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盛世是谁弄的(三国之开元盛世)


西晋统一三国,是祖孙三代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换取的。

三国最后由曹魏政权的权臣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统一;司马炎的祖父司马懿是西晋第一奠基人,有了司马懿的铺垫,司马炎才能轻而易举地改朝易代,建立西晋政权。

01,司马懿接触曹魏政权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极有抱负和才智。

是西晋统一三国的奠基人第一人。

司马懿奠基开创的西晋初年在其孙子司马炎的统治下,出现过“天下无穷人的”的“太康盛世”。

把儒家思想置于“爱民而安、好士而荣”的施政纲领发挥到实处。


司马懿

西晋开创者司马懿是崇尚儒家思想的儒枭。

《晋书》记载:“伏鹰儒教”、“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充分表明司马懿年轻时候就是一个不甘于平庸,忧国忧民有抱负的人

《晋书.宣帝纪》原文:

“宣皇帝讳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帝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鹰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汉朝末年天下大乱,司马懿经常感慨乱世,担忧天下混乱场面什么时候能结束。

司马懿自幼聪明好学智商过人,熟读兵书博学多闻,深谙韬略,精于用兵善于谋略,这些通略为他以后的掌权提供了智商资源。

曹操极其赏识才华横溢的人,但凡有才之人,他都要千方百计的请来加以重用,对于司马懿深谙韬略,精于用兵,闻名遐迩,曹操早有耳闻;

从建安六年开始,曹操多次力邀司马懿出手助己。

司马懿嫌弃曹操“赘阉遗丑”出身,拒绝帮助曹操,并且装病七年不出仕途。(对曹操的詈言,就是太监的儿子意思。曹操祖父曹腾是汉朝大宦官,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在《三国志》中有记载)。

从这一点上看,司马懿不如曹操有容人肚量,有博大胸襟。

大凡是做大事儿政客,没有坦荡宽阔的容人胸襟,不会让人信服,拉不起来人马。所以司马懿注定不是政治政权的最高者,只能靠奇谋诡计耍弄权谋,当一个权臣,属于势利眼范畴一类人,他后来的成就都是借助于曹魏势力发展起来的。

《晋书》释文:魏武帝曹操当时官衔是汉朝的司空,闻晋帝司马懿之名,欲征召他任职。司马懿知道汉朝国运已经衰微,不愿意屈服与曹氏,嫌弃曹氏“赘阉遗丑”出身,便假称有风痹之疾卧床难起,拒绝征召。

后来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当上丞相,又一次遣派使官去请司马懿,不来就逮捕。

《晋书.宣帝纪》原文:

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

曹操当上丞相了,司马懿不敢不来任职,官大压人一头。

曹操只给司马懿一个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文学掾”的职务。“文学掾”在文献里没有记载引注,大概率就是文秘撰写职务一类


02,司马懿在曹魏隐忍不露锋芒

司马懿接触政权资源,以他的聪明睿智之心思缜密,并且善于察言观色,为人圆滑,精于变通,见风转行等性格,只要是有利于自己,他无不运用的滴水不漏,逐渐走上巅峰。

从东吴孙权奉劝曹操称帝一件事上可以窥见司马懿的为人处世之道。

孙权劝曹操称帝是别有用心的,当时的情况是曹操与孙权联盟攻打荆州,关羽败走麦城,孙权杀害关羽占领荆州,闯了大祸。关羽一死,原先的蜀汉和东吴的联盟决裂,孙权害怕刘备张飞不饶他,会累及东吴陷入战争;所以孙权欲嫁祸于曹操,免受东吴遭到曹魏和西蜀的两面夹击,实质上是推卸责任然后隔岸观火,坐收渔翁之利。于是假惺惺的劝曹操称帝,想把关羽之死的矛盾转移到曹操身上。

在三国这个混乱时代,还有很多汉臣各方面势力存在,如果曹操盲目称帝,会遭到各方面势力联合反抗,当时比较大的诸侯势力有江东孙权、西蜀刘备、益州刘璋、汉中张鲁、西凉马超等等旧势力,平时他们都在相互攻伐,曹操要是真称帝了,这些势力就会联合起来攻打曹魏

