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宾区乔巩镇岜马村风水图


五山乡联兴村委古村葡萄种植基地目前种有葡萄300多亩,目前已挂果,预计亩产量达1000公斤,产值1万多元,总产值达300多万元。图为管理员近日在察看果园。 (盘摄波 摄)

2015年以来,兴宾区提出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制定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移民搬迁、教育扶贫、智力扶贫、金融扶贫等多种扶贫模式实行精准扶贫,其中坚持把产业扶贫、移民搬迁、智力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三部曲”,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争2019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产业扶贫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拓富路

减贫脱贫,关键在产业。兴宾区根据贫困村、贫困户实际,综合运用财政补助等扶持政策,因地制宜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努力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七洞乡被誉为“桑蚕之乡”,全乡种桑面积约5000亩。在该乡坡六村,村党支部书记徐广桓告诉笔者,在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目前,全村有养蚕户300多户,桑园面积达1000亩,预计年出茧量约4000张,今年全村预计实现总收入900万元,户均收入在3万元以上,其中有70多户贫困户通过种养桑蚕得到脱贫,80%以上的村民通过种桑养蚕走上了小康之路。

坡六村是该区以农业产业化带动扶贫的典型事例。区委书记韦平说:“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要瞄准贫困对象,制定好扶贫模式,有效地推进精准脱贫。”根据这一思路,兴宾区针对贫困村和贫困户实际情况,着眼市场需求,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2015年精准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59.34万元,在全区82个贫困村实施养殖山羊和肉牛、种植红心柚、种桑养蚕、种植葡萄、种植生姜等产业扶贫开发。受益扶贫对象3018户12026人,新增人均纯收入约200元,有效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

与此同时,该区通过重点打造“两区一带”,集中建设一批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依托“两区一带”建设,打造出蒙村葡萄、良江坚果、正龙柑橘等一批精品水果品牌;肉牛养殖长廊、村生猪养殖廊、肉鸭养殖带、鱼稻共作生态养殖示范区等一系列农业产业化集群开始出现在该区各乡镇。

移民搬迁 让“山窝窝”飞出金凤凰

“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能从山里搬迁出来,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晚上空闲时间可以在家看电视,还可以和邻里亲戚一起到文化室打球、唱戏、看书或聊天。”雷山村村民李文章激动地对笔者说,过去在村里,村民外出买日常生活用品或看病都得耗上一整天时间,晚上也没什么娱乐活动。如今工业园区就在家门口,离市里也不远,交通便利,学校和医院又近,孩子上学方便,比过去好多了。

雷山村地处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非常差,全村超过80%的村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留守村里的群众基本上靠领低保救助过日子。2012年,市、区相关部门整合力量,为村民修建楼房,于2013年1月整体搬迁至迁江华侨工业园附近。依托迁江工业园,村民实现了就近务工。通过进厂打工,做些小买卖,2015年该村人均收入由原来的960元增加到3800元,生活越过越红火。如今,这个原来位于山窝窝里的特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示范村。

“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雷山村是兴宾区成功实施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以“整村推进”为抓手,整合和捆绑财政、发改、扶贫、国土等扶贫资金,以解决农民增收难、行路难为重点,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量倾斜,集中开展扶贫式搬迁。“十二五”期间,累计实施移民搬迁4891户35256人。

今年,该区计划投入6亿元以以购代建的方式在城南新区建设“老乡家园”安置小区。目前已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来宾分行申请同步搬迁融资贷款2.68亿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项目建设。同时,采取在城区小区购置空置房分散安置,对符合安置条件有意愿移民搬迁的贫困户,购买现有小区空置房进行购房补贴。目前,全区共有15个乡镇185户申报移民搬迁。

智力扶贫 让群众富脑袋又富钱袋

“通过培训,我掌握了蔬菜的种植及管理技术。如今,我种植蔬菜年纯收入达10多万元。”桥巩镇岜马村村民陈良山通过种菜走上了致富路,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能人。兴宾区扶贫培训“雨露计划”为他架起了致富的桥梁。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兴宾区坚持把科技知识作为扶贫开发的最大资源和最长效资源,面向全区开展科技项目扶贫,切实解决贫困劳动力自身文化素质低、基本技能差的问题。2015年,该区农、林、畜牧等涉农部门深入贫困村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农技培训,以提高农民致富本领,共举办培训班252期,培训技术骨干1500名,直接培训农民1.67万人次,帮助5870名贫困群众掌握了实用的劳动技能,帮助1175名就业困难人员解决了再就业的问题,为他们早日脱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兴宾区结合“雨露计划”培训项目,把劳动力技能培训与劳务输转相结合,依托劳动服务就业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定向和订单培训,增强农民谋生致富能力。今年1月份该区已获得中央财政专项拨付550万元“雨露计划”资金,用于农村贫困家庭的高中毕业生及青壮年劳动力接受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韦永明)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