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黄陵祭祖风水在哪里(河南新郑祭祖大典视频)


公元前2697年,华夏儿女站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到底如何破解蛮荒混战,来一次中国历史上质的飞跃,让神农炎帝伤透了脑筋。而就在此时,有熊部落刚刚登基的新首领——轩辕氏,终于打破了这一僵局。

这位轩辕氏,便是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带领大家种五谷,兴文字,作干支(人话说就是计年份和时辰),制乐器,创医学的人文初祖——黄帝。

离开孕育新中国的延安,我们奔向埋葬着老祖宗黄帝的“东方麦加”——桥山。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崩,葬桥山。”桥山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一公里处,是子午岭向东延伸的部分。总面积566.7公顷,山体浑厚,气势雄伟,沮水三面环流 。山上林木茂密,有古柏81600多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就有3万多株,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有着“天下第一陵”称号的“黄帝陵”这三个字是当年毛爷爷委托郭沫若题写的,标识碑总高4.5米,寓意九五之尊及五湖四海对始祖黄帝的敬仰。

黄帝陵景区分为轩辕庙和黄帝陵两部分。过了沮水上66米长的轩辕桥,眼前便是有着95级石阶,寓为黄帝“九五之尊”的龙尾道。

由龙尾道向上即达轩辕庙山门,轩辕庙为仿汉风格的石建筑,庙门正上方庙名石匾为蒋鼎文于1938年清明节祭陵时所题。不过黄帝陵并不在轩辕庙中,而在它的西侧。我们今天看到的黄帝陵和轩辕庙都是经过各个朝代多次整修而来的。

黄帝死后,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人文初祖的怀念,便在桥山起冢为陵,历代祭祀黄帝的活动从未中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的坟墓一律称作“陵”,一般庶民坟称作“墓”。汉代又规定天子陵旁必设“庙”,故在桥山西麓建起了“轩辕庙”,其后汉武帝亲自祭祀黄帝陵。

唐代宗年间,大兴土木修缮桥陵,并栽植柏树1140株。从此,祭祀黄帝升格为国家大典,桥陵也成为了官方唯一指定祭黄场所。

宋太祖时,因沮河水连年侵蚀,桥山西麓经常水崩威胁庙院,宋太祖降旨,将轩辕庙由桥山西麓迁移桥山东麓,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里。

大老远跑到这里,当然先去看黄帝陵。从轩辕庙到黄帝陵上山处有一段不短的路,可以步行,也可乘坐收费的电瓶车,往返20元/人。

既然是“祭祖”,自然不能都乘车。电瓶车下来后要登上277个石阶的陵道和神道以表诚意。

登陵道途中有一只黄帝陵的守护神天鼋神慧。传说天鼋是华夏族古老的图腾,是一种神异的龙,背有“河图”,知天地鬼神,万物兴衰,可视为先知。黄帝在昆仑山遇神龙天鼋,名谓“白泽”,封其为守护神,是智慧力量和王权的象征。

距黄帝陵约200米的神道旁,树立着一座明朝嘉靖年间树立的下马石,上刻“文武百官至此下马”。古代山路崎岖,谒祖祭陵者多骑马坐轿,行至此处,均要下马下轿,整理衣冠,平静心情,恭行至陵前。

下马石后的神道旁有一些古代的石碑,以及很多如今政要、名人前来祭奠植树的人名牌。

东门进入陵园,左侧是一座24米高的夯筑高台,始建于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为明代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所立,落款为“池南唐琦书”。

汉武帝刘彻北征朔方,凯旋后,为夸耀武功,祭告祖先,于归途经黄帝陵时祭祀。为使自己长寿成仙,便令18万兵士于此起土筑台,翠柏围之,上台祈仙。因此后人也称此台为“祈仙台”,民间有“登台一次,增寿一年”之说。

“祈仙台”后是棂星门。咱们在《十三陵之长陵:比故宫建造时间更长、更花心思、用料更珍贵!》时讲过,棂星门象征天门,多用于陵寝、宫室、坛庙之中,是一种王制的象征。还有一种说法,过了棂星门,便是冥界。也就是说,这之后便是黄帝陵冢了。

黄帝陵冢前为祭亭,歇山顶,飞檐起翘,四角系有风铃,微风起时,风铃清脆。亭中置一石碑,上刻“黄帝陵”三个大字,为郭沫若受毛爷爷嘱托,于1958年5月手书的,我们在进大门时看到标识碑中间的“黄帝陵”也是这三个字。

从古至今,每年的清明、重阳祭祀大典多在这里举行,这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追思先祖的重要场所。我们来的早又巧,居然烧到了头柱香。希望黄帝保佑一家人平安健康。

黄帝陵前,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后还立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四字,传说轩辕黄帝就是在这里乘龙升天的。升天时,人们不舍得他离开,从他身上拽下衣帽、靴子、宝剑等埋葬此处,修成陵墓,以示永久怀念。

绕陵一周,以示尊敬。之后从陵后继续向北,会看到像拧成了麻花似的龙角柏,又称“麻花柏”。因处于黄帝陵“盘龙岗”龙头上方,对称各一株,形如龙角而得名。

龙角柏再往北,是一座耸立于桥山之巅的龙驭阁。龙驭阁处地海拔994米,是黄帝陵陵区的最高点。汉代式阁楼高五层,约20米。阁内墙壁上有《黄帝诞生》、《部落崛起》、《赐姓建宗》、《修德振兵》、《造舟楫、兴医药》、《播五谷、务农桑、制衣冠》、《别尊卑、定礼乐、创官制》、《桥山龙驭》、《人文初祖》等主题画。

登上龙驭阁可鸟瞰黄陵县全貌,整个县城被一望无际的葱郁松柏所环抱,气势磅礴,真是好一处风水宝地!