司马懿

曹操本人早就想称帝,碍于世面混乱各方诸侯势力在仲伯之间。曹操想称帝,他手下谋士极力反对,著名幕僚荀彧、郭嘉等以死纳谏,曹操至死没有称帝;但是荀彧等反对曹操称帝谋士,最后下场都很惨。

曹操称帝条件不具备,按当时曹魏势力及周围其他旧势力来比较,曹操想称帝,唯一的条件就是控制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时局动荡,没有人会在乎末路皇帝,曹操控制随你曹操便,没人管这些+闲事。如果称帝就不一样了,大小势力都会反抗。所以曹操称帝缺乏天时、人和,称帝会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曹魏推入水深火热之中。

司马懿什么人啊,精通世故,他看懂了曹操心思,和当时的天下形势,曹操称不了帝,真称帝了,备不住司马懿也会起兵抗击?所以司马懿曲意奉承支持曹操称帝,因此博得曹操另眼看待。

曹操非等闲之辈,对司马懿的大才雄略和阴柔刚硬、冷静处事作风也抱有戒心,欣赏司马懿的才能,但是不喜欢他。史书上说司马懿有:狼顾相”,像狼一样,脑袋转向后面,身体的两个肩膀不动,有这种功能的人性格冷静,持才傲物,面容威严。曹操知道后故意试探司马懿,让司马懿朝前走几步,猛地呼叫他,司马懿一回头,面相表情果然有冷漠威严——人们谓之“狼顾相”。

《晋书》原文:

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

释文:司马懿害怕曹操猜忌他有权利欲望,处处小心谨慎,为人处世宽容大量。曹操观察到司马懿有雄心豪志,听闻司马懿有狼顾相,(狠人),想试探一下,便召见司马懿,然后让司马懿走,有令司马懿回头,司马懿头脸向后而身子却没有动弹。

我猜测是司马懿自诩才高八斗,性情高傲瞧不起曹操,当面奉承转身就是鄙视的表情,要不然,当面为什么面容不恶,,就算是威严冷漠脸,当面他也是冷漠的。

我试验了几次,准。你想试试谁是塑料情,试验一下马上得知是否阳奉阴违。人的面部表情与头脑快速反应需要0.2秒转换时间,假如一个人是鄙视表情,你猛地一下叫唤,他猛地回头,时间0.1秒内是来不及转换的,如果目光凌厉,猛回头就是冷狠的表情包;如果你是偷偷窃笑的表情,别人冷不丁地叫你一声,你猛一下回头,表情来不及转换,就是窃笑表情包,不信,试试吧,哈哈。

晋书还说曹操梦见“三马同食一槽”的怪梦,三马不就是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吗。三马一同啃“曹”,细思极恐。

我们是后人评说已经发生了的事,而曹操是当事者,他没有办法去预料司马懿后代会篡夺他曹魏政权。但是曹操凭感觉感受到一种威胁,对司马懿感到厌烦。(想想后期的事情,确实是父子三人,发展势力,争抢曹魏政权)。

《晋书》原文:

魏武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之蔫。

司马懿亦非等闲之辈,他猜摸到曹操心思,在势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司马懿懂得隐忍、藏锋、卑躬屈膝、小心翼翼,看不出奸猾模样。正是因为司马懿的隐忍和伪装,使他在曹魏政权里谋得一席之位。

司马懿的雕像

这是三国两大枭雄的较劲儿,综合看来两个人实力,曹操志向高远,雄心勃勃,胸怀宽广略胜一筹,而且曹操先入为主。司马懿善于伪装、借力储存势力,冷静圆滑,处事冷静,最后在子孙中司马懿胜出。

曹操封魏王后,没有重用司马懿,让司马懿辅助儿子庶子曹丕,司马懿才干还是出类拔萃的,帮助培养曹操儿子,曹操还是愿意的。司马懿帮助曹丕争取到储位,得到曹丕的信任。

《晋书》原文:

魏武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与史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曹操和太子曹丕说过:“司马懿不会甘于当大臣,以后一定会参与曹魏家事”。

