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坡悬棺洞风水如何(棺材屋风水)


摄影师镜头里20世纪90年代的高坡苗族乡朴素宁静,还有几分荒蛮旷野的感觉,神秘又多彩的古老习俗,如洞葬悬棺、斗牛、射背牌、跳洞……在世界文明多样化的今天,这些古老习俗依旧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的高坡苗族乡,养育了世世代代的苗族人民、也孕育了丰富多彩又神秘的苗族文化。

地如其名、山高路险,谷深坡长,土地贫瘠,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连绵起伏的山脊广袤而苍凉、梯田点缀其间,炊烟了了,草屋低矮捡漏,身穿民族服饰的妇女、男人、孩子睁大眼睛打量外来者,当地还有很多人不懂汉话。

因特殊的历史原因,高坡苗族人民因地制宜,山洞成为了天然的庇护所,洞文化成了高坡苗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因而高坡最具特色的苗族节日就是跳洞,是一年一度中最盛大的活动。

跳洞节在每年农历正月间举行,因为这是农闲时节,一般从初四开始,初九结束。各村轮流举行跳洞节,这是全族活动,不以家族为单位,所以参与人数众多,规模宏大热闹。

20世纪90年代,正月初四,方圆数十里的苗家人汇集到杉坪村参加跳洞节,作为东道主的杉坪村民精心准备,杀猪、打粑、煮饭做菜,积极准备招待从四面八方而来的亲友。

当天,母亲为女儿精心打扮,小伙子穿戴一新,精神抖擞,他们将成为跳洞的主要群体。下午两点,先从村附近的山洞开始,男青年吹芦笙,独特的曲调和节奏在洞内环绕,整个环境犹如天然的音响,听觉十分享受,虽没有指挥,但彼此配合相当默契。女青年伴着音乐手舞足蹈,整齐划一,又有了视觉的享受,牵着手跳着跳着,四方亲友情不自禁地加入,村里街坊邻居也加入其中,人数越来越多,圈也越来越大,大家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

洞内容纳人数有限时,就将队伍移到较为宽阔的平坝中继续舞蹈,耀眼的民族服饰在这泛黄的土地上尤为突出,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像一朵朵随风而动的鲜花,悠扬的芦笙如春雨般滋润心田,又飘荡在山间,这是和大自然的协奏曲。一直到下午四点,大家疲惫不堪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并相约到下一个村跳洞,村与村之间少则七八里路,多则二十里路,绝大部分人都是步行前往。

跳洞,就是在村附近的岩洞里跳芦笙舞,但不是作为洞葬的岩洞,所以跳洞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祭祀祖先,而是纯粹为了娱乐,就像狂欢节,甚至波及到龙里、惠水地区,除了一两名守村的人,其他人都会前往参加跳洞。参加活动的,并不一定都跳舞,跳舞的始终是身着盛装的男女青年,当地叫“逗摆”,而年长和年幼者只在一旁观看,当地叫“竖摆”(观众),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跳洞活动中,“竖摆”的人总是多于“逗摆”的人,这也显示出跳洞活动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娱乐和交往。

跳洞正是高坡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最好时机,提供了一次择偶的良好机会。跳洞开始之前,父母一定亲自为姑娘们梳妆,甚至为之带上全部的首饰,当看到自己的女儿打扮得貌若天仙,许多母亲激动得热泪盈眶,小伙子们穿上新衣服,在舞场上尽情显露自己出色的芦笙吹奏技巧和翩翩舞姿,以博取姑娘的青睐和欢心。

舞姿优美的姑娘,技高一筹的吹芦笙小伙,最容易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一旦彼此钟情,则以后长达七天的循环跳洞活动,总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年纪大一点的人们则利用跳洞活动来走亲访友,相互问候,达到交流信息、增进情谊的目的。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最快乐的时候,是最活泼的“竖摆”,也是向大哥哥大姐姐们学习吹芦笙和跳舞的好时机。

跳洞刚好也在农闲季节,劳累了一年的人们也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他们按照跳洞的规矩,轮流做东,饮酒谈心,这是农耕生活的一种调节,以准备迎接来年的辛勤劳作。

本刊记者/林剑 图/王亚新

编辑/方媛

校对/许婷

一审/王文竹

二审/夏进

三审/吴迁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