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龙东苑风水传说


密云城坐落在区境西南部,北靠冶山,南面黍谷山,西北倚云蒙山,潮、白两河夹流东西,是三山夹两河的风水宝地。密云城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传统的地利形胜,被称为“山环水抱必有气”的风水名城,在京郊各区中独树一帜。

古城千秋早有名

密云城是一座古城,坐落在燕山山脉南侧,华北大平原北缘。其背靠冶山,南面黍谷山,东临潮河,西濒白河。从华北平原通向东北和内蒙古的交通要道穿城而过,形势险要,自古便以战略要地而著称。

公元前283年,燕国设渔阳郡,渔阳郡治所今密云城西南。公元前225年,渔阳郡归秦,成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渔阳城是渔阳郡的首府,同时设渔阳县,郡城同县城。

密云建城有多久的历史,史书没有记载,但从断断续续的考古发现中我们也能窥见建城的大致时间。当年,密云二中在搞基建时,曾挖掘出旧城墙遗址,地点在明城墙近旁,东西走向,出土的城砖为汉绳纹,故而可以推论出这样的结论:远在汉代就在今密云城所在之处建起了一座城池,城址位于明建县城的北部,面积较小,时间距今约2000—2200年之间。那么,修建这一座城池的目的是什么呢?在中国历史文献上找不到任何线索。我们只能做如下分析:西汉末年农民大起义,密云地区是铜马军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战斗在这里频繁发生,渔阳城也被战火焚毁,渔阳郡址被迫一度迁至今通州境内。那么,渔阳县城有没有迁徙呢?研究北京史的专家大多认为渔阳县城也同时迁出。如果是这样的话,渔阳县又会迁往何处呢?因为历史文献没有明确记载,所以不同的说法就此产生。有人认为,渔阳县迁到今怀柔区南部的桃山附近,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史籍记载渔阳县内有桃山之说。但经过在桃山周围考察,始终没有找到任何古城遗址和遗物,所以这种说法只能是一种假设,而无法成为公认的结论。也有人说,渔阳县城迁到了现密云县城处,根据便是这里有汉代古城遗址,现在看,这种说法应该是准确的。所以,我们可以认定密云城作为县城的存在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

据《密云县志》记载,东魏元象元年(538),原位于古北口外之安州及其所属的密云郡、安乐郡、广阳郡和三郡所辖的密云、要阳、白檀、安市、土垠、燕乐、方城、广兴(大兴)全部南迁并寄治于渔阳县境内。从这年起,始有密云县之称,县城位于今密云城处,距今整整1480年。

密云城原址在今河北省丰宁县大阁镇东北的南关村一带,这次始迁至今城址。因原址东南方向有一座高山,常年云雾缭绕,因而名为密云山(今河北省丰宁县云雾山),密云之名就是来自这座山名。

密云龙东苑风水传说

20世纪密云城西门码头

双城临水逐山开

元代拆毁密云城城墙,密云城残破不堪。明朝建立后,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重建密云城(旧城)。城周长9里13步,城墙内筑土基,基部包条砖。城方形,西北微狭,设东、西、南3门,有瓮城和铁裹门,城上设更铺24座,西、南各有石桥一座。

蒙古贵族逃回北方后,仍保存着相当的力量,他们常派兵南下扰边,迫使明朝政府不得不持续整顿边防,作为边防重镇密云,其军事地位日益重要。弘治十一年(1498年),明政府在密云城设置兵备道。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蓟辽总督府亦由保定改设密云城。由于旧城狭小,既不便屯兵,又不便储粮,于是明政府开始图建新城。隆庆五年(1571年),蓟辽总督杨兆向朝廷上书说:“密云南拱神京,与居庸(关)、紫荆(关)互为犄角,北临古北(口),东控渔阳,西南则为潞河,万艘并下,国计攸关,真要害之地。其旧城湫溢(低下矮小),应辟新址,另建新城。”朝廷同意了杨兆的建议,明万历五年(1577年),位于旧城东的新城告竣。新城周长6里198步,城形正方,置东、西、南三门,也有瓮城和铁裹门,有城楼4座,角楼4座,城上设更铺7座。新城距旧城只隔五十步,两城以夹道相连。密云连城不仅辉煌壮丽,且大大提高了防御能力。此后,密云城便成为双城相连的“连城”,这在中国城建史上也是极为少有的。清代诗人傅辉文《登密云城》诗赞曰:“叠障层峰拂面来,双城临水逐山开。堤边风细晴舒冻,岭外寒清雪绽梅。灯影旧传红冶塔,残香犹自腻妆台。匣中宝剑横牛斗,借问当年博物才。”

