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乐二塘有龙脉风水吗(风水龙脉修复)


图①:二塘徽派古民居

图②:二塘“建新街”欧式古民居

图③:二塘残存的古驿道“石板街”

平乐县城东北部12公里处,有一个著名的桂北大镇叫“二塘”。全镇行政区域面积226.16平方公里,辖19个村(居)委212个自然村,总人口7.38万人,其中集镇区人口2.4万人,是平乐县城镇规模和人口的大镇。

二塘镇北邻恭城通湖南,南连荔浦至柳州,东接榕津往梧州,西往阳朔达桂林。323线国道和恭城至平乐二塘、桂林至贺州两条省道在此交会,桂(林)梧(州)高速公路贯境而过,是平乐县最大的交通枢纽,自古为平乐经济发达的繁华之地。

“二塘”之名起源于古驿站

在平乐有许多地方叫“塘”。“塘”的本义为堤岸。由此引申为“池塘”,古代圆的叫池,方的叫塘。由池塘逐渐演变成人类居住的村落,便取名“塘”。然而,二塘地处平乐茶江支流榕津河两岸,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却为什么叫“二塘”呢?

其实,“二塘”之名,真正起源于古代驿站。宋代驿站称为邮铺,每10里或20里为一“铺”。到明、清时期,为驻防及传递军情而设的驿站,即称为“汛地”。古时,“汛”与“讯”通假,即通讯之意。“比汛狭小曰塘,比塘狭小曰铺。”其实,一般的地区,“塘”往往与“铺”合并,也就是“塘铺合一”。

据《平乐县志》记载,清朝时期,平乐县境内主要有四条陆路驿道:以县治为起点,西经季鱼塘至阳朔;南经龙窝塘至荔浦;东经团山塘、兴隆塘、榕津塘、滑山塘、沙江塘至昭平;北经馒头塘、沙子塘、校椅塘、大凼塘至恭城。而古代陆路平乐往东至昭平驿道的第一个驿站叫“团山塘”。而第二个驿站便是“兴隆塘”,民间俗称“二塘”。这就是“二塘”之名的由来。

二塘自古商贸活跃,有“钱贯圩”的美称。据《平乐县志》记载:二塘圩明代中期立圩,最初在二塘镇廖家村,俗名“钱贯圩”。至清代后,圩市移至兴隆塘铺,始名“二塘圩”。

二塘圩市百年兴盛之谜

“十字街,街通街;金三角,广聚财。”这是一段流传于二塘街坊间的俚语。它是对二塘集镇架构和景观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二塘圩市兴盛的揭谜。

二塘圩有“老四街”和“新四街”。其中,“老四街”位于三角形的集镇中心地段,构成了二塘圩的“十字形”老街架构,俗称“十字街”。“十字街”东西走向长1000米左右,南北走向长700米左右;而新四街,是指上世纪80年代后,当地民众在国道323线和平(乐)恭(城)、阳(朔)平(乐)省道公路两侧建房,而形成的“中兴街”“广源街”“桂隆街”以及广源街东边的新市场两侧建房后形成的“利群街”。三条公路街在外围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相互联通,而“利群街”则在三角形的中间,又与内部“老四街”构成的“十字街”相勾连。

于是,从宏观来看,二塘集镇就构成了一个“以一条国道和两条省道为外围大街,以“十字街”为核心的街街相通的大集镇街区格局。这种格局既有利于交通运输,也利于商贸交易,更便于市民生活,这就是二塘古圩数百年来人气聚集、持续发展的兴旺之谜。

据《平乐县志》记载,二塘“钱贯圩”自清代移至兴隆塘铺后,人们开始在驿站旁边建房经商形成街道。最早建成的街道叫“兴隆街”,为南北走向,长300米、宽3米左右。之后,在兴隆街的北端向东西两侧发展,建成长1000米左右、宽约4米的街道,取名“大东街”。再后来,又从大东街的东端(名叫“中井”),往东扩建的街道叫“新兴街”,长300米左右、宽约4米;在大东街中段有个十字路口,人们沿十字路口,往北的赶圩路两侧建房形成新的街道,取名“建新街”,长400米左右、宽约5米。这四条老街使二塘圩成为十字形的结构。

二塘建圩之初,分为若干圩市。南面兴隆街的西边圩场有肉行、鱼行、菜市等,东边圩场有禽蛋行、猪仔行、干杂行等;南面街有米行、豆类、柿子、柿饼、花生、茶籽、桐籽、苎麻行等集市;北面建新街有牛行,大东街西边南面是生姜行、黄糖行;新兴街是竹木制品行。而主街的大东街,则经营日杂、食杂、百货、五金等。

