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紫山风水如何(南阳紫山)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始建于魏晋时期,至唐代已名冠天下,经元明清历代不断修葺和扩建,成为一处以“山环水绕、形势绵亘”而著称于世的“风水宝地”。本文试图运用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中有益的成分,探讨卧龙岗武侯祠与周围的环境关系,分析其成因和构成,以利于武侯祠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

南阳紫山风水如何(南阳紫山)

一、卧龙岗武侯祠的周围环境探析

研究和探讨卧龙岗武侯祠的周围环境,不能不涉及到中国古代的风水问题,因为作为一门环境选择的学问,从战国开始,在《易经》和阴阳思想的影响下,经历了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虽然,其中有一些封建迷信的成分,但是,当我们剥去它封建迷信的面纱,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中国风水时,却发现它是一门环境选择的学问,其根本的目标是追求对人生发展的生产生活环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即以自然为本,选择合适的自然环境,有利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南阳紫山风水如何(南阳紫山)

杨子荣先生也认为:“风水作为一种环境观,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古代民居、村落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各种聚落的选址、朝向、空间结构及景观构成等,均有独特的环境意象和深刻的人文含义。古老的中国风水富含合理的成分,其中既包含着丰富的实用价值,也蕴含着浓厚的审美情趣。”

关于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中,对于古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关系的论述很多,如《阳宅十书》“论宅外形”中说:“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阳宅来龙原无异,居处须用宽平势。明堂须当容万马……或从山居或平原,前后有水环抱贵,左右有路亦如然……更须水口收拾紧,不宜太迫或小器。星辰近案明堂宽,案近明堂非窄势。”这是一种从大环境而言的风水模式,即要求北面有蜿蜒而来的群山环抱,重重护卫。中间部分堂局分明,地势宽敞,且有屈曲流水环抱。整个风水区域构成一个后有靠山(或称镇山),左右屏障护卫,前方略显开敞的相对封闭环境。

其实,我们现在从景观学的角度来看,气势壮大蜿蜒而来的山富有生气,能给人以壮美舒适之感。古人很多时候是靠感官上的美感来判定环境气势好坏的。

南阳紫山风水如何(南阳紫山)

根据中国古代的风水理论,我们来考察卧龙岗武侯祠周围的山川形势,其北有靠山,其龙脉气势来源于伏牛山主峰。伏牛山为秦岭东段支脉,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400公里,宽40---70公里,海拔1000公尺左右,因形如卧牛故名。是豫西南地区的最高山峰,其规模巨大,山势高峻雄伟。伏牛山西起洛阳嵩县,经西峡、内乡、镇平、南召,群山相接,气势磅礡 。过南召经鸭河口水库则山势渐缓,至方城与叶县保安之间则骤然而断失。因此,伏牛山群峰竞秀的气势符合古代风水理论的“山脉从云中来,从云中止”的龙脉特征,成为南阳卧龙岗武侯祠风水的主山或靠山。按照卧龙岗的走向来看,其龙脉当发仞于伏牛山主峰老界岭,这里群峰竞秀、山势陡峻挺拔,气势卓尔不凡,八百里伏牛山群山苍莽,钟灵毓秀尽汇于此,龙吟虎踞,蓄势待发。

南阳紫山风水如何(南阳紫山)

自伏牛山向南沿卧龙岗方向,则为南阳盆地的一片沃野,形成宽大的堂局。南部敞开,白河环绕,水口紧凑。而在伏牛山和白河回环之间,三组孤峰耸立,布列重案,形成龙脉接引环拱护卫之势:前案以紫山、丰山居中,左有隐山,右有遮山;向南左有黄山,右有塔子山,形成第二重案,为案山;然后再向南左有独山,右有磨山、羊山相拱,形成第三重案,为峙山。如果把三列山峰横向连线的中心点相连,则其由北至南的中心连线恰与卧龙岗的走向一致。故此,可以说此三列山峰与伏牛山的龙脉层层环护,互为呼应,形成向卧龙岗武侯祠方位延伸传递之势。由此,可以看出,南阳卧龙岗北起紫山,蜿蜒近20公里,至白河而骤落,势若卧龙,在岗巅形成了一个背山面水、发脉耸峙、负阴向阳,环抱有情、行局合理的风水宝地。

