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风水阳宅灶法水龙头(吉龙风水阳宅水法篇之灶法篇)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

……

被江河奔流冲击而形成的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网交织。这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城市。当人们提起这方土地的美丽与美好,水,是绕不开的一大主角。

锦江、沙河、毗河、江安河、金马河、清水河……时至今日,成都仍然水流交错,河川纵横。但与国内外其他都市一样,发展所带来的水环境问题,也挑战着这座城市的当前发展。

当一系列来自成都治水的成效密集呈现,甚至被密集探讨,这座城市背后重拳治水、“打赢碧水保卫战”的决心与路径,也就清晰地显现出来。从“府南河工程”到沙河治理美化,从“成都治水十条”出台到锦江水生态治理……

探究成都的重获碧水之路,从“治”“质”“制”“智”这四字之中,或许能够洞悉答案。

一锤一锤敲出成效

严密顶层设计让落锤更有力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对成都强化顶层设计狠抓流域水生态治理,特别是锦江水生态治理工作给予了肯定。他提到:“做好顶层设计后,只要一锤接着一锤敲,必然大有成效。”

成效,是市民可以切身感受到的,比如曾经被认定为“黑臭水体”的摸底河。

摸底河发端于都江堰,流经郫都区、高新区、金牛区,在青羊区送仙桥汇入南河,是成都市中心城区6条主河道之一。彼时,在绕城路段还是三类水质的摸底河,到了中环段后,河水变黑变臭。

一条河道的精细治理,能洞穿整座城市治水所下的功夫。

据青羊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治理中,通过对渗漏管道进行修复、对合流制院落进行雨污分流改造,严厉打击摸底河沿线私搭乱接行为等,减少城市污水下河,稳步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此外,还建立水质断面监测生态补偿机制,设立5个水质监测断面,每月进行监测并通报结果……

去年6月,摸底河通过了国家黑臭水体督察组现场验收。旧时的污染不复,如今天气渐热,微凉的河边成为了纳凉的好去处。

只要一锤接着一锤敲,必然大有成效。的确,摸底河的碧水重现,正是一锤一锤敲出来的成效。

这成效遍布整座城市。“敲法”却不尽相同。

比如成都最大的人工湖泊兴隆湖,走的,就是生态治水的路子。兴隆湖边有芦苇等挺水植物,湖底则长满苦草等沉水植物。那些水中植物不但是兴隆湖的“颜值担当”,更是生态修复的“主力军”,能够吸附和消解氮、磷等这些污染物,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最初蓄水时,兴隆湖仅仅是劣Ⅴ类水质,如今,湖水大部分已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部分湖区水质甚至达到Ⅲ类。

兴隆湖。成都发布-成都晚报孙琳摄

这一锤一锤“敲出成效”的前提,是做好顶层设计。

为治理水环境,成都连续出台“治水十条”、实施水污染防治“626”工程、推行河长制等等政策,完善顶层设计。在全面加强锦江、沱江、金马河三大重点流域治理方面,成都落实重点流域水生态治理专项方案,成立专业化国有公司负责锦江、沱江等流域水生态治理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市属国有公司+区(市、县)政府”流域治理模式。

当前,锦江、沱江、金马河这三大流域水生态治理的第一阶段截污、清淤任务已全面完成。共治理排水口1122个、整治污染点源2761处、清淤337.3万立方米。今年前2月,三大流域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上升6.6、34.6、7.9个百分点。

你喝的水质量好不好

进水龙头前金鱼先“试水”

“打赢碧水保卫战”的过程中,水源地污染问题治理,确保饮用水水质的优质安全,是重要一环。

许多人或许不知,成都市中心城区每年总供水量的70%都来自成都市自来水六厂。

顺着岷江而下,在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徐堰河与柏条河穿镇而过。它们正是成都市自来水六厂的取水河道。

“整个徐堰河水源保护区的水质常年都保持在Ⅱ类水体标准。”据郫都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郫都区生态环境局在成都市自来水六厂、七厂的徐堰河和柏条河取水口处分别设置2个监测断面,在柏条河入境断面建成水质自动监测子站1个。“监测数据显示,郫都区连续多年未发生任何影响水质的环境污染事件,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成都市自来水六厂取水河道之一——郫都区徐堰河,两岸绿树成林,芳草茵茵。成都商报记者 刘海韵