古时,圩市四周均建有闸门。位于大东街西端,东屏乡公所旁边的闸门叫“西闸门”。位于兴隆街南端的闸门,叫“南闸门”。位于建新街北面牛行坪的闸门,叫“北闸门”。位于大东街与新兴街交会处的闸门,叫“东闸门”。

民国二十四年,在“十字街”南面的兴隆街东、西两侧建圩场。每边街道各建12个砖柱框架的盖瓦圩场,每个面积约24平方米。从此,将原来零星分散的物品,统一集中到圩场里进行分行归类交易。

后来,随人口的增长,老街集市不堪拥挤。1957年,当地政府在建新街的东边镇政府的老大门前面,修建四排圩场。于是,原“十字街”老圩便迁至“建新街”的新圩。

1980年后,工商部门又在“建新街”扩建了四排圩场,圩市规模扩大到5188平方米。当时,二塘逢“1、4、7”为圩日,赶圩民众除县内各乡镇外,区内的恭城、钟山、昭平、荔浦、阳朔、蒙山、桂林、柳州以及区外的湖南、广东、江西、河南等地的客商都纷纷前来赶集,平时每圩在万人以上,旺季达数万人。

1999年,当地政府在圩西边的灯火岭新建一个有四个圩场的大型集市区,总建筑面积(含两层)约13000平方米,分别设成衣类、百货类、肉类、蔬菜类、干杂类、禽类、猫狗类等行,市场规模为平乐各乡镇之最,取名为“二塘大商场”。

近年来,随着平乐(二塘)工业集中区的建成,入驻企业日增,给二塘镇带来更大的人流物流,二塘圩市的饮食、商贸更加兴旺发达,给当地民众带来更多的就业和财富……

2014年7月,二塘镇被列入了全国重点小城镇、自治区百镇建设示范镇、桂林市第二批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镇。

路书

平乐二塘镇距桂林市区110公里,距平乐县城12公里。用腾讯地图、百度地图或者高德地图搜索“平乐县二塘镇”,即可获得从市区去“平乐二塘镇”的出行路径。从市区选择走高速公路到平乐县二塘高速路口下,再沿国道323线左转约2公里即可到二塘集镇。或者从平乐县城乘坐公交车或者骑行12公里便可到达。(陶彩忠整理)

杨二说说

一起去赶圩

平乐二塘这个地方,二哥很早就知道。

早些年二哥还在珠三角混迹时,开车回桂林,因为没有高速,过了钟山,便总要经过这地方。从二塘回桂林,通常有两条路,一条是走国道过平乐县城,然后到阳朔,再回桂林。另一条则是走省道,经沙子镇后过阳朔回桂。

印象中,走沙子镇的第二条路线距离要短不少,因此,二哥当年常走这一段路。开汽车是常态,但摩托车也开过两次,都是从佛山开回桂林——之所以没再开回去,是因为那两辆摩托车后来都留在桂林用了——现在想来,开汽车的时候乏善可陈,无非是路上几个人吹吹水,说些莫待花落空折枝的故事,过后便忘。倒是骑摩托车的过程,现在还是记忆犹新。

第一次骑摩托车回桂林,是二哥第一次骑长途,多少有些忐忑,便邀了一哥们同行。如你所知,两人骑一辆摩托,短途还行,长途的话,坐后面的人,屁股的感受就不是那么舒爽了,哪怕途中一个钟头就歇一下,时间长了,也可能崩溃。更何况二哥这辆重型巡航机车还经过了改装,驾驶座很宽大舒适,尾座却收窄得厉害,只有十厘米宽,也没有靠背和行李架。所以,知道后座艰难性的二哥许诺哥们说,到得桂林,一定带他去看最好的桂林山水,吃最地道的桂林米粉,见最漂亮的桂林姑娘。前两个条件说出来,哥们不置可否,但他架不住二哥许下的第三个承诺呀……最后这哥们背着个硕大的帆布地质包——里面装着两人的换洗衣物和一应日用品——坐在摩托车狭小的后座上,毅然决然地陪着二哥上了路。