二、卧龙岗武侯祠自身的环境探析

按照中国古代的风水理论,一个理想的风水宝地,不仅要背山面水、行局合理,而且龙脉从远山而来,必须在背山面水的堂局之间具备藏风聚气的理想环境,才能将龙脉聚藏,生机勃发,否则,龙脉自远山而来,即使气势磅礴,也会一泻千里。从形式上来说,理想的风水环境是一个三面环山,水口紧缩,中间微凹,山水相伴,朝抱有情的较为完整的微观地理单元。南阳卧龙岗武侯祠位于卧龙岗东南部的龙岗之巅,北靠紫山、丰山,西毗卧龙岗脊,东部区域为卧龙岗延伸至读书台区域的高台所环抱,中间卧龙潭至清风楼、地动仪区域凹下,向东南读书台和龙角塔区域的高岗相互对峙,面向白河开口紧缩,形成一个藏风聚气的理想的微观地理单元,将伏牛山奔涌而来的龙脉在这里集聚,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风水之地。

南阳紫山风水如何(南阳紫山)

从藏风上来说,《葬书·內篇》有:“风水之法,得水之上,藏风次之。”风水之中的“风”的作用主要是对“气”产生影响,即所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可见,“藏风”是为了达到“聚气”的目的。关于“藏风”的要求,《葬书》说:“宛委自复,回环重复……欲进而却,欲止而深。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土高水深,郁草茂林。”即“藏风”、“聚气”之地要山岭宛转逶迤,或顺或逆,迂回盘绕,层层拱卫。向前拥簇而不僭逼,能够聚止而不陡急。来山凝结,止而聚集,阴阳调和。土层高厚,聚水深沉,草木茂盛。

南阳紫山风水如何(南阳紫山)

从环境和气候的角度来考察,古人这种藏风聚气的风水理论是与我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及风向特点密切相关:我国处在北半球,北方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年盛行的主导风向是偏北风和偏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温暖湿润、和风拂煦,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凛冽刺骨。因此,建筑和生活避开偏北风便成为古人普遍重视的问题。在建筑选址和朝向上避开偏北风、面向西南风便成为古人心目中挡风聚气的环境选择,形成一个以抵挡偏北风为主要目的,东、北、西三面为群山环抱,南面地形稍稍敞开的理想的居住环境模式。而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正是北、东、西三面冈峦起伏、南部水口紧缩的理想的藏风环境,成为一个山岗依依,流水弯弯,岗岭回环,草茂林盛的生气之地。

从得水上来说,水是生命之本,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优美自然环境的组成离不开水,水在风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如《管子·水地篇》中说:“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者也。”《宅经》中认为住宅所处的环境应该是“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由此可知,水对于大地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南阳紫山风水如何(南阳紫山)

风水中讲究相地先看水,水与气脉密切相关。《管氏地理指蒙》中说:“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山为实气,水为虚气。土逾高,其气愈厚。水逾深,其气逾大。”《发微论》中则进一步指出:“气随土而起,故脉行必有脊。气随水而比,故送脉必有水。”可见,水和气是相伴而行的。

风水中水的情形特别讲求弯曲环抱,最忌直去无收。风水中认为,弯曲的河流是以河曲之内为吉地,河曲外侧为凶地。对水的要求是要“弯环绕抱”,讲究“曲则有情”,因为“河水之弯曲乃龙气之聚会也。”《阳宅十书》则认为:“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池,谓之朱雀。”又说:“宅东流水势无穷,宅西大道主亨通。”

南阳紫山风水如何(南阳紫山)

其实,我们知道,水自古以来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就占据有重要位置。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知道“逐水草而居”。但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人们普遍崇尚婉转缓流之水,忌咆哮湍急之水。因为婉转之水环抱有情,徐徐流淌,悄然无声,容易形成一种优雅宁静的环境氛围,这与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环境气氛是一致的。而直行湍急之水,往往直去无收,急淌无情,与风水和园林风格大相径庭。可以想见,如果住宅之旁的水直去无收,且常年稀里哗啦地流个不停,肯定会对人的情绪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优雅环境中的潺潺流水和叮咚作响的滴水声,能够衬托出宁静的环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人们在情绪上感觉舒适、优雅。

同时,由于河床中的水流冲刷方向受河床形状的影响,水动力冲刷的方向总是指向河曲的外侧,因而,河曲外侧常常会受到河流不断侵蚀,而内侧会有淤泥等的不断沉降而逐步变宽,便于人类居住和生活,成为理想的吉地。

南阳紫山风水如何(南阳紫山)

