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哪里有好的风水宝地呢(广西最好风水宝地)


我突然想跟泸州的东门城楼说句公道话,虽然它修建才不过十年,虽然它也不是完全在原来的旧址复建,但是依然是这几年泸州复原后的仿古建筑,最难得的一个。

泸州古城门,自宋朝到明清,不止九道,名称多有变革,而位置大体相同,今日仅剩下凝光门,俗称新水门。涉江而东,为苍崖渡。这个渡口之上,为崇德庙。南宋诗人范成大曾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崇德庙》。

沽酒客查询认为类似于水神庙、王爷庙,祭祀川主李冰父子之类,泸州码头城市,老一辈人靠水吃水,这样的庙宇很多。

临江门明代以来称凝光门。颜额“凝光”二字,相传为状元杨慎所书,但已不存。杨慎诗中,多次提到“城阙凝光雾紫浮”、“落日凝光缓缓归”这样的景和事,还专门赋有《凝光门观涨》的诗。

然而其他的城门,则多数消失不见,有的幸运地留下了名字,如西门,如今恐怕提及,很多年轻的泸州人都不清楚具体位置。

而泸州今天的东门城楼,则是2013年复建的,时间不到十年。当年古朴的青石城墙,高耸的木质城楼,在滨江路边拔地而起,这座东门城楼,是当年泸州打造“两江四岸”时修建的仿古建筑,是中国酒城的文化地标。

建成以后,不仅是市民休闲场所,也是登高眺望长江东流,亲水的好去处,还是泸州专门做文化艺术展览的地方,这几年这里已经举办了多场,书画、奇石等文化艺术展出,全部是免费普及,可以说是大大地对提升城市人文修养,起到了推动作用。可以说是近几年,泸州复原古建筑,难得的被高度利用的场所。

当然,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觉得仿古就不是原来的,而且跟原来的地方也差了好多,我觉得有些吹毛求疵。当然是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到底东门在哪里,又有哪些来历和说法。

泸州坐拥长江和沱江,过去上千年的航运优势给泸州带来了很多好处,而东门外,由于是深水良港,正是长沱两江上下转运物资集散之地。且不说古代太久远的时期,就是大约一百多年前它的繁华依然不衰,怪不得之前大什字、大河街等处算是泸州商业宝地,跟历史缘由相关。

而其临近的会津门,更被誉为拥堵不堪的会津门,是当年因为商贾众多的原因。

东门最早叫通海门,名字相当霸气,有人说会津门是通海门,这是不正确的,会津门原名也有个通字,不过是叫通津门。

而它旧时还叫大善门,俗称尼姑门。是因为门内有大善尼寺而得名。

通津门在清代改称会津门。民国20年(公元1931年)3月,因交通需要拆除。遗址在今大河街北端街口处,门外正对码头曰“小沙湾”。

沱江上游方向内江、金堂、富顺一带运来泸州的粮食、烟叶和糖等大宗物资,主要在小沙湾码头集散,驳载装卸中转,进行港湾作业。门左有水神庙,后为泸州市针织厂厂房,疑即南宋大善尼寺遗址所在。

现在会津门找不到了,还有明清城垣遗址被叫做会津城垣。所以说会津门是通海门的是否不正确。

真正的通海门就是东门了。在过去它又叫关市。以税务在其左,取“关市讥而不征”为之名。范子长(南宋时任泸州路安抚使兼知泸州)以门之外有泸江亭,为宾饯客舟之所,故取今名。

这个通海门今天的遗存在哪里呢?其实就是真正的东门之处,民国11年扩建街马路就是今天的新马路拆除。旧址大约在今天迎晖路与新马路交叉处,就是我们老泸州人习惯叫的“东门口”。城门正对大什字街口。门外百步,为东门口码头。

当然,据此看来,如今的东门跟当初的东门位置是有小差距的,但是大体上方向范围类似,也是因为城市改建修建滨江路的缘故,你如果在当初的地方恢复,恐怕没有今天这样的效果。

而且,东门最早被拆,并不是今天泸州人所为,在民国时期就已经被改变,当然后期市政规划,并没有预计会复建东门,好在滨江路的建设,对沿江规整和治理还是有意义的,如今,还能恢复出一个东门城楼,成为一处难得的望江景观,个人觉得也算一大人文幸事。

当然,如果更多人对地方人文关注和喜欢,那江阳沽酒客,睡着了也会笑醒了。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