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矿区的风水(峰峰矿区)


近日,省住建厅公示拟列入第四批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镇村名单。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峰峰矿区界城镇西老鸦峪村拟列入河北省第四批历史文化名村。之前,西老鸦村刚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现在就让小编带你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村落↓↓↓

历史文化名村

西老鸦峪村

老鸦峪位于邯郸市西南的峰峰矿区界城镇,与古镇彭城相距不足6里。老鸦峪村地处丘陵腹地,相传清代初期有王姓从河南迁此定居,当时村民居住在一个山凹处,故名"老凹峪"。山沟里溪水清澈,四季不绝,村子周围山林茂密,郁郁葱葱,常有乌鸦落栖,于是村名逐渐演变成了老鸦峪,并一直延续至今。后随着人口的发展又逐步分化出东老鸦峪和西老鸦峪两个村落。老鸦峪现在的居民已达700余户,依然以王姓居多。

老鸦峪的老宅建筑便是王氏宗族遗留下的一座规模庞大的院落。现在保存有完整的院落8座,中轴线上四进,南北各二进院落,大小房间100多间,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与一般的民居不同,这座王家大院为坐西朝东走向,建筑格局自东向西逐步抬高。这可能与这里的地势有关,王家大院的宅前为小河沟,宅后居高处为山岭的峰头,四周也被丘陵环抱,是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可见王氏宗族在选择宅地时,是经过认真筹划的。王家大院现存的主体建筑有"九间楼"、"五间楼"、"八角楼"等,此外还有防御楼、会客房、书房、佣居房、牲口房、碾坊、羊圈、元宝洞等建筑。这些建筑的年代大多是在晚清和民国时期。

❖古朴典雅的九间楼

❖造型独特的八角楼

❖四通八达的三券门

❖古香古色的四方炮楼

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是以“九间楼”为中轴线,现在在中轴线上保留有四进院落,据王氏后裔王耀书讲,其祖王兆祥最早对宅院的设计是想把这座大院建设成为“九门相照”的传统格局。但在建设过程中,门前的一户居民坚决不转让地皮,并愤愤地抛给王家一句话,用十个乡的财富来换这块宅第也不卖,王兆祥自此之后也被人们称为“十乡换”。其后王家大院的建设开始向左右两侧发展,首先在九间楼的北侧又盖起了“五间楼”院。其门楼的设计甚为讲究,其外形为八个角,当地人把他叫做“八角楼”,据王家后裔讲,五间楼院落和八角楼的设计师出自本门的王心铨。大概在民国十九年前后,告老还乡的太学生王心铨和儿子王恩树一起居住,身为磁县保安团团长的王恩树借父亲的才华,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武装防御意识。八角楼实际就是一座专业的军事防御炮楼。九间楼院与五间楼院之间仅隔两米多,两座院子的沟通,极其巧妙借用了中国建筑的拱券形式,在两院之间建造了一个三通式的拱券阁楼,形成了院与院之间既有内部的便利沟通也有外部的便利沟通,也使两个院落连成了一体。同时,位于两个院子东北向的雄伟的八角形大院门楼也弥补九间楼中轴线上只有深宅没有豪门的缺憾,其设计可谓别具匠心。 九间楼的南侧也有两进院落,均为瓦房而没有楼宇建筑,据说是王家的丫鬟佣人居住的地方。

这样王家大院的布局就形成了以九间楼为中线,南北并行的三座院子,从而在建筑的空间结构上,自北向南构成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王”字形。这个“王”字形的院落结构,从明里暗示了大院主人的“王”名号,暗里却预示着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

百年来,王家大院穿越历史的风烟,风雨如磐,守护着整个王氏家族,砖瓦楼宇里依稀可见他曾经拥有的辉煌与气宇轩昂。五间楼院的五扇窗户上雕刻的“仁、义、礼、智、信”字样以及九间楼院的大门门柱两侧砖雕的“勤、俭”字样,成为了西老鸦峪村民世代不变的信仰。

■图片:冯 琳

■文字:杨金辉

■编审:冯 萱

转自微观峰峰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