卧龙岗武侯祠之得水,与靠山的重案相呼应,也由远及近分为三个层次。外围得水来自于白河,被称为南阳的母亲河,其发源于伏牛山玉皇顶东麓,自北向南至南阳城东则折向西呈半环形,再向西南流经襄阳注入汉水。从白河流经南阳城25公里的河流形势来看,正好在在卧龙岗去势的方向形成回环的吉地,成为“右边白虎北联山,左有青龙流水潺。”的理想风水宝地。白河向北,武侯祠东为梅溪河和三里河,两河均源于卧龙岗北的紫山,穿南阳城自北向南斗折蛇行,在三顾桥处交汇,向南蜿蜒而去,注入白河。而卧龙岗武侯祠本身也有两条河流环绕,前为孟阳溪,源于上岗,由北折向东,经武侯祠山门前仙人桥下缓缓流过。武侯祠后一条未名河,源于兰庄,从武侯祠后由西向东再折向南与武侯祠前的孟阳溪相交,注入三里河,使武侯祠形成二龙环抱之势。并且在武侯祠左前方,卧龙潭一泓碧水更使其得水而运,上下卧龙潭犹如一双翅膀,形成朱雀翱翔之势,使武侯祠成为一个典型的四神地显得更加灵秀和富有生机。

从地理环境评价来说,一个风水宝地应该是一定地域内综合地理自然要素相互协调的表现,包括特定的岩性、构造、气候、土质、植被及水文状况。只有当一定地域内各种综合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协调时,才会有好的生态环境,才会使环境内的“气”得以顺畅,从而造就理想的风水宝地。其中地质地貌条件直接影响区域内的小气候状况、地表水排蓄、潜水的流动和埋深及成土母质的类型等,从而直接影响到区域内土壤、植被乃至整个景观的形成。故此,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选址充分考虑地质地貌的因素,选择北依紫山、南频白河、土层深厚、植被茂盛龙岗之巅的马蹄形凹地建祠立庙,形成一个碧水长流、万物滋生,花香鸟语,水秀山青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呈现一派安定祥瑞之气。

南阳紫山风水如何(南阳紫山)

其次,从小气候条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来说,小气候反映了一定区域内贴地气层的光、热、水和风等综合状况,通常以光照、温度、和风等来表示。一个理想的生态环境,不仅光照充足、温度适中,而且要求清风细雨、和风惠畅。南阳武侯祠位于卧龙岗东南面的迎风坡,整组建筑与卧龙岗等高线呈斜交状,呈依山面水之势。背后靠山,有利于抵挡冬季北来的寒风;面朝白河,有利于迎接夏日掠过水面的南来凉风。身居高岗阳坡,便于获得良好的日照;缓坡阶地,既可避免淹涝之灾,又可获得开阔的视野;良好的植被,既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又能调节小气候,还可获得部分建筑用材。这些整体的环境因素综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有机的生态环境,成为人人推崇的风水宝地。

三、卧龙岗武侯祠历史环境探析的现实意义

卧龙岗武侯祠古建筑群,无论在选址上还是建筑本体,不仅完全符合中国古代的风水理论,而且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富有生机,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实践和智慧的结晶。探讨和分析其周围历史环境的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南阳紫山风水如何(南阳紫山)

首先,武侯祠作为南阳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要保护好建筑本体,更要保护好其所处的历史环境风貌。武侯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政府以豫政文〔2004〕151号文件公布了武侯祠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就是要求按照文物保护法对武侯祠周围的环境风貌进行有效地保护。因此,要严格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武侯祠的保护传承上下功夫,不仅要扎实做好古建筑群本体的保护,而且对树木、地形地势、水流等环境要素都要进行保护,尽可能地不改变原有形状和存在状态,力求保持环境风貌的原真性,使其环境协调一致、景观舒适。在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要慎之又慎,切实把保护放在重要位置考虑,切不可随意大拆大建,任意改变其自然状态,对其环境风貌造成破坏。

南阳紫山风水如何(南阳紫山)

其次,在武侯祠长远发展上,要把握和保持其地形大势协调一致。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武侯祠作为南阳文化旅游的龙头景区,必然要适应新形势,得到发展和提升。特别是201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实施“两轮两翼”发展战略,重抓重推“九大专项”,建设国内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卧龙岗创建5A景区成为标志性工程。目前,已进展顺利,初见成效。

南阳紫山风水如何(南阳紫山)

既然卧龙岗武侯祠的历史环境是一个山水相依、壮美舒适、环境优雅的理想“风水宝地”,那么在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就要尊重历史、尊重环境。一是要在建设过程中,尽快把卧龙路截断,恢复卧龙岗原貌,使卧龙岗在外观上“同气连枝”,龙角塔与武侯祠浑然一体,保持景观上的完整性。二是在卧龙岗文化旅游集聚区规划建设过程中,要以卧龙岗武侯祠为核心,充分考虑卧龙岗武侯祠周围的山水形势,在建筑走向、建筑肌理、建筑高度、形制、色调等方面,尽可能保持与卧龙岗武侯祠古建筑群协调一致,形成更好的文化景观,以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卧龙岗武侯祠的文化旅游产业,使南阳名胜更名。

(柳玉东)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