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冰室合集(饮冰室的含义)


(天津梁启超故居和饮冰室)

从1914年到1929年,梁启超在天津度过了生命中最后15年。如今天津留下两幢小洋楼,位于河北区民族路44号和46号,44号是梁启超和家人的寓所,46号是著名的书斋“饮冰室”。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15年。1912年,他从神户港乘船回国抵达天津。一方面他不满于袁世凯专制,另一方面又对袁寄予希望,因此一度入袁政府担任司法总长。1914年1月袁世凯取消国会,梁启超改任币制局总裁,此时他对袁世凯的寄望开始幻灭。

1914年,海河岸边天津意租界开发启动高档住宅区,修筑了天津第一条柏油路,按照意大利小城的模式开辟了马可·波罗广场和但丁广场,建成了教堂、菜市场、市政厅、俱乐部等公共设施,成为与英租界推广界(今五大道)媲美的街区,吸引了众多下野军阀、政客来此投资建房。

(天津梁启超故居)

当时政客离开北京,最佳选择地就是天津。梁启超也在意租界西马路(今民族路)买下四亩空地,邀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设计了一幢意式风格洋楼,面积1121平方米,这就是今天民族路44号“梁启超旧居”。

1914年12月,梁启超辞去币制局总裁之职,举家定居天津。10年后,梁启超的幼子梁思礼出生,家中十几口人,1000多平方米的小楼,难寻一间能供梁启超读书写作的书斋,梁启超收集的大量藏书也开始无处安放,正好院子里还有空地,于是梁启超再邀白罗尼欧设计,紧挨着自家小楼又建起了一幢新楼(今民族路46号)。

这是一幢带地下室的二层楼房,面积949平方米。庭院里种植树木藤萝,楼正面是三连拱门廊,楼内大厅天花板装着彩色玻璃,地面铺就大理石,阳光照下来,散落一片金灿灿的影子。

相比第一幢房子,梁启超更喜欢新楼,为其命名为饮冰室。“饮冰”一词源自《庄子·内篇·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比喻内心之忧虑。梁启超受光绪帝之命变法维新,失败后逃亡日本,此时他自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内心焦灼可想而知。他在横滨创办《新民丛报》半月刊,1902年初至1907年冬,这本刊物连载了他的《饮冰室诗话》。不过那时“饮冰室”只是一个符号,直到天津的这幢新楼建成,才终成实体藏书楼。

(《饮冰室文集》及藏品)

饮冰室有藏书44470余册,2830余种,还有未刊稿本、私人信札、笔记等。梁启超最重要的著作《饮冰室合集》就是在这里完成的。晚年梁启超告别官场,除在南开、清华等校讲学和参与一些文化活动外,大部分时间都把自己关在饮冰室里潜心学术、著书立说。1000多万字的《饮冰室合集》,其中一半以上是在天津完成的。有人统计过,说梁启超平均一年要写39万字。

饮冰室往来无白丁。胡适借来南开大学演讲之机,与梁启超在饮冰室第一次正式会面,自那以后,二人在学术上的往来日渐频繁。严复、张伯苓、严修、梁漱溟等人也到饮冰室拜访过梁先生。书斋的学术氛围之强,恐怕也少有匹敌。

梁启超有两位夫人,妻子李惠仙和侧室王桂荃。李蕙仙是维新派大臣、礼部尚书李端棻的堂妹,她跟梁启超结婚时带了两名丫环,一个叫阿好,一个叫王来喜,王来喜就是王桂荃,因为聪明勤快而深得梁氏夫妇喜爱,后来成为梁启超的侧室。

(梁启超)

李蕙仙一直追随在梁启超身边,曾在上海创办女子学堂,是中国第一位女学校长。两位夫人为梁启超生了九个子女,后来这些孩子个个都是精英——

长女梁思顺是诗词研究专家;长子梁思成是中国最杰出的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开拓者之一;三子梁思忠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参加过淞沪会战,25岁英年早逝;次女梁思庄继承梁启超衣钵,是图书馆学专家;四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三女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从事对外友好联络工作;四女梁思宁就读南开大学,后来做宣传工作;五子梁思礼是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都是院士。

梁思礼在天津出生,他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提及幼年记忆:“饮冰室是父亲写作的地方……书房里面的大书柜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书柜上面摆满了线装书,他收集的许多珍本奇本,都汇集在那里。”

(梁启超与子女)

梁启超的子女为何如此优秀?一方面是梁启超的基因和梁家的氛围在起作用,更重要的是梁启超的性格对子女产生了很大影响。

梁启超给人的感觉是高高在上的学者,实际他并不是书呆子,而是一个十分追求趣味的人,他说过一句话:“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仅有个零了。”

他爱打麻将。某次几个知识界的朋友约他去演讲,他说:“你们约定的时间我恰好有四人功课。”原来是约了麻局。他说过一句名言:“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他甚至发明三人麻将与五人麻将,三缺一时不用发愁,多出一人,也别闲着。

梁夫人李蕙仙于1924年去世。四年后,梁启超因病到北京协和医院手术治疗,未等痊愈便急于出院,回饮冰室继续完成《辛稼轩先生年谱》。遗憾没过多久,梁启超便在天津病逝,终年56岁。

(梁家子女)

梁启超去世后,二夫人王桂荃带着好几个孩子,没了经济来源,只好以两万元的价格把旧楼卖给了津门富商郝莲舫,梁家人搬进饮冰室,两座建筑间砌起高墙,门牌号分成两个。郝莲舫入住梁宅时,看到地板上书籍、信件随处散落,随手拿起一封信,竟是梁启超与内阁官员的往来信函,没人认为这些东西有价值。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梁思宁与梁思礼赴美留学,梁家子女星散流离,二夫人保留了饮冰室的几间书房,其余部分租给恒昌绸布店,以此继续维持家用,自己一个人住到院内平房。50年代初,王桂荃移居北京与子女团聚,饮冰室藏书楼内四万余册藏书,全部移交北京图书馆。

天津的这两幢梁家小楼,先是住进了进城干部,后渐沦为大杂楼,院内见缝插针搭建起很多平房。2000年筹办梁启超纪念馆,这里一共迁走了91户居民,另外竟然还有一家街办福利工厂。总共2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算起来每户也就不足20平方米。两年后,梁启超纪念馆旧楼对市民开放,随后又将饮冰室扩入,分隔70多年的梁氏旧居终于重新合体。(文:何玉新)

(天津梁启超故居雕塑)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