从佛山到桂林,走国道大概五百公里,全程用了七八个小时。每开一个小时,我们就停车下来在路边休息一下。这哥们是天津人,体格很棒,一身腱子肉,刚开始的时候,他会放下背包,活动活动全身筋骨,并没提任何其他要求。但到了二塘后,哥们有些要崩溃的迹象,便跟二哥提出让他开一段。二哥当然不同意,说这车太大太重,而他从没上过手,从安全角度考虑,还是二哥前面骑着稳妥。并且二哥还暗示他,你只要骑一段,二哥让你见的姑娘可能就会低一个档次。威逼利诱之下,哥们也只好打落门牙和着血往肚里咽了,一直在后座上撑到了桂林。正是因为这哥们是在二塘的路边休息时提出非分要求的,所以二哥对平乐二塘这个地名就此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有了第一次骑摩托车的经验,二哥第二次骑摩托车回来就是一个人了,那个硕大的帆布地质包还继续用,不过就被二哥用橡皮筋绑在了后座上,骑起来也挺轻松的。当然,这次二哥骑的车不如第一次的上档次。第一次骑的重型机车动力强劲,操控很棒,即便搭上天津哥们,二哥路上也是逢车必超。第二次骑的却是一辆70CC的踏板车,准确点说,是一辆可供沙滩玩乐的场地车,低扭动力还算强劲,但极速不行,油门拧到尽头也只能跑到六十公里。最尴尬的是,这车油箱容量只有四升,考虑到两冲程发动机的油老虎属性,每六十公里就得加油,不然就可能被撂在半路中。

所以,这一路上二哥加油就加了七八次,然后因为车速慢,从佛山出发时天刚蒙蒙亮,回到桂林的家中时,夜幕已经降临,累计用了将近十三个小时。这一次,濒临崩溃的是二哥。后来再和天津哥们说起这次经历,哥们哈哈大笑一副大仇得报的样子,说二哥你也有今天,当年咋就一点都不知道体恤一下兄弟呢?

这次骑踏板车,本来一路阳光灿烂,到达二塘的时候,却突然天降暴雨,兼且妖风大作,电闪雷鸣,差点把二哥连人带车掀翻到路边的稻田里。这时有一辆五菱面包车停了下来,素昧平生的驾驶员邀请手忙脚乱正在套雨衣而不成的二哥上车躲躲风雨。

这场突如其来的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犹如好机缘之于不懂把握命运的人,稍纵即逝。短短数分钟时间,转眼又是蓝天白云、烈日当空了。时间如此之短,二哥甚至都还没来得及和车主互通个人信息,不过,二塘这地界,倒是又一次给二哥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二哥骑摩托车时,对二塘这个地名留下过深刻印象,而在开汽车时,却是没有多少感觉的。原因也简单,因为就二哥当时有限的地理知识,感觉二塘就是个小村镇,周边山水十分普通,并且从村镇外围擦肩而过时,视线所及处的建筑物又是当年县郊农村常见的模样,没有什么特色,所以一直都是懒得停留的。直到看了陶彩忠关于二塘古圩的文章,才知道二塘原来是个人口数万的桂北大镇,是平乐县最重要的交通枢纽,而二塘古圩更是成名已久,自古就是平乐经济发达的繁华之地。想到当年骑摩托车时,虽也曾在二塘边上有过短暂停留,却并未深入,不免让二哥有了些遗珠之憾。

不过细想一下,这也正常。当年的二哥年轻,一门心思正奔钱而去,满脑子都是大城市的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至于乡下的父老乡亲和父老乡亲们的生态,哪里触动得了二哥的神经?而且,开汽车沿途路过那么多村镇,难免遇上圩日,而一旦遇上某地的圩日,堵车就在所难免。这种时候,街上拥挤不堪还又脏又乱的感觉,就会让二哥心生烦躁……一直以来,二哥都没有意识到,这圩日,对于当地乃至周边的百姓来说,其中的快乐和重要性,其实并不输给大城市里某些人群常过的那西洋节日。

二哥有个发小,平时随叫随到,可以陪二哥喝到天亮,只是一到周末,就难见踪影,后来通过多方打听才知道,他的周末,基本上都是举家去郊区的老乡家里过的。进一步打探后得知,这老乡家和他无亲无故,也就是在赶圩时认识的,大家聊得来,久而久之就跟亲戚一样了。

因为老家离桂林远,二哥一直梦想能在桂林市区周边不太远的地方寻一处老乡的老房子,租下来拾掇一番,周末就去吃吃土鸡喝喝土酒,过过闲云野鹤般风轻云淡的生活,奈何却遍寻不获。这一回,陶彩忠的文章和发小的故事算是让二哥想到了一个问题:就凭二哥这对镇上圩日的烦躁,又怎么可能融得进那方山水,求得到那风轻云淡的自在感觉呢?

这个发小的酒量很好,但酒德一般,有时难免会让二哥心生嫌弃。但发小这段成功融入老乡家生活的经历,如此接地气,倒是凸显了二哥的浅薄和浮躁,也让二哥幡然醒悟过来:这哥们,哪轮得到二哥嫌弃他,其实应该是他嫌弃二哥了。

嗯,是时候叫这家伙陪二哥去赶一赶圩,接一接地气了。

来源|陶彩忠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