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山止处风水图解(四面环山的风水格局叫)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贞观十年,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病危危,临终之时,对唐太宗叮嘱后事说了10个字:“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唐太宗遵照长孙皇后的遗言,在皇后崩后把她临时安厝在九峻山新凿之石窟,陵名昭陵。他还决定把昭陵作为自己的归宿之地,等自己驾崩后与皇后合葬。

按照这些记载来看,似乎唐太宗宗“因山建陵”是遵照了皇后的遗言,其实不然,事实上是唐太宗早已选定九峻山作为自己与皇后日后的陵墓,只不过是皇后先崩,先说出了她与太宗商量的归宿之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埋葬长孙皇后不久,唐太宗曾自道玄机。他说:“皇后节俭,遗言薄葬,以为“盗贼之心,止求珍货,既无珍货,复何所求,朕之本志,亦复如此。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已有。今因九峻山为陵,凿石之工才百余人,形具而已,庶几奸盗息心存没无累。当使百世子孙奉以为法。”由此不仅能看出选择九峻山为陵正是他本人的想法,而又选择“依山建陵”的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为了凸显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防止盗墓。

虽然已经找到了唐太宗“依山为陵”的真正原因,但是现在还有另个疑问没有答案。那就是,为什么唐太宗偏偏看中了九峻山,要以此作为自己的陵墓。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说法不一 。

有人说、唐太宗之所以对九峻山情有独钟,是因为他当年征战、狩猎经常来此,对这里感情深厚。当然,也有人认为唐太宗之所以选址九峻山跟风水之说有关。对此,民间还流传了一则非常“离奇”的传说。

据说,九峻山是一块风水宝地,汉武帝生前就很看好此处,可是却遭到了东方朔的强烈反对。东方朔对武帝说:“选陵址要看三个因素,一是龙,即地脉之行止起伏,也就是看山脉,观察山脉走向,形勢;二是砂,看主要山与周围山的朝迎关系;三是水,就是看水口、流向形态与山形的关系等。从东南方向看九峻山是一笔架,中间山峰高,两边低,陛下要选陵址,必选在中间峰上,因为中峰乃皇帝峰。但三峰高低不均,主以前、以后君王势弱

难道陛下不希望自己的后代才华胜于自己,而使刘氏江山更加稳固吗?另外,九峻山水向也不佳,前有渭河自然美妙,但后有泾水,割断九峻山龙脉,大会引起江山易手,小则注定国势不兴。”汉武帝因此就弃九东方朔的这一风水解说对后世影响很大,所以在唐以前,历代帝王峻山另选坟址了。

都没有在九峻山选址,那么为何唐太宗最终选址于此呢?难道他不知道“割断龙脉”之说吗?

据说当年李世民要李靖为他挑选陵址,而李靖早就知道唐三代以后有武氏乱国,这是命中注定的事,但他一直未敢详告唐太宗。当他来到九峻山南麓时,见九峻山三峰相连,中峰突兀,其余两峰低矮不平,恰似唐高祖、太宗以及后代国势,他便知道这是《推推背图》中的预言在现实的再现,所以想让李世民在此建陵。他知道,唐太宗肯定也知道东方朔对此地的评价。于是,为了说服唐太宗,李靖苦思冥想,编出这样番言辞:“虽然又汉武帝传说在先,但汉武不可与陸下相论,陛下功高汉武。再说,汉武选址是在山选,而陛下今选址在山上。一则则因山而建气势雄伟,另外,风水之地,不美者可以用补的办法来改善。汉武时选址没讲求穴址重要性,但依臣看来,陵址实质就是棺址,也就是穴址。

穴也是风水要素之一。九峻山是风水宝地,不足就是与周围山势有隔断,但比周围山势高出不少,可以一览众山小。九峻山帝气内聚,周围山不活王气。再说陛下陵在中峰,既可俯视周围众山,还可远眺长安,天下都在陛下荫护之中。”唐太宗听信了李靖的分析,认为九峻山是风水宝地,便将陵址定于此处。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