从水源地到水龙头,事实上还有着更严格的处理流程。

据成都市自来水六厂负责人介绍,取水站还设置多种水质在线监测仪表,对原水铁、锰、酚、PH值等11个关键指标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而自来水原水进入厂区,经过配水、预氯、预沉、投药、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后,进入清水池,才能成为可饮用的成品水。

在自来水六厂的中控室中,摆放着三个“鱼缸”——三个半米高的玻璃水池毗邻而居,十余尾金鱼正在水中畅游。其实,这并不是真的鱼缸,而是水质检测池,三个“鱼缸”分别为出厂水生物检测池、沉淀水生物监测池、原水生物监测池。对于这些敏感的金鱼而言,只要水质不好,就活不下去。

揭开成都自来水六厂的面纱,其实也是揭开了整个成都对水源水质的严格保护。据成都环境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成都饮用水水质良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

截至2018年,成都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常年保持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达99.88%。饮用水水源除岷江内江水系外,目前正在建第二水源李家岩水库,规划论证三坝水库、引大济岷等水源工程。

江河湖库实现河长制全覆盖

民间河长越来越多

“河长制”的出现,确保了每一条河流都被长期关注。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成都河长总人数为10462人,2018年全年巡河583682次,上报24103个水环境问题,解决19113个问题,解决率达到80%。

上报问题数量最多的河长是彭州市升平镇广圣村的王学芬,去年她上报了164个问题。“以前巡河的时候,我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垃圾,比如塑料袋、泡沫、家具、生活垃圾。”9个月过去了,王学芬表示河面上的垃圾少了,“我觉得上下游齐发力的成果正在逐步显现。”

而这一切变化的根源便是成都严格落实“河长制”。2017年2月26日,成都市印发《关于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2017年,成都市江河湖库实现河长制管理工作全覆盖。

江滩公园。成都发布-成都晚报孙琳摄

另外除了官方的河长,越来越多的民间河长也出现在了成都河流的身边。37岁的罗建业是温江区去年3月首批聘用的民间河长之一。平时他是一位生物制药研发人员,而周末,他则化身“河道医生”,用双脚为近十公里长的河段“把脉”。

目前,成都的民间河长已经有了专门的《河道观察记录表》以及电子版巡河记录。同时民间河长会定期参与官方河长面对面的交流会。

“河长制”既是一剂药方,也是一份长期有效的健康指南。有了“河长制”,成都便有了行动的方向,就像人有了一份健身计划。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河长制”的种子已经破土而出,逐渐发芽开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河长制”会长成参天大树,而大树下不仅好乘凉,更有清清河水流淌。

首艘5G智能无人船下水

开启成都“智慧水务”时代

今年3月26日,市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提升河湖长制工作体系,构建智慧河道系统。

在今年“中国水周”的最后一天,活水公园与中国联通携手打造的成都首个5G“智慧水务”体验区正式“开门迎客”。活水公园的5G网络转换为了免费wifi信号,市民只需打开手机连接wifi,就可感受5G的高网速——下载一部1GB的电影大约只需要10秒钟。

同时活水公园的人工湿地塘床生态系统和海绵城市降雨模拟系统两个点位,设置了全景摄像机,大家通过VR眼镜就体验活水公园的全景实时展现。另外,桤木河湿地公园、鹿溪湖生态区、鲁家滩湿地公园等,分布在全市各个角落的美景也有沉浸式体验。

沙河城市公园。成都发布-成都晚报周勇良摄

体验区开放当天,成都市首艘5G智能无人船正式下水巡河。在网络支持下,该船可以实现远程控制以及自动驾驶控制,进行水面高清视频实时回传、VR演示;同时船只携带的传感器将自动采集水域信息,并根据数据对河道进行水上水下一体建模、绘制水质分布图、生成采样报告及检测报告。

除了5G智能无人船,接下来“智慧水务”建设还将搭建数据中心,共享海量涉水信息与数据,包括水资源调配、水环境治理、城市水务、应急指挥和水利工程运行调度管理等等方面,就像一个大脑,将指挥全市的水务工作。

随着5G网络的覆盖,人工智能、VR、智慧管理、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也会为水务工作提供巨大的技术支持,当5G遇上“智慧水务”,给大家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林聪

编辑 北小花

你“在看”吗↓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