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风水陈师父是谁(阳宅朝山马鞍山风水)


往期回顾

姿势已摆好

就等你点啦

作者:陈本豪

陈道士

陈姓为中国姓氏中的大户,无论是姓氏新排中的李王张刘陈,还是旧序中的张王刘李陈,陈姓依然稳坐第五把交椅。陈道士(俗语常称道师)在安山地区算得上一个较大的湾村,数百号人,每当黎明炊烟升起,迷雾半空的晨曦,像诗意一样朦胧。

陈道士地处安山街马法公路北端,离安山街中心约五公里,归属山巷村管辖,乘坐纸坊至法泗的区域公共班车,可在湾前的高垴上下,离屋门口不过100来米。无论过去和现在,湾村人不仅崇尚道教,更重习武与迷戏,既出有名的道士,也出有些手段的武术教师,还总有那么几个能登台唱上几曲的人。

相传大禹在江夏治服洪水后,消除了历史以来的水灾忧患,从此,这里的人们便过上了年年丰改,天天幸福的生活。不曾料想,有一年,马鞍山的一个小山峦上,突然长出一种模样十分怪异的树木。它浑身长满癞皮疙瘩,叶子极象三个尖尖的兵器,又硬又尖,若是有人不小心被它划破皮肤,即流血不止,轻则大病一场,重则丧命。更奇怪的是,这些怪树刀砍不断,火烧不死,且生长速度较快,似乎转眼之间遍布整个山头。

山下的人,打那怪树生长以后,既不敢上山打猎,也不敢上山捡蘑菇,令人特别担心的是,随时都得阻止小孩们上山采摘野果和木耳,更不准上山玩耍。一时弄得人心惶惶,个个咬牙切齿地咒骂,不知是那个短阳寿的,将这害人的树栽到了我们山上,他一定会遭到报应。于是,人们都称它为“疯树”,便一传十十传百地散布。每逢路过马鞍山下的人,都得小心翼翼地走山路中间,生怕被树枝划破皮肤,还不时注目山中的怪树,像鬼一样忌惮。

且说那时马鞍山到法泗的大路边,有一个无名的小山村,村里住着一个陈姓小道士,耳闻人们像聊斋一样传说,见大家在惊吓中饱尝苦痛,便立志只身前往消灭这些疯树,为民除害。那天,他只身来到山脚下席地打坐,不觉一时睡了过去。突然祖师吕洞宾来到他面前,贴耳说了几句话,便给他留下一把锈刀,回头即走。陈道士不觉猛然间惊醒,眼前果然有一把锈迹斑斑的砍刀,而且梦中的话依然记得清清楚楚。他立刻起身,按照祖师嘱咐,让村民们堆起干枯的栎柴燃烧,他将那把锈刀放进熊熊烈火中,一直烧了三天三夜。然后用铁钳将刀夹出,再放在从上涉湖取来的净水中浸泡三个昼夜。这时,他将刀拿起,用白布拭擦干净,用刀锋将自己的中指割破,将鲜血一点点地滴在磨刀石上,不停歇地磨了三天。

且说时间一晃九天过去了,那把刀被磨得闪闪发出红光。陈道士喝了三瓢浸刀的水,独自大踏步来到山上,每见一棵疯树,便用刀顺着树杆剥下它的皮。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一件事,直至将满山的疯树悉数剥光,可原本精神的陈道士却被累得倒下了。人们含着热泪将小道士葬埋,并朝天三叩九拜,愿他在天庭好好地歇息疗伤。为了纪念陈道士,人们便把大路边那个小村子叫做“陈道士”,而将以前长满疯树的敖姓小村,改名为为枫树敖。从此,疯树不再作怪,而且每逢大风起时,它总会吟唱“陈道师、陈道师,救疯成大师”的风语。也许受先人影响,陈道士湾祖辈都出道士。

话说那年遭逢历史性大天旱,不仅田里的禾苗全部枯死,村村的水井都干得底朝天,连路上都冒着一缕缕青烟,真不知老天爷什么时候才发善心降雨。假如继续下去,大家真难活命。于是,陈道士湾的天真和天托两兄弟,实在坐不住了,管他是天道还是人伦,一切都顾不了那多,他们必须施法祈雨,以拯救万民,不然枉被人称道士王了。村民们按照他两兄弟的吩咐,在湾村的稻场上垒起一座高达九米的土台,周围点上七七四十九盏油灯,他俩白天打坐默默念咒,晚上便打着赤脚,披着长发,手握拂尘,围着土台一圈圈地喝酒喷火。他们计算在第七天的午时三刻,定会迎来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时过六天之后,天空依然蓝得发光,没有一丝云彩飘过,村民们个个心急如焚。恰好法泗的胡绍永路过湾前,见此情境,不觉取笑道士两兄弟:“天真打,天托唱,唱出太阳好晒酱”,直气得陈家人直翻白眼。一为胡绍永是一个从不打有理官司的名人,确实不好惹。二为天空确无一朵云彩而苦恼,只好暂时忍气吞声。胡绍允得意调侃一顿之后,不由得手摸胡须大笑而去。说来也巧,恰好在第七天午后,天空自老龙角处突然传来电闪雷鸣,一时间乌云翻滚,大风呼啸,刹那间大雨倾盆,整个屋门口像小河一样流淌。陈家人为此感谢道士的祈天功法,陈家两兄弟,也为此吐出了心中由胡绍永激起的那口恶气。

在悠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家学说而产生的道教,和中国传统中的儒教及外来佛教,构成了三教鼎立的基本格局。道教曾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产生过深刻影响。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道教是中国宗教中影响最大的本土宗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与中华传统文化早已浑然一体,但它又具有自己的风骨与特色。道教兴盛于唐宋乃延至明清两代,现代却已日显衰微,似乎失去了作为中国宗教文化的主流地位。但道教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对我国的影响永远不会消亡。

无论日月多么长久,无论世道怎样变化,陈道士的子孙依然崇尚道教,每一代人中总会出几名修养较深的道士。

编辑:但诗晴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