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民的快乐生活说说(小农民悠闲生活)


被夸大的贫穷,生产队时期农民生活的真实情况

说起生产队时期的农民生活,给人的唯一印象就是贫穷。但真正经历过那种生活的只有40后50后60后这些老年人,他们知道那段时间过得是怎样的生活。而年轻人只是从文章影视中看到的有关那个时期农民生活,而后来的文章影视关于那段时间农民生活的描写基本上都是胡说八道。

把那段时间的农民生活说的农民不堪,目的就是否定前三十年,就是搞历史虚无主义。说生产队时期农民生活很苦很穷是真的,但很苦很穷有个程度问题。应该这样说,生产队时期的农民生活比起现在,的确是很苦的,但是比起解放前,好得太多。

把那时的农民生活的贫穷严重夸大,都是知识分子们干的事,四十年来,知识分子们对那个时代口诛笔伐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全部作家、大部分导演、几乎是全部教授和专家学者,都在诋毁抹黑那个时代。例如著名作家莫言就描绘过一群儿童被饿得吃煤。

那么那个时代的农民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那时的农民都很穷,但程度不同,各地有差异。以我们苏北地区为例。我们这里分为上湖地和荡湖地两类地区。所谓上湖地是指沿河地区,这地区由于千百年河水冲积,地势高起,夏天不怕水淹,人烟集中,形成人多地少的局面。湖荡地区因为黄河改道,侵泗夺淮,洪水漫灌,然后蓄积在低洼处。终年不退,很多地方一年只收一季小麦。所以地广人稀。解放后修建了新沂河,下游排水通畅,再无蓄水情况发生,自然就显出万顷良田。

由于上述原因,上湖地人多地少,荡湖地人少地多。我们生产队是上湖地,每人只有八分地。这还不算最少的,最少的生产队人均只有五分地。我家有亲戚是荡湖地,人均三亩地。相差近四倍,差别不可谓不大。

那时没有良种化肥,产量很低,一年两季一亩地最多收五百斤粮食。荡湖地人均就可以收到1500斤粮食,除掉公粮种子和所有开支,一个人一年最少可以分到1000斤粮食。口粮700斤足够,剩余300斤粮食做其他开支,地多的地方那时就实现了温饱。哪里有小孩吃煤一说?

我们上湖地,人多地少,日子就没有这么滋润了。比如我们生产队人均八分地,年头好能收400斤粮食。除去公粮种子大小河工,每人分不到300斤粮食,老百姓劳动强度大,肚里没油水,饭量大,一天几两粮食肯定不够吃。但我们这里的人,从来就没有全部指望生产队那点粮食。

农闲了,大家各自寻找门路,做小生意,搞副业,编萝织席,总之不闲着,挣钱不多,但买点口粮度日子还都是可以的。我们这个村的副业就是做粉条,周边一两百里范围内的粉条,都出自我们这个村。一个冬春,赚个三四百块满有把握。添上一千多斤粮食,再有一百多块钱零花,日子就能过下去了。

旁边一个村子的副业是纺绳子,他们生产几乎是世界上所有的绳子。再过去一个村子的副业是编织,竹子芦苇柳条蜡条到了他们手上,都能变成精美的工艺品。再过去一个村子是木匠。全村做木匠,大大小小男男女女都是木匠,春天各地逢会,市场上的木器都是这个村供应。

人到世上有三斗三升粮,猪到世上有三斗三升糠。老天饿不死瞎鹰。那个时代是苦点穷点,但是过来了,三十年间,人口增长一倍,最能说明问题。

哪有小孩吃煤的事?

客观地说,生产队时期因为占有耕地有多有少,因而各地有很大不同,有的已经实现温饱,有的地少就在副业上弥补,总之日子过得去。

绝对没有小孩吃煤的事。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