但是太子曹丕信任司马懿,曹魏不论是哪一个人当丞相,司马懿都是全力辅助,所有事情都是司马懿做,不用曹丕等伸手。司马懿培养曹丕真心实意,尽职尽责晚上都忘了睡觉。至于曹魏家里的大小事物,司马懿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逐渐的赢得曹操的放心。

03,司马懿在曹魏囤积资本

司马懿得到曹丕信任,辅助曹丕尽心尽意,多次带兵出征

之后作为辅助大臣辅助明帝曹叡,更是得到信任,司马懿长期带兵打仗,抵御东吴和蜀汉的入侵,为曹魏立下汗马功劳,屡次升迁,从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要职位,司马懿已经成为曹魏首屈一指的重臣,已经成为曹魏的肱骨之臣。

司马懿的家族势力与曹氏、夏侯氏并列,成为第三大望族。

司马懿凭真才实学,用智商与能力、在战场上拼出功劳,在曹魏后期军政界是一家独大,毫不夸张。在曹丕、曹叡政权时期,司马懿是实打实的拥有军政话语权,司马懿也是实心实意为曹魏出力,当然也会利用权力铲除异己。

明帝之后,八岁曹芳进位,司马懿受明帝委托信任,与曹爽共同辅助曹芳。史书上说:“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此时的司马懿是真心实意的为曹魏卖命,已经辅助了三个曹魏帝王,算曹操的话是四个曹魏帝王。

曹爽依仗自己是曹魏世家,极力排挤司马懿,解除司马懿的一切兵权,把司马懿的官职降为没有实权的太傅,打算把司马懿踢出曹魏政权圈子。

我们站在现代的制高点,居高临下地评审一下这件事情,如果曹爽有长远眼光,增强忧患意识,彻底清除司马懿父子三人,曹魏还会延续下去,可惜曹爽没有高瞻远瞩的思维与眼光。

如果司马懿没有野心,安心回家做一个闲情逸致的老人,毕竟这时候司马懿已经71岁,古代活过七十岁的人很少,“人活七十古来稀”嘛。也许就没有后来的西晋王朝了。

可是没有如果,司马懿为曹魏立下汗马功劳,却受到曹爽的排挤,司马懿的狼性便升腾出来,既然你曹爽不仁,别怪我司马懿不义。

曹魏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与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趁曹爽陪曹芳离开都城洛阳去高平陵祭祖时机,起兵发动政变控制洛阳。历史上称“高平陵政变”。

《晋书.宣帝纪》记载:诛杀曹爽近族,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既而竟迁魏鼎云。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大开杀戒,亲于曹爽的大臣几近被司马懿杀光,甚至连小孩子和女人都不放过。曹魏凡是与司马懿有过节一律杀掉,几年的恩怨压抑一下子爆发。

假如这时候司马懿要是有篡夺曹魏之心,可能就是举手投足的分分钟之事。

应该说这时候司马懿父子还没有取代曹魏之心,纯粹是曹魏族人的奢侈享受激怒司马懿。

司马懿与两个儿子在战场用生命换来的你们曹魏族人后方安宁,却要受到你们这些纨绔子弟的打压排挤,欺负司马家族是外人是不是?

高平陵之变以后,司马懿家族控制了整个曹魏的大权。

司马懿善于利用奇谋奇策,多次征伐立功,曾经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兵抵御诸葛亮的北伐大军,使诸葛亮彻底放弃进攻统治曹魏的计划。然后又远征东北平定渤海辽东。

在农业方面对屯田储粮、兴修水利等农耕经济的发展,同样做出了贡献。

曹操时期,司马懿就建议曹操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曹魏在司马懿的管理下,曹魏境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粮食丰盈,这一切与司马懿的管理分不开。

《晋书》记载:

升迁为军中司马,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纳之,于是务农积谷,国用丰瞻。

司马懿就建议曹操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曹魏在司马懿的管理下,曹魏境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粮食丰盈,

司马懿亦是乱世大枭雄也。

他是西晋王朝奠基第一人。

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