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天的生活小常识有哪些


中秋节,又叫仲秋节、祭月节、月亮节、月光诞、团圆节等,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而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重大传统节日。

关于中秋的传统知识你又知道几个?

1.中秋节名字的由来?

说到中秋节名字的由来,就离不开中国的历法。历法有:阴历、阳历、阴阳历、农历、夏历、公历、西历等,首先简要介绍下各种历法。


阴历,古代月亮被称为“太阴”,而以月亮的圆缺周期来纪年的历法叫作阴历,月亮12个圆缺周期作为一年。此种纪年,与实际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差较大,因此阴历纪年不够准确。

阳历,就是用太阳来纪年的历法,叫太阳历,它以太阳的一个回归年作为一年。阳历其实基本等同于现行的公历,因为一个回归年与12个月亮圆缺日期有交叉,所以阳历月(公历月)与阴历月并不重合。

农历,古时候的历法,除了用来纪年外,最大的用途就是服务于社会农耕,古人为了弥补阴历纪年的不准确,通过观测阴历纪年与阳历纪年之间的差异,通过在每19年里面加进7个 “闰月”的方式,来准确纪年,这就是农历。因此,农历其实是阴阳历。

阴阳历,上面说了,就是农历。

夏历,通常说的夏历就是指农历,因为农历形成于夏朝故称夏历。

公历,基本等同于阳历,只是公历把耶稣诞生年为公历的元年,即公元元年。由于公历从西方传来,又被叫作西历。

说完了历法,再回到中秋名称由来上。

中秋节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按照农历纪年,每年的7、8、9月为秋季,中间月中间日即是八月十五,因此被称为中秋节。农历中的三个月份分别叫孟秋、仲伙、季秋(人们常说的“三秋”),因此中秋节也叫仲伙节。

2.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中秋节的来源,大致有祭月活动演变说和秋收庆典演变说,分别是说由古代在秋夕祭月活动演变而来(秋夕就是农历的八月十五)、秋天各类庄稼瓜果成熟后庆祝秋收活动演变而来。但归根结底,是源自于古人的原始崇拜之一,对月亮的崇拜,因崇拜而祭典,因祭典而逐渐形成习俗。


中秋节的发展历程,大致是起源于上古时候、在汉代开始形成、到唐代得到官方认定、到了宋代以后变得极为隆重。

上古时候,人们由于缺乏天象知识,对太阳的升降、月亮的圆缺不甚了解,但发现对农业生产和四季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产生了原始的崇拜,开始祭日、祭月。祭月后来逐渐演变成赏月、颂月等活动。

到了汉代,“中秋”一词开始见诸文字记载,最早在《周礼》(据专家考证,周礼成书时间大约为战国至汉时期)中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的记载。但此时,中秋的活动还只限于小范围内,也未形成固定的活动和习俗。

唐代时候,在中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围绕都城长安,中秋赏月的风俗开始盛行,月亮开始大范围出现在很多诗人的作品中。《唐书·太宗记》中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相关记述,此时,中秋已经形成节日,并得到了官方的认定,在全国流行开来。

宋代以后,中秋节已经变得非常流行,各类诗词、文章、著述中均有关于中秋节日以及各类活动的记载,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节日的风俗也更加完善。一直流行到现在,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风俗习惯,但祭月、赏月、吃月饼是全国各地各民族共同的节日习俗。

3.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比如吃月饼、饮桂花酒、祭月、赏月、观潮、燃灯、玩兔爷、舞火龙、玩花灯等,不同地域的风俗各有特色。

只说一下吃月饼。

月饼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后来演变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古时,在中秋这天的夜里,家家户户都要祭月,设上供案、摆上月饼、摆上时令水果、点上香,全家依次祭拜月亮。祭拜完后,大家会把供品分着吃,因为上过供的祭品人吃了会有福,于是月饼便走进人们的食谱。

北宋时,苏轼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这时还没有月饼一词。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与其他点心如菊花饼一样,是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的甜点。到了明代,月饼已是圆形,而且也不再是四季都能吃的点心,成了中秋专门的供品的吃食。发展到现在,吃月饼已成了所有中华女儿过中秋节必备的习俗,月饼已经和团圆密不可分。

4.中秋节有哪些传说?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有很多,比较出名的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嫦娥奔月

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子。

传说在远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大地被晒得直冒火,民不聊生。有一个力气很大的英雄名叫后羿(一说是玉皇大帝专门派来拯救苍生),妻子就是嫦娥,他关心人民疾苦,用弓箭射下了9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人民生活变得舒服正常。后羿的名声很快传开,大家都来找到学习武艺,其中有个叫逢蒙的人,为人奸诈,也投到后羿门下。

西王母听说了后羿的事迹后,便送了后羿一粒仙药,吃了可以成为神仙、长生不老。后羿不愿离开妻子,便将药藏在家中,逢蒙知道后便想方设法得到仙药。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后羿带着弟子们外出,逢蒙借故没有一同去,到了晚上,便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与之周旋良久,在逢蒙即将拿到仙药时,嫦娥为了不让奸诈之人得逞,便抢先一步把药放进嘴里吃了下去。

吃了仙药的嫦娥,慢慢飞了起来,越飞越高,一直飞到了月亮上面。后羿回来后,十分想念妻子,便在院子里摆下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水果和甜点,远远地怀念着妻子。

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期盼团圆的日子。

这个故事还有其他版本,比如嫦娥偷药版本,有诗为证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

吴刚伐桂

这个传说也有多个版本,有吴刚杀人被罚砍桂树版本、有吴刚与嫦娥偷偷约会被玉帝罚砍桂树版本,但小编最喜欢下面这个版本:

传说很久以前,某地发生了瘟疫,有个勇敢、孝顺的孩子叫吴刚,他的母亲也病倒了,他每天上山采药给母亲熬药,感动了观音,便托梦给吴刚,说月宫中有棵桂树,开着的桂花泡水可以治这场瘟疫,需到八月十五这天到某个山顶借天梯上月宫。

吴刚历尽千辛万苦到达了山顶,并成功在八月十五这天登上了月宫,他用力砍这棵桂树,让桂花散落人间,治好了人间瘟疫。桂花的香气惊动了天庭,玉帝让人把吴刚抓了起来,但了解到原委后,被吴刚感动了,便问吴刚有啥要求,吴刚说想带桂花树去人间救苦救难,于是玉帝罚他去月宫砍桂树,这样桂花就可以飘满人间了。

这个版本的传说中,嫦娥与吴刚青梅竹马,吴刚被罚在月宫砍桂树后,十分想念他,便在七仙女下凡洗澡时偷了其中一人的回天仙药,并带上玉兔去月宫与吴刚相会了。

被偷仙药的仙女无法回天,便在人间结识了董永,成就了另一段传说。


玉兔捣药

该传说依然有多个版本。经过考证的一个版本是:玉兔就是嫦娥。

后羿和嫦娥是从天庭派到人间的,因嫦娥耐不住寂寞便偷吃了不死药奔向了月宫,变成了一只“蟾蜍”,被罚终日捣不死药,日复一日。



最后,贴上一首小编最爱的诗词之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宋*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以上图片和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