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元宝山是什么样?(元宝山风水讲解)


从我记事开始,家在中富桥附近,距离元宝山不是很远。但是,上学前属实没有什么清晰的记忆。诺大个元宝山好似不存在一样。

安东开埠初期的元宝山

对元宝山有概念,应该是在1974年以后家住八道沟,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号召早起锻炼身体,也是听话,和同学一起登上元宝山,对元宝山顶的碉堡和满山跑的野兔子很好奇,羡慕同学认识很多野果子。

元宝山状如一倒扣的元宝,海拔181.8米,面积1.2平方公里,虎耳山踞其左,锦江山、帽盔山列其右,鸭绿江蜿蜒于前,五龙山屏立于后,丹东市区尽收眼底,朝鲜新义州历历在目。

1911年(宣统三年),安东着手建公园,历时三个月有了雏形,以后几经增修,初具规模。

我的记忆年代,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公园,就是一座挺高的山。游览过祖国的大好山河,现在看来,其实元宝山并不是很高。

丹东的山脉走向不是正南正北,为了叙述方便,元宝山西麓是八道沟,南麓是青龙街,东麓是九道沟,西麓是盘道岭。

其实,我小的时候,就去过九道沟,我爷爷有一年在九道沟替工厂守山洞,在九道沟里种了些芝麻,我有印象。我三爷爷死后,就葬在九道沟里,经常去上坟。只是没有大人告诉我,这里也是元宝山。

拆迁前的杏花村胡同已经面目全非

上小学时,经常爬元宝山,还能看到元宝山曾经作为公园的痕迹。比如:有一石阶胡同,直达山下。胡同宽丈余,长约百米,名为”杏花村胡同。杏花村两侧的四合院很漂亮,印象很深。

那时候,老公园的大门还在,铁丝网围着,里面做了花窖。

初中一年级的下半学期开始,我在四中读过一年半的书,几乎每天都要在元宝山下活动。

丹东四中是1962年迁到元宝山下的,使用的是辽东省行政干部学校的校舍。校舍是两栋二层小楼,其它均为平房,另附带有两座面积较小的操场。民国时期这里是东边道立中学,抗日名将黄显声、革命前辈任国帧曾就读这所学校。我初中一年级就是在这个小楼里读的书。

丹东四中

四中的教学主楼,是1955年建成,原来是辽宁函授学院。文革期间,辽宁函授学院迁至大连腾出来给了四中,我的初二就是在这个教学楼读的。

我上学时,丹东丝绸工业学校在四中的北侧,离四中非常近,隔着一座小桥。

老绸校院里有一个纪念碑,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

安东开埠以后,缫丝厂主要集中在元宝山周围的八道沟、九道沟一带。工厂快速发展,工人数量迅速增加,缫丝工人生活环境十分恶劣,资本家残酷剥削、疯狂压榨,所得工资少得可怜。

1931年4月3日清晨,安东40多家的1万多名缫丝工人同时举行了大罢工。罢工队伍集结在元宝区天后宫街,现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研修中心侧面广场(原丹东四中操场)。工人们高喊:“我们要涨工钱!要减少工时!要改善生活!”等口号。

元宝山下,除集合了万余名缫丝工人外,还有前来助威的还有制鞋、制油工人和商科、林科学校的师生以及部分店员、市民等,一下子集结了3万多人。

慑于群众压力,安东商埠公安局代局长张汉威同意与工人代表谈判。4月4日,以车伯龙为首的各厂63名工人代表和各厂资本家经过三天谈判,迫使资本家答应了工人提出的“增加工资、缩短工作时间、取消不合理的惩罚”等条件。安东历史上第一次全行业缫丝工人大罢工终于取得了胜利。

安东缫丝工人大罢工是丹东地区现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一次大罢工。这次大罢工,是在“二七”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的影响下,在全国蓬勃兴起的大罢工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知道这个纪念碑是不是纪念这次大罢工的。

伪满安东省公署,丹东师专成立之处的校舍

1978年丹东师专成立时,占用了市委党校和四中的一部分校址,这时候,我正在四中读初一。

准确地讲,四中是真正在元宝山的脚下。初二时,田春泽老师做四中校团委书记,组织学生登珠穆朗玛峰活动,每天统计我们爬元宝山的次数,累计起海拔高度,比那个班级先登上珠穆朗玛峰。所以,我们放了学,就去登元宝山。

男同学淘气,登山时,偷着去了山中日本人废弃的山洞,里面道路不宽,有小房间,钢筋水泥建筑,非常牢固。另外,元宝山半山的净水厂也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我上学时,四中南院有座教学楼很特别,二层小楼还有一个阁楼,猜测应该是丹国医院旧址的一部分。我初一在这个楼里上过学。

丹国医院旧影

四中和丹国医院很近,那时已经是丹东市妇产科医院,现在是丹东市第三医院。

丹国医院是丹麦牧师于承恩(Johannes Vyff,1870—1932)邀请另一个丹麦人安乐克(Soren Anton Ellerbek,1872—1956),1906年创办的。

丹麦人在安东做了许多好事,在旧中国那个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毫无尊严与安全感的社会,他们倾力照顾被忽视的中国女性、孤儿和老人,我们不应该忘记。

1906,安乐克医生邀请郭慕深(Karen Gormsen,1880—1960)作为助手,负责丹国医院的妇科接产与护理,并兼任护士长,郭慕深从此在丹东奉献了四十多年。1907年,郭慕深创办了丹东第一所女子医院安东基督教女医院,1915年创办安东基督教育婴堂,也就是孤儿院,1951年,郭慕深依依不舍离别中国,她的医院和孤儿院捐给了地方政府,她在1960年去世。郭慕深建的孤儿院和医院都在元宝山脚下,距离四中非常近,现在的遗迹犹存。

我的记忆年代,元宝山周围还有九道小学、青龙小学、天后宫小学、八道小学和丹东八中。

丹东八中,我在此读过半年的初一。文革前是丹东绸校,文革初发生了武斗。两个群众团体:“大联合”和“831”动了枪,死了人。

我在四中读书的那个年代,四中后面的庙宇改做了教师宿舍,我的班主任罗老师家就住在庙里。元宝山没有现在那么多的庙宇和教堂。

元宝山公园近照

现在的元宝山公园修得不错,宗教氛围很浓,如果再添点儿民国风就更好了。

四海清平,山河依旧。元宝山见证了我们这个城市的沧桑巨变,背依金元宝,面对银水带,丹东这样的城市风水太难寻啦。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