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有没有风水宝地呢


走进郎川

在2021年春季的一天,沿着林荫小道进入郎川,不远处便望见古老的姚家大院,姚家大院是有着红色历史的大院,解放军浙东大队六支队曾经在这里成立。环绕村庄一周,发现了村北的清水湖,还有沿湖边一圈的松树林,在松林的中间是一条红色的绿道直通村庄四周。在村庄的西边,是郎川村气势恢宏的宗祠。村庄四周被新房子包围着,只有在村中央可以看见四合院式的老宅。从湖里连通着田里的水渠中流淌着清清的水流,漫步在绿道之上,慢慢欣赏着田园风光,心情导常的愉悦,可以说郎川村是一个不错的修身养性之处。

有诗为证

永康郎川福宜居,前后松林享信誉。

姚氏子孙均典范,浙东支队有名余。

田间绿道常漫步,湖水之洲整片渠。

勤劳持家致富路,养生心愿体无淤。

郎川村基本情况

浙江省永康市象珠镇郎川村,位于永康市中部,距城区10公里,北至汇杨村,南至下山村,东临南湖村,西至派溪吕。全村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345亩,140多户,400余人,党员20多名,村民代表20多人,水果专业户2户,蔬菜专业户10多户。

永康姚氏望族

姚氏家族相传是上古五帝之一虞舜之后。舜诞生子姚墟(今河南濮阳南),因以姚为姓。我族源远流长,俊杰辈出。唐姚忠公忠节垂芳青史。其后文献公姚崇历任武周(武则天)、唐(睿宗、玄宗)宰相,以『姚崇灭蝗』,『姚、宋荐替』载于史。世孙宗国公,唐僖宗时任兵部尚书。值黄巢起义,公移镇钱塘,后人分迁徙居州县,姚氏家族从此在浙江蕃衍。宋时,九世孙伯欢公以名进士判睦州,占籍建德。越三世,春一公徙居桐庐莪溪,为第一代始祖。明初,训三公(谦鸣公)先后徙居永康华溪、高川,是三十八都的大太公。

浙东六支队成立旧址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共浙东临委发出指示,要求各地发展壮大武装力量,尽快创建游击根据地。

为加强对路南地区的领导,浙东临委任命卜明为路南地区特派员、应飞为副特派员。当时的路南地区是以永康为中心,包括永康、武义县境以及金华、义乌、东阳、磐安的部分地区。

遵照浙东临委指示,金义浦人民游击中队40余人,由吴甫新率领,携轻机枪6挺、枪榴弹筒2个、长短枪30余支回归路南,与原先活动于永康一带的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三总队第三大队会合,于6月4日在郎川(原名郎下)的姚家大院里正式宣布建立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

绿道悠悠

郎川村的绿道很有特色,随着田岸弯弯而建,置身于绿色田园及松林之中,集田园风光于一身,有种大树底下好乘凉的良好意境。

悠悠绿道是郎川村村民茶余饭后的休闲活动场所,人们可以无拘无束的漫步在绿道之中,既不要担心交通安全,又清静安祥,是郎川村村民的福份。

可以卿卿我我的在树林子底下表白爱情,还可以你情我愿的秀秀恩爱,更可以拖家带口的惬意的行走在绿道之上。

绿道的边上垂柳依依,流水潺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味道,好一条人人赞赏的绿道,不访抽个时间亲自体验一番。

茂密的松木林

郎川村的松林,是一个古松林,松木有的已经是百年以上,整片松林围绕着村庄的南西北三个方向,把整个村庄紧紧的抱在怀里,拿风水学来讲,郎川村是个风水宝地。

松木古古似一条长龙,龙头在村南,龙尾在村北绕湖一周,保佑着村庄的平安。

松林中的一条小路,弯弯曲曲的延伸着远方,放眼望去松木青翠欲滴,那树皮上长满了岁月的皱纹,告诉人们郎川村斑驳的历史。

湖水清清

在村北有一个大湖,湖里是流动的清水,在湖的四周都有人工的洗漱石台,供人们洗衣服、洗菜,妇女们在这里可以悠闲自在的边聊天边干活。湖里的鱼活蹦乱跳的舞动着秀美的身姿,湖边上柳树依依,嫩绿的柳枝垂在水面之上,预示着春天的来临。

在夏天,我依然相信有很多人在湖里游泳玩水、捉鱼摸虾。黄昏之下,手持鱼杆在湖里钓鱼,也不失为是一种优雅。我猜想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夏季,湖边肯定挤满了听故事的人,因为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手机,只有老者在湖边讲故事。

古朴的老街

在郎川有一条古旧老街,走在老街之上,尚能感受以往的辉煌,那些曾经开店的房子还依然存在。

热心的大爷一直坐在门口,还象以往一样对待客人一样热情,跟我打招呼,问我吃饭了没有,我想他是在回忆过去的往事,在追忆那段旧时光里的美好。

还有那古街口的古井,时隔多年还在冒着热气,还在一如既往为村民们服务,这就是用水不望挖井人最好的证明。

村民的房屋新新

郎川村的房屋普遍都是新房,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收入不菲,因此,多数人都在家乡建了新房子,过上了小康生活。

现如今的农村,与城市相比一点也不逊色,除了都市的繁华,购物上学就医方便之外,农村的优势就彰显出来了,农村的空气要比城市里要清新得多,在农村还可以自己种菜自家享受。而且,农村的邻里关系非常的融洽,大家在一起可以互相照顾。在农村你可以安安稳稳的睡到自然醒,而不必纠缠于来自各方面的圧力。

结束语

虽然走进永康是偶然性的,但觉得也是必然性的。在我看来,永康与缙云有秦晋之好,更何况还是隔壁县,希望有时间多多走走永康的乡村,与缙云的乡村作一些比较,这样更有利于两地的发展,永康有许许多多的经验值得我学习。走遍缙云的同时,也走进永康,何乐而不为。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