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财政大厅


12月9日上午,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辉煌‘十三五’奋进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济南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勤光,围绕“以厚民生为本 打造有温度的财政”,介绍了“十三五”时期财政民生保障、“十四五”规划的展望和重点举措等相关情况。

济南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勤光

一、“十三五”,我们这样保障民生

“十三五”时期,市财政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心任务,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大力提质增效,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财政力量。

1.实现收入平稳增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5年的664.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874.2亿元,预计2020年实现900亿元,年均增长6.3%,各项收入指标居全省前列。

2.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财政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5年的742.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197.1亿元,2020年预计达到12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1%,脱贫攻坚、治霾治堵、科技创新、动能转换、民生保障等重点事项得到有力保障。

3.落实积极有为财政政策,扶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2019年新增减税降费233亿元,2020年截至目前新增减税降费294.31亿元。五年累计安排产业引导资金201.5亿元,扶持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投入130亿元,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科研院所引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累计设立政府投资基金76只,规模772亿元,有效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4.坚持守正创新,财政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加快预算管理改革,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实行滚动预算,打破支出固化实行零基预算,统筹四本预算实行综合预算,盘活存量实行精准预算,向绩效管理要财力,加大财政收支市级统筹,有效防控政府债务风险,财政发展实现行稳致远。

在民生保障方面,市财政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公益性,“十三五”以来,在收支平衡压力大的情况下,市财政确保基本民生投入连年增长,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卫生、住房、农林水、节能环保、交通运输、文化等民生和社会重点事业支出从2015年的558.8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933.3亿元,2020年将达到96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1.43%,占总支出的比重从75.25%提高到2019年的78%,2020年预计达到80%,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每年都支持办成了一大批民生实事,泉城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具体体现在“七个支持”上。

一是支持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633.34亿元,支持实施中心城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规划,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7%,义务教育全面取消大班额,建立起从学前到大学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支持实施高水平高职和示范性中职质量提升计划,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是支持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631.76亿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保持“十六连涨”,对城乡低保、五保进行兜底救助,居民基础养老金、基本公共卫生、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补助标准连年提高,低保困难老年人生活补助的覆盖面由80周岁以上调整到60周岁以上,发放高龄津贴,实施基本殡葬费用全减免,优抚对象抚恤、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等政策得到保障。

三是支持减轻城乡居民就医负担。“十三五”期间,医疗卫生投入374.87亿元,支持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实施职工、居民大病保险和大额医疗救助政策,对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实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现产前和新生儿免费筛查,两癌筛查覆盖到农村所有妇女和城市低保妇女。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财政拨付17.56亿元用于疫情防控,为百姓在危急时刻织牢安全网,送来“定心丸”。

四是支持就业基本稳定。“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37.1亿元,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中小微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对大学生、困难就业人群、城镇零就业家庭进行就业援助。疫情期间,全面落实各项用工补助,提高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标准,实施阶段性失业补助金政策,有效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五是支持脱贫、治霾和治堵攻坚。“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94.45亿元,全市1006个贫困村全部实现摘帽退出,完成10.3万户21.13万人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累计投入生态环保资金269.9亿元,完成北方地区清洁取暖三年试点任务,建立南部山区生态补偿机制,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全省第一个开展老旧柴油车报废更新工作,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明显增加,重点泉群连续十七年保持喷涌。市财政直接投入资金240亿元,推动城市交通体系建设,市区建成“三环十二射”高快一体路网,打通100余条断头路,济南圆了“地铁梦”。

六是支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105亿元,保障“五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100%,高标准建设“泉城书房”24家并全部免费对外开放,支持齐长城、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文物和非遗保护。疫情期间面向全市发放文化消费券,扶持文旅企业渡过难关。

七是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566.37亿元,支持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各类保障房和改造棚户区约26万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成功争取租赁住房试点,近80万住房保障和棚改安置对象的居住条件得以改善。

这些数据随着年底结账工作的完成,还会有所变化。


二、新时代,我们这样谋划民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四五”时期,市财政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战略思维、系统观念和经营理念,统筹财政资源,加快打造实力财政、经略财政、创新财政、法治财政、精准财政、高效财政“六个财政”,为保障改善民生提供坚实财政支撑。“十四五”财政民生保障规划,可以用“四个坚持”来概括:

一是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百姓过好日子”。把“保基本民生”放在财政支出的优先位置,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坚决压减低效无效和非刚性、非必需的项目支出,实施精准预算,积极盘活存量,腾出财力保障基本民生。

二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保基本、全覆盖、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重点加强对困难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三是坚持“补齐短板、扩大供给”。重点攻克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领域的系列短板,在扩大城乡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增加托育服务、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建设康养济南等领域,着力增加供给,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四是坚持“做好有为政府、用好有效市场”。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存量资金统筹力度、新增债券优先用于政府公益性民生建设项目支出、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规模等方式,并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渠道筹集民生保障资金。


三、“十四五”,我们这样改善民生

“十四五”时期,市财政局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要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财政就需要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具体做到“九个全面”。

一是全面强化就业优先。充分发挥就业创业资金作用,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落实稳岗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普惠性就业培训补贴等政策,加大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力度,支持稳定就业和充分就业。

二是全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设施建设行动,引导各级多渠道多形式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巩固消除大班额工作成果,改善区县学校办学条件,持续稳定促进职业院校率先发展,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加快建设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支持济南大学“双一流”建设,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三是全面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的补助水平,落实孤困儿童基本生活、高龄补贴和残疾人事业发展保障政策,及时兑付优抚对象抚恤政策、医疗保障政策,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利益。

四是全面推进健康济南行动。落实基本公共卫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和投入机制,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落实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的补偿政策,支持完善疾病预防体系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不断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五是全面加快老龄事业发展。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支持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建设,改革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助方式,支持居家、社区、农村养老以及服务高龄及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发展,推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均衡发展。

六是全面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以加大老旧小区改造为重点,以建设分配少量公租房、租赁补贴应保尽保为托底,统筹推进租赁住房市场发展和政策性租赁住房建设,支持建立多渠道住房保障供应体系,进一步满足城乡居民住房多样化需求。

七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着力补齐污水处理、供暖、供气等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坚决防止返贫和新致贫。

八是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完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支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提升,保障其免费开放,支持以济南为主题的文化精品创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力度,加快建设“山水圣人”中华文化高地。

九是全面打造生态宜居典范城市。支持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促进重点区域绿色协调发展,加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全方位保障莱芜地区环境治理工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机制,促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支持优化现代化交通体系,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城市主次干道建设和瓶颈路改造,支持公共交通建设发展,提高公交分担率,着力改善城区道路拥堵。加大社区基层治理投入力度,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

“十四五”,财政将以厚民生为本,稳步提高民生投入和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公平,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