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是什么日子?(4月7日是什么日子)


松锦之战:明朝猝死为哪般

该说是敌人太强,还是队友太蠢?

1642年4月6日,明锦州守将祖大寿在清军围攻之下投降,松锦之战结束。

松锦之战是一场导致明朝“猝死”的转折性战争。此前,明朝军队虽然腐败,但对外始终将清军阻挡在山海关一线,对内也能压制农民军,并未表现出亡国之势。而松锦之战后,明军的野战主力一朝倾覆,再无实力镇压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仅两年便宣告灭亡。

历史上,一个王朝的兴衰成败往往会通过一两场决定性的战役表现出来。

比如安史之乱爆发前,唐玄宗还沉浸在物华天宝的盛世之梦中,结果哥舒翰大军在潼关一朝倾覆,叛军攻陷长安,让天下看清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唐帝国早已是千疮百孔;

又如法俄之战,拿破仑在莫斯科城下葬送大军,称霸欧洲的拿破仑帝国几乎在一夜间土崩瓦解。

松锦之战的明军主将、战败后投降的洪承畴

对于松锦之战的败因,后人往往会先想到“叛徒”、“汉奸”的出卖。统帅13万大军的主将洪承畴在战败后让家人散布自己牺牲的谣言,暗中投降了清朝,锦州守将祖大寿也随即降服。身负国之重任的方面大将如此作为,无论于功于德都无法开脱,这岂不正验证了崇祯自尽前的遗言,“诸卿误我”?

但出人意料的是,后世的历史学家们几乎一致认为松锦战败非战之罪,比起丧师辱国的将领,更该问责的是崇祯皇帝。

这又是为什么呢?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了解一下战前明清边疆是个什么情况。

在己巳之变(皇太极奇袭北京)后,明王朝就开始坚定地实行“安内必先攘外”政策,将防御清军南下作为优先级最高的军事目标。尽管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农民军在南方发展得如火如荼,最精锐的明军主力还是被朝廷源源不断地调往辽东。因镇压农民起义声名鹊起、被誉为国之庭柱的名将卢象升,就是在被调去与清军作战时阵亡的。

而女真方面,因为国力上的巨大差距,清军始终难以突破明朝的长城防线。皇太极称帝后五次南侵,全都选择绕过山海关要塞、经别处入寇,只是以袭扰为主,而真正撑起明朝辽东边防的重镇松山、锦州,清军始终不敢直撄其锋。

明末山海关示意图

总得来说,在松锦之战爆发前,明朝在辽东战场上还看不出有什么一朝倾覆的危险,甚至还具有一定的局部优势。

既然如此,明朝又为什么会输掉松锦之战呢?

一种说法是,清军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后勤优势。

对辽东战场而言,明朝的大后方既是依靠,又是一种拖累。清军总计可以调动的战兵不过十多万,而明军却可以从中原腹地获得源源不断的兵源补给,这是明朝的优势;但过长的补给线必然意味着更大的后勤压力,这就是清军可以利用的了。

熟知明朝虚实的降将祖可法等人便以此向皇太极建议,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大军对锦州围而不打,破坏耕地,使明军只能依靠南方送来的给养,然后再袭击明朝派来的增援部队,等锦州粮尽便会不战自溃。

战术上看,清军围点打援的策略无疑是正确的,但结果却没讨到什么便宜。

战争爆发后,皇太极让别动队作势向京师方向开进,调开锦州的明军主力,以3万奇兵偷袭守军不过千人的松山城,却两次攻而不克,被迫与回头的明军展开拉锯战。

明朝随即派洪承畴率领八总兵驰援辽东,曹变蛟、吴三桂等人一面往锦州运粮,一面派兵骚扰清军大营。因为松山、锦州防御战的成功,此时的明军士气高涨,曹变蛟、吴三桂所部连续攻克清军营寨,洪承畴也行事谨慎,命令部队不得孤军深入,完全不给清军包围打援的机会。连战连败的清军战意尽失,很多士兵要求总帅多尔衮允许他们回家探亲,多尔衮被迫将一些溃军就地解散以防止兵变,备受皇太极信任的郑亲王济尔哈朗甚至在军议中脱口而出“不如遁去”的丧气话,战事对清军来说似已不可挽回。

顺治时期的摄政王多尔衮。他在松锦之战前期数次作战不力,被皇太极撤职

但就在此时,明军在朝中的“猪队友”们发力了。


己巳之变后,明廷畏清如虎,朝中的文武百官与崇祯皇帝隔空观察战场形势,他们看不到清军已是进退维谷,只看到随着战事拖长不断被砸向辽东的白花花的银子。以陈新甲为首的文官们提出“十可忧十可议”,劝崇祯皇帝为财政计,应该尽快结束战事;崇祯也是个如火的性子,他过去相信袁崇焕“五年平辽”的大话,结果女真转年就打到了北京,自己已经沦为天下的笑柄,此刻一心只想剿灭清军,便下诏要洪承畴全军压上,与清军决战。


洪承畴接到圣旨,力陈辽东事不该急于求成,但监军太监根本不容许他提出反对的意见,洪承畴只能依令行事。但他终究心怀二意,在大军已经开拔的情况下还想着做试探性攻击,结果行迹败露,被清军包围在乳峰山,截断了粮道,13万大军顷刻土崩瓦解。

两军决战之地乳峰山

松锦之战的战败,导致明朝局势彻底糜烂。本来已现颓势的农民军因为明军主力北上压力大减,李自成重新起事后不到半年便攻克了洛阳,明朝被迫将重心由攘外转向安内,使清朝在关外站稳了脚跟。

雪上加霜的是,洪承畴的投降强化了崇祯对武将胆小不敢战的印象,在镇压李自成起义的过程中,崇祯又一次强迫孙传庭出战,结果让明朝失去了最后的精锐主力。农民军势如破竹,兵锋直指北京,而崇祯皇帝则埋怨着大臣们的贪生怕死,怀着对列祖列宗的愧疚在景山的一株槐树上自缢了。

在松锦之战中,明军最大的败因就在于指挥系统的不协调。身处战场的武将们想的是一路,远在京城的皇帝想的又是一路,最终导致军队战略意图的混乱。这再次验证了一个团队不能有两个领导者的“手表定律”

历代评价

1、咎在明廷之催战,而非洪氏之愤事。

——李光涛

2、此次会战,双方的兵力大体相当,胜败的天平并不悬殊。导致明朝失败的原因在于战略战术的错误,为了解锦州之围,企图速战速决,对清军围点打援的战术掉以轻心。

——樊树志《晚明史》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