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银城好玩吗现在


文/青衣

小雪过后,接连阴雨,好不容易养成的散步习惯又被怠惰下来。隔帘听雨,虽有无限诗意,久之,那些氤氲着水烟的诗句,总透着寂寞,余味留白在久违的野行里。

突然放晴的周末,让人不胜欣喜,和着冬阳暖暖的脚步,缓缓向东外的盘龙山而行。

绕过城中高楼,入陋巷,曾经熟悉的城边院落,不知何时拆了,原址上正在修建高楼。几棵橘树被保留下来,疏枝间挂着红红的果,给单调的灰增添好些活力,又像是谁给冬镶上些暖。旧时的院落虽好,地势低洼,汛期常深积水,出行十分不便,现在改建成高楼,虽然对我等过客来说,少了诗意,但是对常住在这里的居民来说,确实便利了许多,本不该介怀。

道理虽懂,心底却总有些怅怅然。时常沿此盘行,仿佛这一路的风色也与自己有了紧密联系。那些青砖灰瓦的小小院落,天长日久下来,不知何时就与我结下情谊,此时挥别,总有些难舍!

在扩宽的巷头,纷飞着几片梧桐老叶,干枯成铜色。我拾起一片,感叹时光,上一次来时它还绿里泛着黄,在枝头飘摇,而此时……忍不住想起杜牧那句诗来“浮生却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正悲愁着叶的枯寂,突然,传来一波梵音,似远似近,很祥和,让心底的怅然在它的抚慰中渐渐平和。那梵音并无多大的跌宕起伏,喃喃呓呢诵着,闻者便如遇明月清风般清明。那些忧呀、愁呀、悲呀、苦的,一刹那间全然不见,心底莫明涌起阵阵暖意,感受到被某种强大的力量拥抱着、关爱着。

这条路,少说走过没有数百次,也有数十次,以前从未听到过梵音,今日为何有梵音呢?几经打听,原来,在前方几百米外整修一寺,名为“灵泉”,今日恰逢旧历十四,寺里僧人与俗家居士正在“绕佛”,那梵音便是他们“绕佛”时群起而吟诵的经文,具体是那一部佛经,倒难以听得真切,只是觉得听来身心都安然惬意。

像我这般年纪的人,有没有信佛的,不是十分清楚。今日之前,我都没读过佛经,只是在某些景区见过一些关于佛经的浮雕,那些故事大抵是劝人从善,未曾细细解来,粗略下觉得,从善总是好的。此时闻之梵音,对音之来处十分地好奇,加之路如此之近,怎可错过呢?于是举步向“灵泉”而行。

几丛竹林,几幢农家小楼一过,眼前景色清幽动魄,让人有幸得见之感。

丘山不高,半环成缺,峰峦之上,浮云回度,松竹藤萝半阴,几缕阳光,从缝隙间落下,斜影古木,逗留于叶瓦之间,光与影交错,又遇清风摇乱古木叶,叶纷纷扑被,引与苔痕纠缠,那山,那树,哪落叶,那寺,织在一起,像极一篇残卷,在这城之边沿,疗得人俗骨欲仙。

环之,时虽为冬,此处虽不似春时青翠,却苔色青绿,遍绕檀香,缥缈归处,梵音传祥,韵味自生。人默其中,忘了是非、忘了荣利、忘了虚礼,忘了愁苦,只觉咫尺之间便是幽梦一帘。寺前木叶,散为一院清幽,登高依栏,白云无语漫相留,世界清净,我身我心,只闻梵言,俗世万千,此时了不相涉。

从窗向里,一位年轻的僧人,领着几十位俗家居士(男女都有),一圈一圈地围着浦团绕行,就像花叶年年生,又岁岁落,如同月儿时时缺,一夕圆,就这样一圈,一年的往来作念。可是每一圈,每一年,来的不是同一片叶、同一朵花、同一个人,去的又何曾是同一片叶、同一朵花、同一个人?转世、来生、涅槃彼岸是凡人之愿,如是否?不知!只知浮生如梦,生难足百,名利是非如镜中虚影,清晨珠露,瞬息即逝,不必执著!在瞬息之间可做的仅是善待一花一草,一水一山,善待自己,善待身边的人,善待足下走过的每一寸的光阴便好!

立“灵泉”寺前,得梵音而点,忽地光阴又逝,“怕黄昏忽地又黄昏”。梵音未歇,日掩重门,暮色纷纷,纵使“灵泉”风色让我醉醺醺,而如今,也只能惜阴返行,唯愿遇见真美!

2020.11.30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