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生活中有哪些科学小常识)


一个人缺乏常识是可怕的,但常识本身就是可怕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方面,常识是普通人的基本共识,但这些共识不见得是对的,所以常识本身可怕。另一方面,常识之所以能成为常识,是因为常识中会包含一般性或者叫普遍性的原理、原则,所以缺乏常识也可怕。

这个普遍性的原理、原则,如果用数学公示表达出来就是科学理论;如果用实验观测到,就是理论被证明了。这就是科学。

国内现在对于科技有种宗教般的崇拜,科技崇拜正在形成一种共识。科学怎么来的?从哲学来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是基于想象和假设,然后用数学、实验等来进行证明,即科学是哲学的方法论。

科技是什么?科技就是科学与技术。如果把科学叫做纯理论,那么技术就是由实验到应用。科技对应的主要是实验产品形态,而生产、包装等该叫做工艺。正是技术和工艺的组合成为了产品。产品加上品牌、渠道、顾客偏好等就成为了商品。

这里要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由科学原理到顾客体验,顾客想要的是可以被交易的商品,商品包含基本的科学原理、技术、工艺、包装、品牌。这里的每一步都是一个门槛、鸿沟。

由此可见:掌握了科学原理不见得能技术实现,技术实现也不见得工艺能达到,假如受限于原材料,工艺达到了也不见得做出好产品,产品做好了也不见得顾客喜欢。

以例如芯片,中国知道芯片集成的基本科学原理,但是技术集成达不到,设备工艺做不到,光刻机就是关键设备,中国没有也不允许进口。

又例如:光刻机有两种雕刻技术,一种是用“较粗”的光波隔一块板子进行雕刻,还有一种使用“很细”的光直接雕刻;前者是ASML的技术,后者是俄罗斯准备采用的技术。所以,我们就是这样被挡在芯片的门外。

但5G不一样,中国的原理、通信技术、制造工艺、产品和商品都很好。物美价廉获得了世界各国的认同。

我们常说要加强基础研究,就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只有基础研究的一般性原理有积累,才能有大量技术突破的可能性,技术突破了,工艺加以时间也会突破……以此类推。

第二个问题是:做出好产品,如果没有文化沉淀、心理认同、艺术审美,好的产品也交易不出高价值,即商品化能力不足。

中国公司和西方公司相比,我们现在十分强调拥有稀缺的科学原理,技术发展……实际上科学原理真的属于人类,是世界的,科学没有国界是对的。自然科学论文,全世界的科研人员都可以查阅。

我们看见的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工艺是有国界的,是有专利的……这只是基于竞争的需要,不论是公司间的竞争,还是国家间的竞争,都可能采取封锁的方式,谁都希望拥有“独门秘笈”,维持竞争优势。

从中华文化的重实用特质而言,这类竞争封锁恰好封锁不住中国,技术、工艺这类玩意儿,加以时间,中国人都会拥有,所以西方人很绝望,封锁中国什么行业。中国就在什么行业超越。

用胡适先生的话说:中国思想是“重实用、轻思辨”。重实用还让中华文化看起来缺乏逻辑理性,但却有种模糊、中庸、均衡的美感。这是非常独特的,这恰好是做出高价值商品的必须。在这一点上,西方决然无法与中国长期竞争。

回到起点。中国的科技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形:小的一头是基础科学研究,而基础科学来自于哲学思维,而我们轻思辨,哲学的土壤就不太行;所以我们该多一些务虚的、重思辨的“闲人”。另一个小头是人文、心理和美学,这是中国人的优势,但是我们忙于赚钱,忘记了审美。

也就是说,中国社会当前最大的常识是务实、奋斗、赚钱,请继续保持;而中国社会还需要出现一波追求务虚、安静、美好的共识,那么,哲学和艺术的土壤就有了。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