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动是什么结构


人类是喜欢在内部划分群体的一种生物。在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智人正是通过不断分化出一个又一个小而新的群体,逐渐将足迹遍布到世界各地。在划分群体的过程中,“煽动”作为一个比较常见的手法,起到了显而易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古希腊、古罗马的雄辩演说,到纳粹德国的癫狂歪曲,“煽动”始终如影随形。在巧舌如簧所煽起的火焰中,原本理智的个体纷纷投入狂暴的群体,“发自内心”地接受了荒谬的思想。

另类化和妖魔化,是频繁运用于煽动的手段。煽动者借助语言的力量,恶意地给目标人群打上“另类”的标签,将他们描绘为可疑、危险、邪恶、令人厌恶的人,让大群体对其产生排斥欲,从而达到将这些人从大群体中割裂而出的目的。希特勒、戈培尔之流在德国对犹太人所作的恶意诽谤,就运用了上述手段。

激发大群体的排外心理及恐惧感,是另一种煽动手段。从人类本性来看,人们对于外来的、陌生的事物,第一反应往往是恐惧或厌恶。煽动性语言如果聚焦于目标人群相对于大群体的“外来特质”,往往会达到“一句拨千斤”的效果。从近的例子来看,川普就很擅长使用“激发排外心理”的招数,而且屡试不爽。

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不管它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有时,我们会被某种言论搞得群情激愤,“发自内心”地产生了想要与某个群体对抗的情绪。如果你相信理性的力量,就不要盲目激动。请先冷静下来,抑制住内心的攻击性情绪,分析刚才所听的言论,是否只是一种缺乏论证和审查的“观点”。等到真正的理性分析结束之后,你可以再作决定,究竟是否应该相信这个“激动人心的言论”。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