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在线广播稿300字左右(新闻视角广播稿300字)


讲好新闻故事,是新闻人的初心与使命。7月28日,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上游新闻承办的重庆新闻战线“喜迎党的二十大·好记者讲好故事”决赛举行,并在上游新闻APP及视频号同期直播。

经过初赛与片区赛的激烈比拼,来自全市五大片区的20名记者齐聚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三楼报告厅,通过口述、实物、音视频、幻灯片等方式,从细致入微的小切口讲好振奋人心的大故事。

“《红岩》小说为什么会长盛不衰?红岩精神,伟大在何处?”在决赛现场,重庆日报记者赵迎昭以《红岩,为什么这么红》为题,讲述了自己5年来采访红岩英烈家人、红岩专家、红岩讲解员的故事。他提到,每当采写英烈故事时自己总会去想,为了心中的信仰,英烈们义无反顾选择了死。这种向死而生的精神,通过《红岩》小说等文艺作品,得到了世代传扬。而赵迎昭也将继续用手中的笔,激励读者从烈士身上汲取力量,在弘扬红岩精神中攻坚克难,在传承红色血脉中砥砺前行,让红岩气贯长虹。

开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熊威讲述的故事,从当地的一段悬崖天渠说起。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王汝保。20年前,时任金霞村村支书的他召集村民战天斗地280多天,硬是在悬崖峭壁之上凿出了一条7600多米长的金霞大堰渠。而在炸药开山之中,他也是冲在最前头,殊不知村子里水渠修通,耳朵却已被爆破声炸聋了。“老人离世了,他的孙女到处找我,说正是报道,才让她知道了爷爷竟是一位如此了不起的共产党人。”熊威说,这几年他一直奔跑在乡村、行走在田坎、坚守在一线,只为见证伟大时代的发展,认识更多可爱可敬的人。

大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玮将义务文保员守护大足石刻的故事带到了现场。在张玮的讲述中,文保员罗开洪、周耀德等人将守护石刻当作是坚守一生、矢志不渝的事业,她将他们的故事拍成了纪录片《我在乡村守国宝》,荣获了中宣部主办的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优秀作品双月赛一等奖,义务文保员这个群体也第一次走进了公众的视野,收获了更多的关注。“大足石刻义务文保员的故事还在继续。”张玮说,当这一代文保员逐渐老去,为着这份情怀,她坚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去接力。

“奔五”的九龙坡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高晓燕,讲述了自己从都市报记者到基层党报记者,再到融媒体记者的蜕变过程。她回忆起2020年自己刚成为融媒体记者时,为了让新闻更加接地气,她和中心小伙伴们将新闻“说出来”“唱出来”“画出来”,推出既严肃又活泼的说唱栏目《龙舌兰》,用重庆言子说唱党的政策,“活生生把自己逼成了rap词作者。”高晓燕表示,18年从业生涯,超过300万字的稿件,见证了最珍贵的青春年华。但她将依旧握着手中的笔,在采访的路上心若少年。

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开州区融媒体中心的熊威、大足区融媒体中心的张玮获一等奖,重庆日报的赵迎昭、江津区融媒体中心的刘月姮、重庆交通广播电台的李陈果获二等奖,城口县融媒体中心的余舟、华龙网的聂思维、江北区融媒体中心的王羽、渝中区融媒体中心的韩雪、三峡融媒体中心的刘杰获三等奖。

此外,经评委集体商议,开州区融媒体中心熊威、大足区融媒体中心张玮、九龙坡区融媒体中心高晓燕3名优秀选手将参加全国比赛。

上游新闻记者 王梓涵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