密云龙东苑风水传说

20世纪密云街市

大好风水密云城

中国传统地理环境学说认为,山水环抱的平畴沃野,能够藏风聚气,最适合人类居住,能够对人们的事业发展有推动作用。具体来说,一个城市要有山脉依托,即背有靠山(也称祖山),前面还应有案山(基址前隔水的近山),左右也要有山脉保护,称为护山。河流也是一样,要远近环绕,远水大而流急,近水缓而不断。这样,水源丰沛充足,空气流动而无风灾。以此标准看,密云城是当之无愧的风水宝地。

密云城背后的山为藏龙之山,名冶山。此山海拔335米,属军都山脉。此山上原有有一座普济寺,初建于辽代重熙八年(1039),寺内有塔,辽代风格,平面呈八角形,塔身分上下两层,每层各有一拱形券门,门洞朝南,塔为砖雕仿门结构,清光绪十五年(1889)塔顶被雷击去。相传塔内曾有一高僧纪晓塘在此修炼,夜晚常有亮光自塔内映出,远近皆见。为古密云八景之一,景名“冶塔仙灯”。冶山虽不很高,但足以构成密云城之屏障,成为其有力的“靠山”。密云城南有黍谷山,海拔648米,以密云八景中的“黍谷先春”著称。黍谷山隔潮白河与密云城相望,成为风水中必不可少的“案山”。黍谷山之南则是平畴沃野,明堂开阔,格局优胜。此外,密云城西北更有号称“北国黄山”的云蒙山屏障拱卫,林海苍茫,云蒸霞蔚,更有号称“燕山明珠”的密云水库位于区域中心,可谓气象万千。

密云城除了“靠山”和“案山”护卫外,更有著名的万里长城作为人工屏障。密云境内的长城绵延300多公里,沿县境东、北、西三面盘旋起伏,雄峙于崇山峻岭之巅,飞山越谷,逶迤西进,形成众多关口。名镇古北口南控幽燕,北捍溯漠,为控山海、居庸两关之中的长城要塞,自古便有“燕京门户”和“京师锁钥”之称,为密云城的风水增添了浓重的一笔。这样,形如蛟龙盘踞的长城加之众多长城关口,与密云城的“靠山”、“案山”遥相呼应,堪为奇观。

与山之静相比,水的特征是动。因此,作为城市周围的山与水,如果把山看成是生物体,那么,水就是其中流淌的血液。水分阴阳和内外。阳水是从基址左面流向右面的水,也就是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或者说是从青龙方位流向白虎方位的水;阴水方向正相反,是从白虎方向流向青龙方向的,逆时针流动。内水是离基址近的,远水则是离基址远的。而密云城畔之水恰有此显著特征。

密云河流众多,水源丰沛。流经县域大部的潮白河与温榆河、永定河并称滋润京华的三大母亲河。源于塞外的潮白二水,在燕山群峰中蜿蜒曲折,飘飞起舞。潮河响声如潮,白河浪卷沙白,大开大合,满怀激情地扑向密云城怀抱,在密云城南交汇而成潮白河。潮水东来,白水西绕,双溪碧水环抱着密云城这颗璀璨的明珠,使其秀美如画。山川襟带之间,密云城温润丰饶,人杰地灵,遂成“燕国天府”。这恰恰符合风水上要求的“藏风聚气”,是利于生态的最佳风水格局。

古城兴盛千秋业,风云际会自呈祥。在冶山、黍谷山、云蒙山交汇相拥之地,潮白两河回望顾盼之间,众星捧月般推出了瑰丽的密云城。密云城靠山而不近山,得山之屏护而免山之压抑;靠河而不近河,得水源之利珠圆玉润,风藏水蓄,虎奔龙腾,高屋建瓴,气势如虹。

密云龙东苑风水传说

20世纪密云城角楼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时代幡然,密云城巨变,已经成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龙头。“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在新时代的大潮中,密云城的明天将更美好!

作者:李东明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