大庙宇,也深入到农村山野,把服务送入“寻常百姓家”。

营业室为这座岛上的人和来岛上的人多走了多少段路,已经数不清,但最初那条路的心传,还在一代代的普陀山农行人之间传承。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