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游戏(儿童游戏免费的)



“随笔与书画系列”

文章、书画:李向华

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广东省高鹤县的小县城沙坪镇,少年儿童的文化娱乐场所及活动不多,小伙伴们大都是三五成群地自娱自乐,经常是玩自己“创造和编导"的,可能是沙坪特有的各种“游戏”。这些游戏,我相信像我这般年纪的“沙坪渣(仔)”,特别是“百厌渣”(调皮的孩子)肯定会玩的。

我这里所说的游戏,不是指一般的“玩耍”,这些游戏的基本特点是:结伴一起进行、场地及道具等因地制宜、有竞技、竞赛等对抗性质、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可谓集“斗智”“斗勇”“竞技性”“娱乐性”于一身。下面就介绍一下沙坪这个地方久违了的这些游戏。

有一种叫“掟(掷)榄核”。榄核是一种叫“乌榄”的果实的核。三五个小伙伴一起玩,约定每“盘”(局)各人平均凑榄核2至3粒不等,放在一块“砖头”(砖块)上,在离砖块一定的距离(约5米左右)划一条横线,用“主头”(较大的榄核)掷向砖块上的榄核,最终将石块上的榄核掷落地上。这种游戏的规则是,以猜“包剪揼”拳(石头剪刀布)决出先后顺序掷,如第一掷(轮)把砖块上的榄核全部掷落地上,叫“开花”,那榄核就归他。但是一掷开花的机率是很少的,通常还要“继续进行”的。如第一掷(轮)没开花或剩余榄核的,就要轮着下去第二轮了。那就要按掷中砖块距离最远的开始第二掷,再到近的掷,最后到不中砖块的掷。直到把榄核全部掷下为止。

这种游戏方法也可将榄核换成“纸角”来玩,规则大致相同,只是主头换成了小块“瓦片”,当然,瓦片的大小也有“规定”的。纸角是把香烟的包装纸拆开,折成三角形状。但放在砖块上的纸角数量(份量),却是大有乾坤了。那是根据香烟牌子的价值而俗定其“份额"的,如“红棉牌“是8、“丰收牌”是27等,一个丰收牌的可顶得三个红棉牌的。如果是“光荣牌”或“中华牌”的话,那可是个天文数字般了。

作者少儿时素描习作

另一种叫“刀枪”。刀枪不是真的舞刀弄枪,是小伙伴们通过猜“包剪揼”拳,输了的那位要伏在墙上数十下后,再去找跑散藏匿着的其他人,如果找见了,就做出打枪的动作并大声叫“枪毙”,找人者这时就算赢了。而被“枪毙”了的那人,就要重复游戏去找人。如果在找人的时候,被藏匿的其他小伙伴在一旁,冷不防用手造出刀砍的动作架在脖子上,并大叫一声“刀劈”,那就算输了,于是又要重复游戏去找人。这种类似“捉迷藏”的游戏,还有多种,如“吉唛唛”(敲罐头),追拾罐头后再找人;“摸盲盲”(摸黑),用布蒙着眼睛去找人等,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还有一种叫“开到得”(也叫“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就是三个小伙伴各人手里紧握一定数量的榄核或凤凰角豆(凤凰树的果实,当时俗称“回香豆”),各自口中叫出“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其中一组的数字,随即张开手掌,将所有榄核相加起来。如果所叫出的数字等于你叫的其中一个,那你就赢了,榄核就归你。打比方若叫了“二五八”,张开时相加数是2粒、5粒或8粒的,就算赢。

《南山学校记忆》168×68cm

经常玩的还有“打波珠”。“波珠”是一粒小玻璃球,我们在泥地上挖一个小洞,从洞心起划出十条直经不同的圆弧线,外线直径约两米,然后用食指和拇指钳起一粒波珠,在外弧线边弹打另一粒波珠进小洞,轮着每人共打三次,按第三次最接近小洞分数计算,进洞为10分,类似像射击计分法,以分多为赢。

打波珠还有其他多种玩法。如在泥地上挖一个小洞,各人在约定的距离外,第一步是将自己的波珠抛到最接近小洞的地方。第二步是按最靠近小洞的先后顺序,将自己的波珠在地上“打”(用食指和拇指钳起波珠)进洞里。第三步是再在洞边打其他伙伴的波珠,直到把别人的波珠打入洞里为止。期间的规则主要是,如“一枪”(一次过)打不中别人波珠的,又轮到其他小伙伴打了,就是这样不断重复进行。

这里顺便提一下的是,那时小伙伴们自制的玩具、“武器”等很多,如“打不死”“火柴枪”“砖地雷”“弹叉”“滚珠车”“石灰手榴弹”“迫泊枪”“碌圈仔”等。男孩子在玩耍过程打架也是常有的事,但打架不久就又会重新成为朋友。女孩子没男孩那么调皮,多数是玩“跳绳”“跳屋仔”“执石仔”“麻鹰捉鸡仔”等。

我们少儿时玩的那些游戏,估计现已“失传”了。但它带给我们欢乐,伴随我们成长,甚至是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使我们难以忘却……现在的小伙伴,有兴趣也可以学玩一下的。

书法释文:岁月如梭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