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地理科普知识大全(天文地理知识大全百科)


从2017年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使用教材,原来的地理教材实验版教材,这两个教材在内容的布局上还是所变化,老教材,主要分为必修1以自然地理为主,研究地球与地球的环境,必修2,以人文地理为主,研究人类与人类活动,必修3是研究区域发展和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选修含旅游地理、环境保护、海洋地理等。但是新教材把自然地理分为两个部分,地理1以地球科学为主,地球的演变,从地球的角度去了解宇宙环境,地球的演变过程等,今天主要分析一下,地理1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结合新课程标准来简单谈一下。

地理1主要是要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简单的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浅析地球的由来变化,是全体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形成的基础模板,为参加等级性考试打下一定的基础。

地理1的必修性质和内容特点,使它成为落实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素,帮助学生增强对对生活的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能够带动高中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的方法和地理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地理1大部分要求均通过探索式逐步落实,避免采用直接告诉学生的结论和单纯的文字推理的方法。

地理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与原来必修1的内容大致相同,第一节都是说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内容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但是第三节内容是地球的历史,是研究地球的演化过程,地球前世、今生、未来发展,而老教材第三节是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及意义、地球的公转及意义,第四节都是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大致内容是宇宙的组成要素,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演变,太阳系的组成,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带来的影响。涉及观察简单的天文现象,更加重视操作,怎么去关注,更加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来月相的变化及规律。第二模块,行星地球的特殊性,地球特殊性的表现与原因是什么,及行星的运动的特点及带来影响,自学之窗,提出观察宇宙的方法,人类观察宇宙的历史及观察工具的变化。

通过新课标标准来看,要求是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站在地球的角度来观察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而特殊是唯一目前发现生命存在的星球,包括人类在内数百万计的生物的家园。这里说的谈天说地,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若仅从地球本身的角度了解宇宙环境,从宏观来看,地球的宇宙环境是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就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银河系和和外星系组成)在微观层面来说,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认识地球所处的位置让学生明白,地球是太阳系普通和特殊的星球。

描述的要求是指学生能用语言形象说出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是一个什么环境,从而说明地球特殊性的原因:从外部条件来说,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的太阳光照,太阳处于壮年,源源不断把温度和热量给地球;而自身因素也非常关键,日地距离适中,导致地球表层温度适合,运动周期适合,满足生物的生存条件;地球的大气条件比较适合,地球自身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可以吸引地球大气层的存在,为生物提供适合的大气条件;水是生命的源泉,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存在的生命的根本条件。

地理1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本节主要内容讲述太阳带给地球的温度、大气、水体运动及能源等,太阳本身的状态及太阳向地球传播能量的方式太阳辐射,把太阳辐射能源化,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导致太阳时空分布的差异的原因及如何使用太阳辐射。第二模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影响。从课标来分析运用资料,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上光和热的能量的来源,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重点不是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而两种形式对地球的产生的影响,延伸到其他知识环节,如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与传递,太阳活动的内部结构和太阳大气结构,对太阳活动产生的原因可不加以细致分析,只做知识的铺垫。重点是产生的影响,应该对地球的环境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去分析,由于影响的涉及范围太大,可以通一些实际的具体案例分析比较好,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说明要求高于描述,学生能解释清楚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是怎样影响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地理1第一章的第三节,地球的历史,主要内容是地球的演化,就是地球的历史,是指地球诞生之后,地球系统由简单到复杂,包括地球地貌的变迁,生命现象和活动历史发展的过程。要求学生通过地球的生物化石和地质年代变化表去了解地球的历史,会看,观察运用“地质年代表”中的数据及其他相关资料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从课程标准要求来看,运用地质年代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生物的生长和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生物化石就打上地理环境演化的烙印,根据化石的情况,地质学家把地球历史划分为古宙时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本节内容教师应该讲清楚“什么是地质年代表”“界代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由于高中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应该简单的语言的文字和图像来作为支撑。

“描述”是对学生的要求,学生会用语言或言语说出地球的演化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学生的描述提供机会并鼓励。“地球的演化过程”,包括距今的年份、地球的基本面貌、地壳的运动状况,古生物状况等,演化需要学生描述出各个年代的特征,注重动态变化发展的内容和年代间的转变,最终获得对地球历史整体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让学生知道一些知识,如地层、地壳、古生物等。

地理1第一章第三节是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划分,主要内容由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组成,划分及状态等;外部圈层结构主要是大气、水、生物等构成。从课标内容来看,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主要概念,地球的圈层结构是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总称。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源、水圈和生物。岩石圆是介于内部圈层和 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圆层,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岩石部分。

新课标解读: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进而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这是根本要求。在学习了有关“宇宙中的地球”之后,学生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自然环境”。本条要求以“宇宙环境一地球一自然环境”的认识思路,设计了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来认识。自然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表述。在宏观层面上。根据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自然环境就是指地球表层系统,它是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围层交义而成的。人类是生物圈的一部分。也有人为强调人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单分出一个“智慧圈”,这样就共有五大圈层。在微观层面上,要落实到具体区域的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组成的。对于各圈层应抓住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运用示意图”进行说明是对学生的要求。“示意图”并不一定指向某张确定的示意图,也可以是学生用绘制示意图的方式表达对地球圈层结构的理解。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