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嘴天台排水对风水有什么影响(房子下面有排水管风水对人好吗)


位于海南省琼海市的蔡家宅有“海南侨乡第一宅”的美誉。蔡家宅由印尼富商蔡家森等四兄弟共同建造,建成于1934年,包括4座宅院,建筑面积共2645平方米,其中以蔡家森的宅邸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

蔡家宅。吴天军 摄

四通八达的骑楼、古色古香的中堂、异域风情的琉璃围栏、古朴精致的木质雕花,蔡家宅

不仅保留了海南民居的风貌,还兼容了西洋建筑的特点。

踏进宅院,看到的是个封闭式的天井,仰头一望,二楼的雕花围栏绕天井一周,透出奢华和富贵。天井两侧有横廊楼阁多间,四周有厨房、柴房、卫生间、浴室、猪舍等。

蔡家宅天井。吴天军 摄

蔡家森曾长房儿媳蔡王普君如今专注于蔡家宅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她向记者介绍,蔡家宅的天井采用海南民居的“空天院”设计,讲求“天生来水”,房屋的排水系统设计科学合理,屋顶设有排水的“鲤鱼嘴”,不管下多大的雨天井都不会积水。

蔡家宅的排水系统“鲤鱼嘴”。 吴侃 摄

建筑墙面上的雕花也细致讲究,牡丹花插在瓶子里的图案,象征平安富贵,因为大宅经常受到山贼的侵扰,牡丹花的背后还刻有交叉的戈和戟,有守护保卫之意。蔡家宅的攻守防卫功能也很强,二层设有枪口、通风口和瞭望台,可以有效防范山贼。

蔡家宅墙面上的雕花。吴侃 摄

蔡家宅寄托了蔡家先人对故乡的眷恋

蔡家宅始建于1924年,修建过程历时10年,承载着蔡家森等四兄弟对故乡的情感。

蔡王普君介绍,蔡家森1886年出生在琼海市留客村,18岁独闯南洋,当时和他一起上船的有18人,经过长时间海上航行,有人生病,有人遇风浪落水,到达印度尼西亚时,仅3人活着。

到印尼后,蔡家森从事海运和木材生意,凭借过人的胆略,他从小船做到大船,从木船换到钢船,慢慢发展到拥有25艘铁船的大型船队。

40岁左右,蔡家森已经成为印尼赫赫有名的大富商,被当地华侨称为“小孔明”。他还热心华侨华人社团工作,开办华文学校。蔡家森曾是印尼都亚地区华人社团理事和副主席,还被当时统治印尼的荷兰王室封为“甲必丹”(荷兰官方任命管理华人事务的侨领职务)。

蔡家宅墙上悬挂的合影。 吴侃 摄

虽然在海外事业有成,蔡家森从没忘记自己是海南人,蔡家有个特殊的家规,所有嫁进来的媳妇,都必须会说海南话。蔡家森对家乡的土地也有着深深的眷恋,虽然在海外拥有众多庄园和房产,他仍和兄弟们一起回乡建屋。

蔡家宅的建设过程历尽艰辛。“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从国外运回来的,那时海南还没有钢筋水泥,建屋用的水泥是用船运回来,地砖、琉璃、螺纹钢也都是用英文报纸包着从印尼运回来。”蔡王普君说。

蔡家宅。吴天军 摄

1934年,蔡家宅建成,轰动了整个琼北,完工当天,蔡家大摆酒席,请戏班唱戏庆祝了好几天。

1939年,日均坂田混成旅团第五三联防队攻陷琼东大路墟,第二天,日军28艘舰艇在飞机掩护下,在博鳌朱塘湾强行登陆,琼东、乐会两县沦陷,蔡家森重回印尼。不愿离开的老母亲带着仆人独守蔡家宅,直至去世。

蔡家宅凝聚着散落世界各地的蔡家后人

“万里穿云燕,归巢恋旧枝。家乡甜井水,何处不相思?”散文家秦牧的诗歌或可作为华侨华人浓浓乡情的注解。

如今,蔡家人虽散落在世界各地,从事不同的行业,但每逢清明就会回乡祭祖,三年一次小聚会、五年一次大聚会,全家还设立了基金,用于保护修缮老宅。

蔡家宅中堂。 吴天军 摄

“炎黄子孙家乡的观念很重,不管走多远,都要落叶归根,蔡家老宅承载了子孙六代人对家乡的念想,是魂牵梦萦的家。”蔡王普君说。

“公道守信千古业,婆言勤俭万年兴”的家训如今仍悬挂在蔡家宅的中堂。家训是蔡家的立家之本,也是世世代代的蔡家人坚守的为人处事之道。

蔡家宅不仅承载着蔡家后代的乡情,也是海南华侨文化的代表,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的目光。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都有10-15批游客前来参观,其中不乏专程从海外赶来的华侨华人,特别是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一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蔡家宅。

蔡家宅。吴天军 摄

目前,蔡家宅正在进行修缮。蔡王普君说,计划将一些文物和家具从印尼运回,补充现有的陈设。另外,一楼将会增加一些数字展板,把蔡家四兄弟的发家史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一百年前世界包容了我们,现在我们没有理由不面向世界。”蔡王普君说,“我们要在保护中开发,向世界讲好海南故事。”

作者/编辑:吴侃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