在黄帝陵祭拜好我们的始祖黄帝,我们回到轩辕庙。进门处便是号称黄帝手植的轩辕柏,被誉之为“世界柏树之冠”。虽然也算古木参天,但小娘子怎么看也不像是长了5000年的。

过了诚心亭是有着非凡意义的碑亭,亭内有石碑四通。西侧二通,前面为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共祭黄陵时,毛爷爷亲笔题写的“祭黄帝陵文”手迹,后面为1988年邓爷爷为黄帝陵的题词碑。

东侧二通,前面为孙中山先生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所作“黄帝赞”词一首:“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后面一通是蒋介石于1942年冬为桥陵改称黄帝陵题写的“黄帝陵”三个字。此碑原立于黄帝陵墓之前,解放后被郭沫若题字碑代替,现存石碑为重刻碑。

碑亭以北两侧为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碑,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还有台湾的社团祭黄帝陵文碑等。

从轩辕庙山门至人文初祖大殿的中轴线东西两边,有两条长长的碑廊。碑廊将黄帝陵历代保存的石碑按时间先后和内容类别排列,西侧碑廊自北向南依次陈列自宋至清末的56通祭祖和记事古碑,东侧碑廊内自南向北依次陈列党和国家领导人、现代书法家赞颂黄帝功德的碑文和为整修黄帝陵工程做出贡献的功德碑。

人文初祖大殿前有“黄帝脚印石”,此石为西汉文物,脚印深约2厘米,于1956年出土于黄帝陵东南2公里的郭家洼村,是传说的“黄帝黄城巽宫”所在地。但黄帝这脚实在也太大了,实在不能不让小娘子相信这是传说......

人文初祖大殿是祭祀轩辕黄帝的正殿,也是整个庙院的主体建筑,坐落在庙院中心。大殿屋顶为歇山顶,雕透花脊。大殿正中木质壁龛内供放着一尊巨大的石刻轩辕黄帝浮雕像。

人文初祖大殿再往北是占地1万平方米的祭祀广场,可容纳5000人举行祭祀活动。南端东西两侧各建三出阙,阙前台上摆放着八尊青铜铸鸿叔簋;东西两侧分列着九尊高2米的青铜铸牛鼎和代表56个民族的56面龙旗。东面还有一口龙魂大钟,西面则立一面龙威大鼓。

祭祀广场北端,巍巍矗立着轩辕殿。大殿檐下正中悬挂着著名书法家黄苗子先生书写的隶体“轩辕殿”匾额。轩辕殿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由36根高3.8米的圆形石柱围合成40米X40米的长方形空间,柱间无墙,上履巨型覆斗屋顶,体现了“黄帝明堂”风貌,是炎黄子孙祭祖的“圣殿”。

轩辕殿内不设其他楼阁廊榭,体现出“大象无形”的境界。屋顶中央有直径14米的圆形天光,取意“天圆地方”,承天接地,沐阳光雨露。

殿内中央以北竖着轩辕黄帝像的石碑。既像传统的祖宗牌位,又似传统陵墓前的石碑,同时又如一座古朴的神龛,按照传统文化观念,名曰“神主”。

石碑正面刻轩辕黄帝像,此像与人文初祖殿的黄帝像一样,高3.9米,宽2.6米韵。石碑背面嵌刻有节录自《史记·五帝本纪》里关于黄帝生平的内容。

小伙伴们有木有奇怪大家都在“圣殿”内举着双手做什么呢?

轩辕殿屋顶中央有个圆形天光,取意“天圆地方”,承天接地,沐阳光雨露,大家都在接福呢~

黄陵历史悠久,出土了各个时代、数量众多的珍贵文物。史前时期的陶塑人头像、春秋阳燧、汉代“雕阳”铭带盖铜鼎、北周净瓶观音铜像、唐彩绘骆驼、宋彩绘陶罗汉等,都具有极高的考古与艺术价值。

人文初祖殿的西侧院里,每天10:30、12:30、14:30举行三次祭祀祈福活动,帮助大家了解古时候帝王们是如何祭奠始祖黄帝的。原本是个不错的文化普及与传承活动,但一些男演员表演的实在是太混了.....无精打采的都快睡着了。

小贴士:

1、开放时间:8:00-—18:30

2、票价:90元/成人,70岁老人免票。若乘坐黄帝陵与轩辕庙之间的电瓶车20元/人。

3、可携带小型宠物。

4、爱护古迹,不要乱扔乱刻,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地球人的责任。

下一站我们去看看奔腾汹涌的壶口瀑布,想看《边玩边学之西北自驾游》系列前面文章的亲们可点击: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