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学(民间食疗中医养生)




食疗一词始见于孙思邈《千金药方·食治》:“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由此可见,食疗其实是一种主动的医疗行为,需要结合中医学对疾病的理论和实践而开展,使用正确才有疗效。正如东汉名医张仲景在治疗外感病时,服用中药汤剂桂枝汤后需“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并嘱咐病人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辛辣等食物,可见其对食疗作用的重视。

中医理论认为“食之味,有与身为害,宜则不,害则疾”,食物的性味是中医食疗的基础,根据中医药基本理论,不同的病证食疗的方式也不尽相同。食物的性味即“四气五味”,“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

寒凉食物具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生津之效,可以缓解热性病证,固护人体的阴液,适合体质偏热者或暑热天气食用。如绿豆、西瓜、苦瓜、鸭肉等。

温热食物具有温中散寒、助阳通络之效,可以缓解寒性病证,扶助人体阳气,适合体质虚寒者或冬寒季节食用。如红糖、羊肉、白酒、辣椒、胡椒等。

酸味食物多含有机酸,可以入肝,具有收敛固涩,生津止渴的功效,多用于肝气升发太过,出虚汗,久泻久痢,遗精遗尿之病证。如乌梅、苹果、柠檬等。

苦味食物多含有生物碱、苷类等,具有清热燥湿、泻下降逆之效,多用于热性病证,过食可伤阳气。如苦瓜、杏仁、莲子心等。

甘味食物富含糖类,具有健脾补虚和中、缓急止痛之功效,多用于脾胃虚弱、气虚亏虚证,过食可壅塞气机。如白糖、大枣等。

辛味食物多含有挥发油,具有散寒、行气活血之效,多用于感冒、气滞血瘀、湿滞痰阻等病证,过食则可致气散、火邪盛。如大葱、生姜、辣椒、桂皮等。

咸味食物含钠盐较多,具有软坚散结、润下之功效,多用于便秘、肿瘤等病证。过食可伤心。如食盐、海带、紫菜等。

自己诊疗有风险,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