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万头猪被淹死


7月份以来的罕见强降雨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情告急,除造成人员财产损失外,也淹死、冲走大量畜禽。公开信息显示,安徽死亡或冲走生猪近8万头、家禽1200余万只;湖北因灾死亡猪超8万头,禽类逾360万只;江西死亡家禽520余万只。一个多月过去了,这些死亡畜禽去哪了?如何处理的?会否“上餐桌”?(8月14日 新华社)

近日,全国多地持续暴雨,洪涝严重。洪水来的又急又猛,导致多地严重受灾,淹死、冲走大量畜禽,给不少养殖户都带来了损失。然而,最令人担忧的,便是这被淹死、冲走的“洪水猪”、“洪水鸭”的去向,是否会成为餐桌上的“隐患”?又该如何解决这个现状?

诚然,不少受灾地区对死亡畜禽的处理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对死亡畜禽必须按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理。但,我们也应看到执行过程中的困难性,家禽死亡数量较多,若严格按照要求去填埋,养殖户还需雇人、雇设备,不仅费时费力,还需花掉一大笔资金,这无疑会让这些受灾户“雪上加霜”。

甚至,还会有一些“黑心”养殖户,将死亡畜禽直接打捞宰杀,逃避监管直接送上餐桌,这不能不让消费者“提心吊胆”。

笔者看来,防止洪水猪“上餐桌”,不能仅仅依靠制度保证,还需多方合力,齐抓共管。政府要发挥帮扶监管作用,一方面尽力帮助养殖户抢险救灾,灾后给予一定补贴,最大程度减少受灾户的损失;另一方面督促受灾养殖户尽快填埋死亡畜禽,防止死亡畜禽因处理不及时而产生病菌,更从源头上杜绝死亡畜禽的外流。同时,采取各项帮扶措施,使受灾户尽快恢复生产。

不仅如此,相关部门还要加大对肉食加工企业、餐馆、小摊点等进行全面的摸底排查,对肉质来源、加工方式等进性摸排备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执法,不仅要对用“洪水猪”等不合格肉作为加工原材料的企业、餐馆严厉查处,还要对供货商、运输商一并惩处,彻底切断利益链条,从而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当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也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履行主体责任,保证食品安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相关部门和社会监督。另外,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购买食品时,不能抱侥幸心理,更不能因贪图便宜而不顾食品质量、卫生问题,尽量选择质量信得过的品牌食品,谨防“病从口入”。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