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训练方法是真的吗(提高记忆力的最好方法)


常听一些人埋怨自己的记忆力不好。如提笔忘字,或本来很熟的人却一下子叫不出名字来,等等。因此感到十分的苦恼。而生活中也有记忆力非凡的人。可见不同的人的记忆能力是有差别的。其差别主要表现在记忆的速度和容量,保持的长久性和准确性等方面。尽管不同人具有不同的记忆类型,有的人善于记人名儿,有的人善于背诵,有的人对电话号码和数字等更善于记忆。但这些并非先天素质决定的,而是与后天的培养、训练以及长期生活实践分不开的。

其实人的记忆潜力是巨大的,只要做有心人,每个人的记忆能力都可以得到发展与提高。不仅记忆力本来就较好的人是如此,即使记忆力较差的人,只要坚持锻炼,也会使自己的记忆力获得较大的发展与提高,应该有这样的自信。众所周知,马克思的记忆力是相当惊人的,即便如此,他仍然采取背由拉丁字母组成的无意义音节的方法,来锻炼和发展自己的记忆力。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年轻时记忆力较差,苦无所成,但由于勤学苦练,坚持锻炼自己,终于使记忆力大大提高。

根据研究,人的记忆力发展的趋势是由无意识记发展到有意识记,由机械识记发展到意义识记,由直观的形象记忆发展到词语的抽象记忆。

记忆既然是发展的,可以提高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记忆力?

第一,心理准备。这是记忆的前提条件,它往往被人们忽视忽略。大脑如同一架机器,如果不注意保养,会使机器出现各种故障。因此,在记忆前应首先消除大脑疲劳,使之处于安静状态、良好状态,这就是所谓心理准备。日本学者坂本保之介经过长期研究,总结出形象控制法,用来调节心理。这个办法分五步,第一步,明确记忆目的。第二步,用自我暗示使身心轻松。第三步,在头脑中出现两种形象。一种形象,是对记忆对象过去的良好印象,就是没有对学习内容的厌烦、抵触;另一种形象就是对你自身记忆力的良好印象。第四步,在大脑中描绘出牢牢记住对象以后的情景,即带来的好处或是快乐等等。第五步,回忆第一至四步,然后告诉自己,我的心理状态是良好的,这就完成了整个心理的调整准备过程。这种方法前后联系密切,需要经常坚持练习才能精力集中,才能为保持良好的记忆提供较好的心理准备。

第二,技术准备。(1)寻找适合自己接受信息的最佳方法。有的人善于边听边记,有的人要把要记的东西描绘成一些分解了的图画来记忆,有的人使用某种带颜色的纸写作时才能思想敏捷,有的人写作时需要把脚泡在冷水里,有的人在蜡烛下工作才能充分调动大脑积极性,等等。(2)随时准备调节信息接受渠道。大脑储存的各种信息,是通过人视、听、触、味、嗅等感觉功能获得的。在信息输入大脑的过程中,主动地利用各种感觉器官,既可以促进记忆,又能减轻一种感觉器官长期工作的疲劳。同样,学会调节大脑的休息技术,劳逸结合,也是保证记忆力的基本条件。(3)采用单侧体操法。国外学者根据左右脑不同功能,创造了一种单侧体操法,即为了加强大脑右半球的作用,可以做左半身的体操。英国教育家认为手的发展与记忆紧密相连。脑发展研究者认为,两手使用可以使记忆改善并永久性的加强。而大部分人是利用右手,也就是具有右利手,所以进行进行单侧体操,也就是经常注意使用左手,能减轻左半球的负担,强化右半球的功能。这样就把两个脑半球都利用起来,收到惊人的效果。

第三,掌握促进记忆的方法。除以上心理准备和技术准备外,还必须运用一些具体方法。并施以有效的练习,才能使记忆有较大的提高。(1)兴趣记忆法。人们对自己自觉追求的内容自然是有兴趣的,这样就可以把眼前乏味的内容,和愉快的事情有机地连在一起或编成故事,从而提高记忆效果。(2)形象特征歌谣记忆法。比如有人根据药名儿的特点,拟人化,形象化。如将生地、杏仁,变成\'\'生地方来的幸福人\'\'。有的人将一串外语学习中难易不同的单词,编成故事和顺口溜,便于记忆。第(3)反复记忆法(复习法)。\'\'温故而知新\'\',\'\'重复是学习之母\'\',这些谚语都是很有意义的。对学过的知识通过复习不断得到巩固,并且有的时候还能获得新的感受、新的认识。(4)集中时间法。对于内容较多,范围较广的材料,最好采用这种方法去记忆。集中力量记住一部分内容,再转移阵地记另一部分内容。因为这样的材料往往系统性较强,零打碎敲反倒容易搞乱,效率也不高。(5)是读背法。学习内容采用阅读、背诵交替方法,比一遍一遍地读强得多。(6)过度学习记忆法。比如背一篇散文或诗歌,已经可以勉强默诵,在此基础上再练数遍,效果会更好。(7)联想记忆法。记忆离不开联想,通过对记忆对象采用或类比或接近联想,可以达到牢固记忆的效果。(8)概要记忆法。对要记的材料的主要内容或纲要进行重点记忆。由于它的高度概括特点,常常被人们采用。

现实生活中,除以上提到的培养和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外,还有诸如规律记忆、推算记忆等等方法,只要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方法,并且加以培养训练,就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